首页期刊导航|商业经济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业经济与管理
商业经济与管理

李金昌

月刊

1000-2154

zazhishe@mail.zjgsu.edu.cn

0571-28877503;28877505

310018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商业经济与管理》(月刊)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理论和实践,贴近市场,深入实际,服务企业,力求以鲜明的特色和扎实的内容参与经济改革,指导工商企业发展。本刊主要栏目有:流通经济、市场研究、营销策略、经济理论、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外贸经济、金融证券、财务会计、商法研究、国外商业、旅游经济、商业文化、本刊特稿等栏目,每期大16开本,64页。《商业经济与管理》杂志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装帧设计美观大方、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2000年连续第三次被权威部门评为中国经济学类核心期刊、商业经济物资经济类核心期刊;1999年被中国学术期刊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后,又于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被中国学术期刊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再次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Database)统计源期刊。多年以来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中保持有较高的转载率,其中2001年度转载率列全国财经类院校学报第6位,商业经济类207种期刊第3位,商业企业管理类111种刊物中列第4位。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新加坡等20个国家,发行面广、读者量大,自1981年创刊以来,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时代下如何更好地稳就业——基于跨境电商空间溢出效应的经验证据

    吕越于喆宁
    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赋予传统职业和岗位新的内涵,为解决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思路.研究发现:第一,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不仅能显著提升本地区就业水平,也对邻近地区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和辐射带动效应.第二,机制分析发现,综试区主要通过扩大出口规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提高创新水平三条渠道来提升地区就业水平.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行政级别越高,对本地区就业规模促进作用越强,但同时对邻近地区劳动力市场形成"虹吸效应";与大港口距离越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助推综试区政策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劳动力需求的正向促进作用.第四,拓展性分析发现,综试区对就业的空间外溢效果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地理距离阈值为0-100 km时,政策的空间外溢效果显著为正.此外,政策的空间外溢效果对其他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对与其邻近的试点城市来说会有所受益,但会负面冲击非试点城市的劳动力就业市场.

    跨境电商稳就业空间外溢性地理距离

    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攀升

    陈晓华黄先海刘慧
    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学识别工业机器人技术复杂度和价值链生产环节偏优指数的基础上,从多维度剖析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攀升的作用机制,并检验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的"断供"威胁应对效应.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攀升具有促进作用.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不仅能推动制造业生产技术与工艺从后发跻身准前沿和前沿,还能提升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2)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的价格加成能力,还有助于提升高端要素资源汇聚能力,更能提升政府支持的概率,上述渠道也使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对生产环节攀升表现出正效应.(3)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不仅能降低样本国对美国中间品的依赖程度,还能降低其对美国和主要盟友中间品的依赖程度.为此,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能有效降低美国及其主要盟国"断供"威胁的不利冲击.(4)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偏优指数过高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复杂度偏低共存窘境,使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深陷"量大技术弱"和对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攀升促进作用相对有限之痛,破解这一痛处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前沿性.

    工业机器人技术复杂度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

    基于扎根理论的员工责任式创新量表开发与验证研究

    曹元坤罗元大张琼
    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兴创新模式,责任式创新为减少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研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尚未达成统一界定,且缺乏科学明确的测量工具.文章遵循扎根理论分析逻辑,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利用 NVivo 12、Mplus 8.3等软件,探究了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并开发对应量表.结果表明员工责任式创新包含"伦理合规性创新"和"社会需求性创新"两个维度,所开发的包括8个题项的员工责任式创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检验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效标关联效度过程中,发现员工亲社会动机、主动担责角色定义显著正向预测责任式创新,员工道德推脱、领导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员工责任式创新.研究结论丰富了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可以为责任式创新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给责任式创新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员工责任式创新量表开发伦理道德要求社会发展需求

    感知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双刃剑"影响——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

    陈万明徐国长马欢欢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控制是数字零工平台的显著特征,零工工作者对算法控制的感知差异会影响其工作态度及行为,但鲜有研究关注感知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对430名零工工作者的三阶段时间滞后调查,探究感知算法控制通过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对零工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双路径作用机制,以及谋生工作价值观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在感知算法控制与离职倾向关系间发挥双重中介作用,即感知算法控制既可以通过提升零工工作者工作倦怠,增强其离职倾向,又可以通过提高零工工作者工作投入,降低其离职倾向;谋生工作价值观负向调节感知算法控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而正向调节感知算法控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此外,谋生工作价值观还调节了工作倦怠、工作投入在感知算法控制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零工经济领域员工离职倾向的理论研究,为数字零工平台的算法控制实践提供了启示.

    感知算法控制离职倾向工作倦怠工作投入谋生工作价值观

    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形成机制

    王裕瑾崔志远刘家绮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寻区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差异的来源与成因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0-2022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借助Daugm基尼系数和QAP分析揭示区域差异的来源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存在"双高""高低""低高"和"双低"四种类型;融合发展的区域总差异有所缩小,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分别是东中西部地区、南方与北方地区、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地市场环境的空间非均衡配置是导致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以上结论为探索差异化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策略、构建协同提升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差异成因

    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条件组态与绩效研究

    左冰刘怡君
    7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剖析国内71家文旅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因与路径,并评估了不同转型路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加快形成文旅行业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可行路径,同时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绩效提升关系之争提供了来自文旅行业的新解释.研究发现:(1)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组织—环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任何单一条件/因素都不能推动文旅企业实现有效的数字化转型;(2)当前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5条路径,可分别归类为"组织主导型""技术—组织协同型"和"技术—环境协同型"三种模式;(3)文旅企业致力于技术—环境协同发展,将技术应用于解决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通过数字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数字化转型应关注于价值创造,重视社会关注度的积极作用,构建与技术应用和业务属性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数字化转型技术—组织—环境理论动态fsQCA经济绩效新质生产力

    基于DEMATEL-ISM-MICMAC法的中小旅游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仲建兰
    9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中小旅游企业组织韧性有助于提升其应对外部冲击和市场波动的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揭示了影响中小旅游企业组织韧性的关键因素,并利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DEMATEL-ISM-MICMAC)对这些关键因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领导力被确认为根本驱动因素,关键在于其塑造企业应对挑战能力的作用.组织架构、合作、员工发展和组织文化等因素在加速决策、提高执行效率和促进跨部门协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支持则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政策环境.综上所述,通过强化领导力、优化组织架构,并充分利用政府支持,可以有效增强中小旅游企业的组织韧性,以应对市场挑战和不确定性.

    中小旅游企业组织韧性影响因素DEMATEL-ISM-MICMAC

    《商业经济与管理》中宣部首批哲社期刊重点专栏"现代商贸流通"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