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双模态超声的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负荷模型构建分析

    杨骏宇沈吉沈思平李丹...
    646-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双模态超声的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负荷风险模型,以识别淋巴结高转移负荷人群,.并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双模态超声检查并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高转移负荷组62例(≥3个转移淋巴结)和低转移负荷组106例(≤2个转移淋巴结).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变量构建基于双模超声的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高转移负荷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经过LASSO回归分析10倍交叉验证最终筛选出脉管侵犯、导管扩张、Adler血流分级、弹性应变率4个代表性特征.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存在脉管侵犯(OR=2.250,95%CI:1.012~5.002)、Adler 血流分级为 Ⅱ/Ⅲ 级(OR=2.929,95%CI:1.256~6.827)、导管扩张(OR=2.548,95%CI:1.066~6.093)、弹性应变率高(OR=4.167,95%CI:2.486~6.982)均为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高负荷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显示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高转移负荷相关因素的C-index为0.834(95%CI:0.771~0.898)且校正曲线显示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结论 基于常规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图像构建的模型结合了多种模态的特点,使其信息互补,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负荷定性及定位分析的准确性.

    乳腺癌双模态超声淋巴结转移负荷预测模型

    基于超声特征的早期稽留流产预测模型构建分析

    孔文翠张瑶佳刘明松
    65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超声特征可用于早期稽留流产的预测,但目前尚无研究说明经阴道超声特征预测早期不同孕周稽留流产的价值,因此本研究建立基于超声特征的早期稽留流产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宫内单胎妊娠孕妇251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每周测量患者孕囊(GS)、卵黄囊(YS)直径、顶臀长(CRL)和胚胎心率(HR)等超声特征至妊娠10周末,随访并记录妊娠11~12周251例患者稽留流产发生率及GS、YS、CRL、HR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logis-tic 回归数据包筛选早期稽留流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根据孕妇是否发生早期稽留流产分为流产组(43例)和继续妊娠组(20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临床特征中睾酮(OR=0.452)、雌二醇(OR=1.422)、孕酮(OR=1.442)均为早期稽留流产的预测因子(P<0.05);基于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预测早期稽留流产的AUC为0.815,妊娠6周超声特征预测模型为0.801,7周超声特征预测模型为0.926,8周超声特征预测模型为0.906,9周超声特征预测模型为0.883,10周超声特征预测模型为0.924.Delong分析显示,妊娠7周及10周超声特征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基于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P<0.05).结论 基于6~10周超声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妊娠11~12周稽留流产的预测,但仅基于妊娠7周及10超声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高于基于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其余孕周超声特征预测模型预测价值与基于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相当,其中YS是预测早期稽留流产的最强超声特征指标.

    早期稽留流产超声特征妊娠预测模型

    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糖控制状况对预后影响的研究现状

    丛日平张雨健高斌雪张建波...
    656-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病情变化快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感染COVID-19具有控制困难、并发症多、危重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血糖波动性较大.目前尚无公认的血糖目标范围时间(time in range,TIR),TIR与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密切相关.血糖变异性参数是预测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监测评估血糖波动是血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就T2DM合并COVID-19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对预后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T2DM合并COVID-19的流行病学现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如炎症因子风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异常等)、血糖控制目标、住院及出院患者综合管理等,旨在为优化诊治策略、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糖尿病血糖波动

    脂肪细胞因子在卵巢衰老中的作用

    谭晨蕾李琰华
    661-664,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衰老的特点是卵母细胞或卵泡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引起生育能力的下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三孩政策的颁布,不断推迟的生育年龄与不断衰退的卵泡池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高龄生育力下降也成了一种严峻的挑战.如何延缓卵巢衰老,满足育龄期女性的生育需求,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目前常见的脂肪细胞因子是主要由脂肪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它们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及内外环境平衡等多种生理过程,并可能参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而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一些常见的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内脂素、脂联素、趋化素、脂肪炎症因子等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相互作用,调控卵泡的质量及生长发育.瘦素被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卵泡的成熟,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可能对卵母细胞造成不利影响.内脂素在相关研究中被认为可以刺激卵巢血管生成,从而提升生育能力.脂联素可以通过相关通路调节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的代谢和凋亡,从而保护卵泡的发育.趋化素抑制颗粒细胞增殖,诱导颗粒细胞凋亡,并抑制卵泡刺激素引起的颗粒细胞产生雌二醇和孕酮.脂肪细胞因子引起的炎症可能是年龄相关调节卵泡数量的机制之一.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尝试探讨常见脂肪细胞因子在卵巢衰老中所起的作用.

