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高景恒

月刊

1673-7040

apsjournal@163.com

024-24131293

110016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90年,为国内第一本美容外科专业期刊。国际第三本。信息量密度大,文章学术价值较高,前沿性、创新性文章每期平均发8-10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美容领域的进展与思考(2023年)

    林晓曦朱佳芳吴翔磊于文心...
    577-582,后插3-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2023年度激光美容领域各方向的相关进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临床研究不断涌现.这些变化与发展对国际激光光电领域的临床研究,尤其是在全球人口中占比超过六成的亚洲人中的临床数据和结论,是重大的推动力量;同时也给国产激光设备的研发提供了机遇.激光治疗在皮肤浅表疾病与美容、面部年轻化与脱毛、色素类疾病及文身、血管类疾病、体表肿瘤及赘生物等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笔者对激光光电领域各方面的进展进行基本的筛选和评价,旨为现阶段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激光美容瘢痕光电美容和年轻化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体表肿物

    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红斑的疗效观察

    程玉韩景健张帆宋朋朋...
    583-585,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窄谱强脉冲光(dye pulsed light,DPL;波长500nm)治疗面部痤疮红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2年1-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收治74例面部轻中度痤疮红斑患者,均采用DPL(波长500 nm)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后的反应,采取个性化制定1~3次的治疗方案.所有疗程结束后1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红斑评定量表(clinician's erythema assessment,CEA)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CEA评分.结果 74例患者中,治疗1次19例;治疗2次29例;治疗3次26例.采用DPL治疗轻中度痤疮红斑的有效率为89.2%(66/74),治疗前CEA权重评分为(2.69±0.55)分,治疗后降低为(1.18±0.94)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01,P<0.05).结论 DPL治疗面部痤疮红斑,安全性较高,效果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强脉冲光痤疮红斑窄谱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光电治疗效果评估流程

    殷海翔刘林嶓张黎黎李广帅...
    586-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侵入性光电治疗在临床应用中逐渐普及,而目前对于光电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依靠医患双方的主观判断,或是借助皮肤检测仪类产品对治疗前后的几个特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目前光电治疗领域内尚无智能化、标准化的评估流程,自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处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治疗效果的智能评估流程,涵盖从数据收集、数据增强、模型训练到最终的疗效分级,并对该流程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实际价值和未来整形美容外科的智能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人工智能光电治疗卷积神经网络智能化学科建设

    bFGF凝胶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对患者皮损状态的影响

    孙媛媛李军刘泽中
    590-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凝胶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0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bFGF凝胶+CO2激光组(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后联合bFGF凝胶涂抹)和CO2激光组(超脉冲CO2点阵激光),30例/组.每3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2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后皮肤生理情况[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瘙痒评分、皮肤纹理值]、瘢痕改善情况[面部痤疮瘢痕评分(echelled'evaluationclinique descicatricesd'acne,ECCA)、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改善量表(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GAIS)],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bFGF凝胶+CO2激光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CO2激光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凝胶+CO2激光组症状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CO2激光组(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纹理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bFGF凝胶+CO2激光组高于CO2激光组(P<0.05),两组患者TEWL、皮肤瘙痒程度均下降(P<0.05),且bFGF凝胶+CO2激光组低于CO2激光组(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ECC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GA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凝胶+CO2激光组总不良反应率(6.67%)显著低于CO2激光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凝胶+CO2激光组的满意率(93.33%)显著高于CO2激光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凝胶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皮肤生理状态,促进受损皮肤修复,不良反应较少,美容满意度较高,值得推荐.

    凹陷性瘢痕痤疮bFGF凝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

    点阵CO2激光术后皮肤屏障修复的研究进展

    任浩邱湘宁谭怡忻肖嵘...
    595-600,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点阵CO2激光已广泛应用于皮肤激光美容领域中,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协同作用或助力药物输送,从而进一步强化疗效.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点阵CO2激光在治疗的同时也伴随着皮肤屏障结构的破坏及功能的损伤,常表现为红斑、水肿、皮肤干燥和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IH)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师需要高度重视点阵CO2激光治疗后的皮肤屏障修复,针对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皮肤问题,需要个性化调整点阵CO2激光治疗的参数,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多肽、多糖、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及其衍生物等,以制定更加完善的皮肤屏障修复方案.

