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室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室科学
实验室科学

张万光

双月刊

1672-4305

bjb@nankai.edu.cn

022-23508161/85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设备处内《实验室科学》杂志社

实验室科学/Journal Laboratory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科教兴国”基本国策,为发展科学实验事业服务。努力提高实践室的科学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服务,为科学实验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管理工作者服务。读者对象为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实验教师、实验工作者以及企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上述各类学校的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学生隐性素质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王苏杭孙灵娜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平台,采用多元化教学新模式,将微信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改变以往"填鸭式、命令执行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适当互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于其中、乐于其中.针对实验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制定系列规定,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其责任心、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创新、团队协作等隐性方面的素质能力,为培养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础化学实验互联网+隐性素质多元化教学新模式

    面向模拟电子技术的远程在线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刘洁怡周佳社王新怀徐茵...
    98-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新工科背景下学生远距离实验的实际要求,以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为典型代表,构建多用户、全天候远程在线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访问真实硬件电路,达到与线下操作相同的实验体验.同时,开放了线上实验课程全部资料,方便学生便捷化、碎片化的实验学习.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常见问题智能交互系统,辅助学生在课前、课中自助解决常见实验问题.通过构建远程在线"真实"实验系统,改善了传统实验教学线下使用实验箱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打造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有效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并对远程化实验教学推广及解放教师劳动力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模拟电子技术信息化建设线上实验教学模式

    资源循环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旭孟玉兰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循环工艺学"是根据我国以及全球范围内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的迫切需求而开设的专业课程.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优势学科,该课程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构建科研进展与传统工艺教学的融合体系,并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民族责任感.通过学生反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并采取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评价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将为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做出重要贡献.

    资源循环工艺学教学改革生产实践思政教育

    准科研模式的计算机视觉实验课程建设

    付海燕李祎李华龙展金...
    108-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视觉实验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专业实验课,从科研项目中提炼能够反映前沿性和创新性的有挑战度的实验内容,采用多路径迭代的实验设计,通过准科研的过程体验,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从单科到交叉、从被动到主动、从应试到实战、从个体到协作的四个转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计算机视觉准科研模式人工智能专业实验课程建设

    基于热点工程难题的创新性固井实验教学探索

    郭辛阳黄维安刘永旺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以固井实验教学为例,提出了创新性固井实验教学思路,设计了创新性固井实验内容,开展了创新性固井实验教学探索.基于固井方向的热点工程难题,提炼和筛选出水泥浆漏失实验、水泥环密封性实验和水泥石力学性能实验等创新性实验内容,采用调研分析-方案设计-方案探讨确定-方案实践-规律探索等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文献调研分析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性实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性实验热点工程难题固井能力培养

    针灸并联机器人虚拟仿真在线实验教学设计

    王玲玲富立王秋生
    118-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创新实践能力,针对机器人实验教学存在的时间场地不可及、易受硬件条件约束等问题,在特定针灸任务驱动下,围绕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轨迹规划、姿态控制、位置控制等知识点,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可扩展性强、界面直观、场景流畅、可交互操作的并联机器人在线实验教学系统,服务于机器人控制实践等课程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拓展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满足国家需求的新工科创新人才提供了条件.

    并联机器人在线实验虚拟仿真创新能力

    科教融合创新——"细胞功能的生化调控"实验教学改革

    李吉馥陈洁左伟东谢洁...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组将西南大学在蚕病防治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融入到"细胞功能的生化调控"实验课程中,设计成可操作的实验教学项目,以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展开学习.同时,借鉴国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对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科教融合创新改革.这一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科知识的融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次尝试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实验教学科教融合教学改革

    基于OBE的集成电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律博宋文斌张永锋孙晓东...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基于学校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OBE、混合式教育等理念、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提出了集成电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方案.重点介绍了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内容,并以集成电路专业核心课程"CMOS模拟集成电路"为例,介绍了改革实施过程,考核评价及改革效果.改革成果表明,在实验教学、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了良好效果.

    成果导向教育混合式教育集成电路实验课程

    虚拟仿真在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张永超康灿吴里程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重点内容—空化现象为例,介绍了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新工科"背景下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改革的情况.课程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技术实现空化现象的可视化与控制,以泵为载体,使学生在理解空化现象的基础上,掌握泵的空化性能与运行特性;掌握空化实验平台的具体操作步骤,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可以达到传授专业核心知识、解释复杂现象、启发专业思维的教学目的.

    虚拟仿真能源与动力工程空化现象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探究性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张慧熙姚茂群安康王李冬...
    138-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实施方案单一,无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化需求,同时受实验设备、场地管理和时间等因素限制,难以实施高阶性、创新性和具有一定挑战度的实验.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贯彻 OBE和CDIO教育理念,通过"五步法"设计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教学任务.以火箭发射模拟器为项目进行实践,采用国产Robei可视化设计+仿真平台,融合FPGA技术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实现虚实结合,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OBECDIO数字电路实验FPGARobei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