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夏有为

月刊

1006-7167

sysy@mail.sjtu.edu.cn;sysyyt@163.com

021-62932875

200030

上海华山路1954号交大教学三楼456、457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ourn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之一。本刊始终追踪实验室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经验、新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刊物已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研团队实验室的自组织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赵文立王彦飞朱亮杨立斌...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研团队实验室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战场,具有开放时间长、人多物杂以及安全隐患多等特点,使实验室管理面临很大的挑战.工业结晶与颗粒过程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构建良好的团队文化,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形成研究生自我激活、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自组织"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高效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助力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同时提升了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团结合作等综合素质."自组织"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绩效,培养的学生质量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通过实践探索,该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参考性,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研团队实验室管理模式.

    自组织科研团队团队文化实验室管理平台信息化工具

    基于岗位分类管理的高校实验教师编制核定方法分析与探讨

    任升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对于高校教师队伍的改革,高校教师编制核定的重要依据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发生转变;同时国家明确要求加快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师不仅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更是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师岗位编制核定方法,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基于岗位分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分别设立"实验教学岗、实验技术服务岗、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岗、机动岗",同时构建工作负荷模型并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种参数及权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教师队伍的人员编制进行核定.为实验教师队伍的聘岗、职称评审、考核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保障实验室顺畅运行.

    编制核定实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

    高校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评价模型的构建

    王坚王清清啜鹏杰黄富贵...
    20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提高大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设计了实验室安全意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评价调查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一熵权法(AHP-EWM)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高校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处理,再选取累计贡献率超过95%的评价指标进行布谷鸟搜索(Cuckoo Search,CS),最后结合混合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建立PCA-CS-SVM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评价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与PCA-LS-SVM和PCA-GA-SVM模型相比,PCA-CS-SVM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较小且评价等级与实际值保持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用于高校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评价.

    实验室安全意识层次分析法一熵权法布谷鸟搜索算法预测模型PCA-GA-SVM评价模型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运行机制与建设路径

    胡菲菲高伟伟
    20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集人才培养、知识生产、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多重目标、多元主体、多类要素的协同研究平台,是开展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重要载体.现从动态、系统的视角观察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全生命周期建设,并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运行过程划分为目标设定、组织管理、政策机制、评价反馈4个层次,探讨系统的复杂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并基于各模块间的闭环逻辑关系提出多层级的目标管理、多节点的资源分配、动态策略调整、多维度评价机制等建设路径,以期为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内部治理效能和外部辐射能级提供可探讨方案.

    复杂自适应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运行机制路径研究

    湖北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及难点探究

    邹飘魏志欢严霜操媛...
    215-21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仪器是进行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政府大幅增加预算购置大型仪器.通过对湖北省研究发现,省内大型仪器总量尚可,但地方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相较于湖北省整体科研实力还有一定差距,且存在大型仪器市域分布差异大、资源结构与产业发展关联度不强等问题.此外,通过对湖北省现有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调研发现,大型仪器运行效率不高、平台建设不规范、管理人员短缺及平台CNAS/CMA认证率较低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刺激内需、平台规范化建设、增强人员激励力度、加快市场化运营等多个方面给出建议,希望通过一系列创新型举措,能有效促进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健康、快速发展.

    湖北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资源调研

    "五位一体"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模式探索与实践

    肖康王琼崔国印郭盛...
    220-223,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提高仪器开放共享效率是各高校大型仪器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南京邮电大学经过多年实践,以提高开放共享效率为目标、以每台仪器为落脚点,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开放共享模式.该模式从管理责任体系、培训准入制度、信息化建设、安全监督模式和教学科研服务5个方面全方位保障开放共享落实到人、落实到仪器,实现仪器7 x24 h全天候深度开放的同时保障仪器运行安全,减少仪器故障率,并能随时责任追踪到人."五位一体"开放共享模式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效率,强化了师生沟通,提升了服务能力,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共享模式仪器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多媒体设备可靠性研究

    史萌刘青竹
    224-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各高校最普遍、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运行数据优化管理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始终是教育技术部门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6年来多媒体设备报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2020和2021年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总报修数量与年度使用时间和设备实际使用年限的线性相关性;基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对近2年的硬件报修进行分设备类型统计,从概念引入到推导计算,均给出详细验证过程.结合对非硬件问题造成的软件报修的前5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据此提出设备更新科学化,定期巡检规范化和培训方式多样化的对策建议.

    高校多媒体设备可靠性线性回归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高校仪器设备验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牛书花李韦华陈玲
    231-234,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仪器设备验收工作是保证采购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使用的关键环节.阐述了高校仪器设备验收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了高校仪器设备验收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机构不完善、岗位设置不合理;验收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规范流程;供应商虚假应标,合同未有验收方案"等突出问题,并通过"健全验收管理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机构设置,明确验收岗位职责、规范验收工作流程、加强设备调研论证、完善供应商诚信管理机制、建立验收专家库、加强验收过程管理、邀请未中标单位参与验收、强化验收人员业务培训,提升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等手段,使验收工作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提高仪器设备验收管理水平和维护学校利益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科学保障.

    高校仪器设备验收管理

    基于知识地图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构建

    谢虎库夭梅刘小波陈志民...
    235-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变当前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内容、考核问题所导致的安全知识无法有效内化的现状,促进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提升,研究从记忆的原理出发,以建构主义、认知负荷、知识可视化等理论为指导,针对资源形式、内容组织、评价考核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设计"通识一专业"模块化的安全教育体系,提出层级与网状相结合的安全教育知识地图构建方法,构建基于知识地图的问题导向式的安全教育微课,拓宽了安全教育理论范围.实践表明新体系可有效提升学生安全教育满意度及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与实践价值.

    知识地图安全教育微课问题导向

    基于AISM的高校燃烧与爆炸实验室事故关键致因分析

    李威君朱明珠刘音胡相明...
    24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燃烧与爆炸实验室涉及燃烧、爆炸、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事故风险.结合三类危险源理论辨识出高校燃烧与爆炸实验室爆炸、火灾、中毒、烫伤4种主要事故类型的25个事故致因因素;进而运用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对因素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到高校燃烧与爆炸实验室事故关键致因.以某高校燃烧与爆炸实验室为例,通过对比AISM模型的UP型和DOWN型有向拓扑层级图,确定出该校燃烧与爆炸实验室事故的5个根源性关键致因因素、5个敏感性关键致因因素、3组互为因果关系的关键致因因素.研究结果为制定更精准的预防事故措施提供了依据,为提高现代高校燃烧与爆炸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高校实验室安全燃烧与爆炸实验室事故致因分析对抗解释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