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夏有为

月刊

1006-7167

sysy@mail.sjtu.edu.cn;sysyyt@163.com

021-62932875

200030

上海华山路1954号交大教学三楼456、457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ourn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之一。本刊始终追踪实验室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经验、新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刊物已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新工科一体化实验方案设计与应用

    陈良兵周辉林王玉皞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新工科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实验课程普遍存在重仿真轻实践、工程应用导向不足、实验方案未能体现复杂工程系统特性等问题,通过建立课程知识点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凸显工程应用导向,设计包含理论分析-仿真建模与实验-系统实验验证完整链条的一体化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凸显工程迭代进阶的实验方案与模式,以增量形式体现复杂工程系统的优化与实现过程.这种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一体化实验方案与模式为实验课提供了工程实践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建模能力,并形成通用工程思维.

    新工科复杂工程问题一体化实验方案工程迭代

    民航院校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王凯龙江梁科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双一流"学科及专业建设为目标引领,通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工程实践及创新实践四层次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从三方面建设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课程,包括基于竞赛驱动的工程训练课程、模块化的"专业+实践"课程、"基本技能+执照培训"模式的职业培训课程.建立了项目式教学法,探索了全过程考核评估标准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能同时培养学生严实作风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性、复合型民航人才提供支持,对民航院校工程训练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双一流民航院校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成果导向教育

    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现代工程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

    姜旭毕凤阳鲍宇朱昱晨...
    161-16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工程实训教育面临教学模式陈旧、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沉浸式虚拟现实(VR)技术,建设涵盖认知、拆装及交互类的VR实训平台,依托平台开发丰富的仿真教学资源;模拟工程场景,融入最新的工程技术和实践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高度沉浸、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使沉浸式VR技术成为现代工程实训教学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实验课程创新,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等能力.

    沉浸式VR技术现代工程实训课程设计高等教育

    促进职业技能深度学习的虚拟仿真教学策略——以"飞机维修专业教学"为例

    高春瑾穆肃
    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了虚拟仿真环境下以开展学生发生深度学习为目标的教学策略,采用德尔菲法开发了适配飞机维修深度学习的调查量表作为效果评估工具.在某高职民航院校飞机维修相关专业的44 名学生中,开展了6 周的教学实践以验证教学策略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教学策略在迁移应用、分析判断、主动协作学习、产生持久兴趣和内化职业价值观5 项深度学习指标上均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提升;在批判反思指标上的数据虽有提升,但未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法.该教学策略在认知、行为和情感3 个维度上可有效促进学生在技能训练领域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虚拟仿真飞机维修教学策略技能训练

    全生命周期电池系统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

    刘德强周龙郑岳久来鑫...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装置的主要载体.锂离子电池凭借着高能量密度、寿命长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由于材料结构的属性,锂离子电池具有一定安全风险.根据电池特性,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开展了电池系统实验室建设,制定了面向动力电池的安全管控方案,形成了兼具展示与安全实验的可视化实验室.该实验室由电池制造、电池测试、电池成组、电池安全、电池回收与可持续发展等6 部分组成,可满足电池全生命周期下各阶段的实验研究、教学管理及展示需求,对动力电池领域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均有积极意义.该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方案也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电池研究全生命周期实验室建设实验安全人才培养

    高校公用房成本核算机制研究与实践

    曹康栗兴战莉李继峰...
    176-179,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校办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公用房资源来保障教学和科研活动,分析了国内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的现状,在总结了北京理工大学公用房收费管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确定了公用房成本核算的关键对象和参数,并构建了一套公用房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实践应用表明,采用此成本核算体系能显著提高高校公用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能有效减少闲置和浪费现象,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该研究不仅将学科系数纳入考量,还充分考虑了学科之间在资源需求和价值贡献上的差异,为高校公用房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对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校公用房成本核算指标体系资源优化

    基于PDCA循环构建采购体系的探索实践

    朱娜
    18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科研经费和建设经费逐年递增,通过科学合规的采购活动将办学经费高质高效地转化为各种物资已经是高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运用 PDCA循环理论,以物优、价廉、高效、合规的采购为目标,从组织、制度、流程着手,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构建采购工作体系,并通过不断优化采购申请-执行-反馈-改进的小PDCA循环和年度采购计划执行的大PDCA循环,逐步完善采购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水平.

    戴明循环法采购体系信息化

    基于扎根理论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

    林原许晨曦许侃张昊男...
    186-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究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问题,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对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类实验室建设现状与特点进行总结梳理.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理论框架,分析得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基础、核心要素及重要支撑,从环境、人才、科技3 个维度提出了未来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路径及建议,以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持续创新与发展.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管理科学扎根理论

    新文科实验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冯欢涂俊刘帅
    195-200,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校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服务学习:数字媒体和社会""服务学习:影像与社会""VR体验与全景视频创作"等在国家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课程团队及暑期实践团深入甘肃庄浪县、新疆某武警部队,将劳动教育课堂带入社会一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完成新文科实验教学的育人目标.将VR、三维激光扫描等新技术手段赋能劳动教育,坚持劳动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以在地劳动的实践基地为依托,突出学校文学、艺术相融通的专业架构优势,发挥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带头作用,取得显著的劳动教学成果.

    劳动教育乡村振兴新文科实验教学

    数字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曾理韩星蕊
    201-205,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数字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应用效果,重点分析了华东理工大学健康校园SAAS平台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并以随机抽样的 596 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考察数字技术对学生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对实验组进行在线互助学习、线下体适能测试、场馆预约、活动报名和跑步打卡等手段的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在锻炼频率、时长和强度方面有显著提升,且实验组的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数字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用显著.该研究不仅创新性地构建了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也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操作框架和实证支持.

    数字体育实验教学健康数据分析智能监测教育技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