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董海原

月刊

1671-5098

syyjzznew@163.com

0351-4155095,4155062,7554063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9信箱

实用医技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查看更多>>报道医疗卫生单位医技专业学术论文及临床实践经验,反映国内外医技领域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醒开颅术:麻醉医师的挑战

    王治郭永梅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醒开颅术结合皮层电刺激、神经导航、电生理技术,使得神经外科能够最大程度安全地切除脑肿瘤,提高功能区病灶手术的效果、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在各种大脑功能区定位的方法中,术中唤醒的麻醉技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手段,实施充分的头皮神经阻滞、制定恰当合适的麻醉策略、充分掌握气管管理技术以及严密防范术中、术后并发症都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步骤.清醒开颅术属于高风险手术范畴,术中需要多方协作,麻醉医师必须充分了解手术过程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防、处理,同时与患者、外科医师、电生理监测医师保持积极沟通配合,以确保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

    开颅术,清醒期麻醉唤醒脑肿瘤麻醉策略

    关于来稿图片发表需遵循的原则

    《实用医技杂志》编辑部
    156页

    辽宁省农村地区成年人群血清亚精胺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徐嘉慧白鹤彭睿恒李瑞雪...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农村地区≥35岁成年人血清亚精胺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以血清亚精胺为线索的衰老相关疾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于2019年6月至8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辽宁省阜蒙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选取年龄在≥35岁且无关键变量缺失的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检测血清亚精胺含量.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不同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人群的血清亚精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9±10)岁,其中男性1 573名(35.76%),女性为2 826名(64.24%).研究对象血清亚精胺水平为24.8(13.4,50.1)ng/ml,男性35~44岁组和≥65岁组、饮酒、吸烟和超重者的血清亚精胺水平较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亚精胺水平与年龄、舒张压和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044,0.046,0.05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031,P<0.05).结论 辽宁省农村地区≥35岁成人血清亚精胺的分布存在人群差异,且受到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亚精胺与衰老及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密切相关.

    亚精胺横断面研究分布特征

    术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对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能分析

    陈雅霜关晓琳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术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保乳术治疗的109例TNB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入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CAR变化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CAR与TNBC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术后病情是否复发,将入组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可能导致TNBC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观察曲线下面积(AUC)验证各危险因素对TNBC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109 例患者术后糖类抗原 153(CA153)、CA199、CA125、癌 胚抗原(CEA)、CAR 分别为(27±5)U/ml、(40±5)U/ml、(41±5)U/ml、(5.1±1.2)ng/ml、(0.92±0.24),均低于术前[(31±5)U/ml、(43±5)U/ml、(44±5)U/ml、(7.6±2.0)ng/ml、(1.71±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显示,CAR四分位数与TNBC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正相关.复发组的年龄、肿瘤TNM分期Ⅱ期占比、术前CAR四分位数分别为(52±10)岁、86.2%(25/29)、(1.83±0.41),均高于未复发组[(47±10)岁、55.0%(44/80)、(1.33±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CAR为TNBC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AR对TNBC保乳术后病情复发具有较高预测效能(AUC>0.85).结论 术前CAR与TNBC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正相关,术前监测CAR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其保乳术后病情复发的早期预测.

    C反应蛋白白蛋白乳腺癌生物标志物保乳术复发预测效能

    128排CT灌注成像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李嵘许园晨李琰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28排CT灌注成像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定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就诊的90例胃癌手术患者设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9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均给予128排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2组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胃癌患者手术前后CT灌注成像参数.对胃癌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复发组、未复发组CT灌注成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胃癌组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血容量(BV)均高于健康组(P<0.05),胃癌组达峰时间(TTP)低于健康组(P<0.05).术后 PS、MTT、BV、BF 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 TTP 高于术前(P<0.05).复发组 PS、MTT、BV、BF 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TTP低于未复发组(P<0.05)o PS、MTT、BV、BF、TTP联合检测灵敏度(95.7%)高于单一检测(75.9%、70.3%、68.3%、73.6%、74.3%)(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83.8%)与单一检测(81.3%、79.1%、76.8%、82.1%、7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复发128排CT灌注成像参数PS、MTT、BV、BF较高,TTP较低,PS、MTT、BV、BF、TTP联合可提高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灵敏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灌注成像胃癌复发

    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选择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评价

    陈燕陈媛媛陈明原丽莉...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本中心从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66例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肿瘤(LST)接受ESD治疗的患者,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围手术期处理等.结果 气管插管全麻下ESD治疗右半结肠LST较静脉麻醉手术效率更高,术后切缘阳性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两种麻醉方式,对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ESD治疗,在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气管插管麻醉方式能使ESD治疗效率更高.