    卵巢衰老瘦素内脂素脂联素

    穴位埋线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徐颖米海霞杨洋
    66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严重困扰广大女性患者,穴位埋线治疗是一种改良式针刺疗法,本研究将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对PCOS患者代谢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的PCOS患者156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过程因患者依从性差等原因脱落8例,故总入组例数为148例,2组各74例.对照组参照《中国PCOS诊断和治疗指南》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埋线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糖脂代谢[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激素[睾酮素(T)、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及卵巢储备功能[抗缪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窦卵泡计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为82.43%(61/74),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57%(50/74)高(x2=4.360,P=0.037);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FINS、HbA1e、HOMA-IR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FSH、AMH、INHB高于对照组,T、LH、窦卵泡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可调节PCOS患者代谢和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疗效显著.

    穴位埋线多囊卵巢综合征糖脂代谢激素卵巢储备

    不同电磁刺激方案干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对比研究

    罗雅丽陈劲松陈莎莎苏牟潇...
    669-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组合的电磁刺激方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表面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NMES组、tDCS+rTMS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余3组进行不同组合的电磁刺激.评估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吞咽困难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纤维光学内镜检查(FEES)下的PAS分级;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 治疗后rTMS+NMES组藤岛一郎评分[(5.04±0.79)分]高于对照组[(3.51± 0.64)分]、tDCS+NMES 组[(4.19±0.79)分]、tDCS+rTMS 组[(3.96±0.73)分];rTMS+NMES 组 SSA 均低于其余3组(P<0.05).而SWAL-QOL评分,rTMS+NMES组仅高于对照组,与其余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S分级rTMS+NMES组均优于其余3组(P<0.05);在骨喉复合体动度,rTMS+NMES组舌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均高于其余3组(P<0.05);在 sEMG 检查中,rTMS+NMES 组高于对照组和 tDCS+NMES 组(P<0.05).结论 rTMS+NMES 组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整体效果更优.

    电磁刺激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中枢-外周"

    基于PBL的拼图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赵睿顾林马振增黄军...
    674-676,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Jigsaw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其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3-2024年度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医学本科生8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PBL教学法)和实验组(Jigsaw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每组各40例,教学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除了学习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满意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29.85±4.07)分],技能考试成绩[(8.41±0.62)分]均高于对照组[(25.78±2.64)分,(7.32±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测试总成绩[(40.85±1.87)分]高于对照组[(35.81±3.77)分],且实验组学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疗思维、病历书写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Jigsaw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实习生满意度高,在今后的临床实习教学中可以推广应用.

    消化内科临床教学Jigsaw教学法PBL教学法

    基于SPO模型构建全科医学教学案例库的探索和实践

    朱夏媛吴浩葛彩英刘新颖...
    67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介绍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构建全科医生接诊教学案例库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基层教学基地实施案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从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梳理全科医生接诊教学案例库建设实践经验,以LAP为培训内容进行全科医生接诊能力的培训,以KSA为工具,进行接诊案例评价.选取2023年2-11月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的8名全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评价案例库使用效果.结果 共录制11个全科接诊教学案例视频,覆盖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内分泌等8个系统,涉及知识、技能、素养等3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发现,全科医生学习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全科诊疗思维、学习兴趣、团队协作意识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基于SPO模型建立的全科医生接诊教学案例库,能够激发全科医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全科医生接诊能力,实现由学生向医生的转变,同时有助于推动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应重视全科医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以案例教学为"抓手"提高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接诊能力教学案例库SPO模型

    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法在急诊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解福臣张太哲邱兆磊窦贺贺...
    682-684,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法在急诊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急诊外科实习的2018级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30人,采取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法;对照组30人,采用传统教学进行临床授课.比较2组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理论、实践技能和人文关怀等综合考核成绩以及教师和实习生的评价结果.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理论、实践技能和人文关怀等综合能力考核考试成绩[(80.93±5.30)分、(81.43±5.39)分、(81.33±5.65)分]高于对照组[(70.77±6.86)分、(71.03±6.69)分、(72.30±6.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教师对实验组实习生在临床基本能力、学习运用知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的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实习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评分[(96.77±2.22)分]高于对照组[(90.90±2.50)分,P<0.05].所有实验组实习生均对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法表示认可.结论 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法运用于急诊外科临床带教,有助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人文关怀的掌握以及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可在急诊外科临床带教中推广应用.

    职业胜任力多元化教学法实习生临床带教

    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赵佳丽刘鑫羽陈志华石潇洋...
    685-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编制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量表,并对所编制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评价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体医融合背景下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指标体系为基础,将三级指标转化为量表的具体条目,通过专家咨询评价量表内容效度和小样本预实验进行量表的语言调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8~59岁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将回收的581份有效问卷分为2个部分,其中300份样本用于条目筛选,281份样本用于信效度检验.结果 经专家评定、条目筛选,最终确定了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量表包含科学健身知识、科学健身态度、科学健身行为与技能3个维度,共53个条目.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81,I-CVI为0.833~1.000;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2.26%;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示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x2/df=2.054,RMSEA=0.061,SRMR=0.049,IFI=0.882,TLI=0.876,CFI=0.881),支持三因子模型;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64,2周后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1.结论 本研究中编制的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价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水平.

    科学健身素养体医融合成年人量表信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