    点阵CO2激光美学应用皮肤屏障修复

    CO2点阵激光在术后瘢痕早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建刘起彬公美华谢林海...
    601-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激光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术后瘢痕早期(术后3个月内)应用CO2点阵激光在预防瘢痕形成方面疗效显著,但其临床干预时间和参数等尚未统一.现对CO2点阵激光干预早期术后瘢痕的原理、干预时间和参数、并发症及联合其他激光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术后瘢痕CO2点阵激光瘢痕预防早期治疗

    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乳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姚鉴陈兆重郑海升黄辉贤...
    605-607,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乳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伤二科收治的7例接受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乳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乳房创面经清创后缺损面积为6.0 cm × 6.0 cm~18.0 cm × 10.0 cm,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并进行供区创面一期缝合;所取背阔肌皮瓣体积为8.0 cm × 8.0 cm × 0.5 cm~22.0 cm × 12.0 cm × 1.5 cm.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皮瓣供区与受区的外观、温度、感觉、愈合等情况并通过疗效满意度评分表对创面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7例患者随访2~12个月,移植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6例供区经一期缝合后,愈合良好并留有线状瘢痕,1例出现边缘皮肤坏死,行植皮后恢复良好且其外形良好.7例创面痊愈,5例皮瓣形态接近正常,7例皮瓣感觉存在,6例皮瓣温度正常,7例背部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0~10.0分,平均9.0分.结论 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乳房软组织缺损实用性较强、并发症较少、成功率较高,是修复乳房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乳房软组织缺损带蒂背阔肌皮瓣创面修复乳腺癌

    同期改良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矫正乳房下垂伴小乳症

    张梅汪灏陈德法潘宝华...
    608-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同期改良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对49例中重度乳房下垂伴小乳症求美者,采用同期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进行治疗.并对求美者满意度、乳房形态、切口愈合情况、近/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49例求美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求美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出现血肿、假体破裂、外露、感染等并发症.求美者对术后乳房大小及形态、手术切口瘢痕的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39例;满意7例;不满意3例,经再次手术修复后满意.满意率为93.88%o结论 同期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较分期行乳房上提术及假体隆乳术而言,求美者接受度较高,时间成本及经济负担较小.且术中应用改良垂直瘢痕法,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假体隆乳术乳房下垂垂直切口乳房上提术小乳症

    超声引导下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类注射物取出术临床经验总结

    杨琴李学拥李靖李跃军...
    612-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引导取出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gel,PAAG)类注射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30例乳房PAAG患者.术前采用超声评估分型、定位PAAG所在层次、形态、大小、性状,术中在超声引导下行PAAG取出术,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复查PAAG有无残留.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手术,28例术中超声核查提示,PAAG已基本清除,2例因PAAG注射时间过长,引起周围组织变性,呈大小不等结节状、质硬、有钙化,剥离结节可见组织出血较多,只清除了集中分布的PAAG,对于一些散在分布的包裹、机化与正常组织混合在一起的PAAG,只能尽量清除,同时注意止血.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PAAG取出术,比传统盲取更加安全、有效,能够在损伤最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清除PAAG,值得推广应用.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超声注射隆乳

    硅凝胶乳房假体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刘跃
    616-619,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凝胶乳房假体广泛应用于隆乳术、乳房修复术及乳房再造术等各类乳房整形手术.目前乳房假体可依据表面纹理、填充材料和形状等特性分为不同类型,这些特性既决定了假体本身的性状,同时也对其在置入人体后塑造的美学效果产生了影响.明确乳房假体特性及其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前提.现回顾硅凝胶乳房假体的发展历程,并就其特性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硅凝胶乳房假体假体隆乳术假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