    麻醉结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侧向发育型肿瘤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谭锦林黄承发叶志红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动脉瘤的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通过临床筛选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50例,均行CTA及DSA检查,手术确诊40例,其余10例未检出.对比2组患者脑动脉瘤的分布情况、动脉瘤测量情况,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与诊断时间.结果 颅内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采用CTA诊断的检出率为20.0%、17.5%,采用DSA诊断的检出率为2.5%、0,CTA检出率较高;CT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4.2%、87.5%、93.3%,均高于DSA诊断的73.1%、62.5%、70.0%(P<0.05);2种诊断方式对中等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瘤瘤颈平均大小、瘤体长径、瘤体短径在研究组的结果中表现为(3.2±0.5)mm、(10.6±1.3)mm、(5.5±0.6)mm,与对照组的(3.7±0.4)mm、(11.0± 1.6)mm、(5.4±0.4)m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和准确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动脉瘤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在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杨超马伟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肝癌诊断中超声造影(UC)与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22例疑似肝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UC与CT增强扫描诊断,同时进行病理学筛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肝癌100例,良性肝疾病22例,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 CT增强扫描、UC诊断的阳性率相同,均为74.6%(91/122);CT增强扫描+UC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79.5%(97/122),高于两种方式单独检测(P<0.05);CT增强扫描+U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96.0%、95.5%、99.0%、84.0%、95.9%高于 CT 增强扫描 81.0%、54.6%、89.0%、38.7%、76.2%(x2=11.054、9.818、8.452、11.729、19.684,P=0.001、0.002、0.004、0.001、<0.001),也高于 UC 诊断 82.0%、59.1%、90.1%、41.9%、77.9%(x2=10.010、8.282、7.317、10.266、17.408,P=0.002、0.004、0.007、0.001、<0.001).结论 UC 联合 CT 增强扫描诊断肝癌患者的精准性较高,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推广.

    肝肿瘤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诊断精准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武晓燕朱雅兰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作为对照组,对2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对2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及斑块类型、颈动脉狭窄情况、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流参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斑块检出率为68.0%,高于对照组的34.0%(x2=11.565,P=0.001);2组的斑块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斑块类型以软斑、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为主(x2=27.506,P<0.05);观察组的狭窄率(轻度、中度、重度)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左颈动脉IMT高于观察组[(1.12±0.31)mm与(0.95±0.12)mm,t=3.616,P=0.001],PSV[(69±15)cm/s 与(76±9)cm/s,t=2.516,P=0.012]、EDV[(23.6±2.1)cm/s 与(20.1±6.5)cm/s,t=3.617,P=0.001]、RI(0.65±0.26 与 0.78±0.12,t=3.210,P=0.002),则低于观察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超声,多普勒,彩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血流参数

    常规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漏诊 误诊原因

    崔浩鹏李铭王海彬崔振华...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序列联合DWI检查、病理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所有患者经术前常规MRI联合DWI、病理检查对肿瘤侵犯的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的检出结果;统计术前常规MRI联合DWI成像检查T、N分期的诊断效能,并对相关影像学图片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58例直肠癌患者中T1分期13例,T2分期16例,T3分期19例,T4分期10例;N0分期24例,N1分期18例,N2a分期7例,N2b分期9例.常规MRI联合DWI成像检查结果显示,58例直肠癌患者中T1分期10例,T2分期15例,T3分期17例,T4分期16例;N0分期22例,N1分期20例,N2a分期8例,N2b分期8例,其结果均与病理结果较为接近;患者术前应用常规MRI联合DWI成像检查T分期、N分期总体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结论 临床可根据常规MRI联合DWI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点综合评估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分期.

    直肠肿瘤肿瘤分期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