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吴春福 刘仁涌(执行)

月刊

1006-2858

syyd6082@126.com

024-23986086;23994540;23986082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103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类科技期刊。设有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研究、微生物与生物制药、医药经济、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纳米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郝耀廷张慧聪梁晓阳李彦辉...
    1263-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纳米晶(nanocrystals,NC)因其纳米级的尺寸和较快的溶解速率,逐渐成为药剂学领域改善难溶性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重点介绍NC在注射、眼部、经皮给药和肺部给药途径中的吸收机制、作用优势和在疾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NC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药物纳米晶给药途径吸收机制作用优势治疗应用

    中药松花粉的化学成分及现代应用研究进展

    李荣胜付庆帅郭俊红谢富玲...
    1275-1286,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述松花粉的品种特点、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制剂应用研究进展,为其药食两用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Web of science、PubMed、CNKI等数据库以及CNIPA、SAMR、NMPA等网站中已发表松花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 松花粉药食同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脂肪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 松花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食用价值,其在药用、食用领域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应完善其质量标准、拓宽其临床应用以及研制开发成新制剂。

    松花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

    催化发夹自组装(CHA)优化的研究进展

    马克廖栩捷徐景辉陈梓豪...
    1287-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酸早已不仅仅只是遗传信息库,在纳米技术和生物分析应用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催化发夹自组装(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CHA)有着极高的灵敏度、恒温扩增、无酶、简单操作等优点且能结合各种技术并对多种物质进行检测,自问世以来备受青睐。近些年通过对于发夹结构的特殊设计、与其他核酸扩增技术的结合、启动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CHA环路性能的文献已有很多,但相关综述类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将从CHA环路启动、进行两方面整理CHA环路优化的相关文献,对CHA环路进行介绍和解析,并对CHA环路优化的前景、挑战表达作出预判,以期能够对未来构建性能更加优秀的CHA环路有所帮助。

    催化发夹自组装环路优化发夹结构核酸扩增

    中药发酵研究新进展

    宋沁洁李咸慰李国峰杨新荣...
    1298-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目前中药发酵研究存在发酵机理不明确、工艺技术落后、质量评价标准不够系统化等问题,未能将中药发酵饮片的疗效发挥至佳,且难以达到工艺规范化、规格一致化、设备智能化。因此,需进一步对中药发酵饮片进行炮制方法的探索、炮制原理的验证及炮制工艺的现代化研究,为中药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及古籍查阅,对中药传统发酵方法进行考证与归纳,总结中药发酵的相关研究,从发酵菌种、发酵形式、发酵设备、工艺优化、发酵机理、化学成分变化及药理作用变化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对中药发酵进行综述总结。结果 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总结出中药的发酵设备、发酵优化工艺、发酵菌种等,优化探索中药发酵技术;进一步明确发酵后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的变化研究的梳理使其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更加明确,开发其在医学临床、畜牧业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结论 通过以药性变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相关研究为基础,对发酵菌种、发酵形式、发酵设备、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可使中药饮片更高效地达到发酵炮制作用;并通过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开拓中药新的研究领域,可推动中药发酵的炮制现代化。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应用

    辅酶Q10柔性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其评价

    张玉洁钟玮王中彦孙铭洋...
    1306-1315,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辅酶Q10 制备成柔性脂质体凝胶,考察其体外特性与抗衰老效果。方法 以卡波姆940 为凝胶基质,甘油和丙二醇为保湿剂制备凝胶剂,以皮肤滞留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凝胶处方,并对其外观形态、体外释放、体外透皮、流变学、抗衰老药效学进行考察。结果 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凝胶处方为:卡波姆 940 的比例为 0。5%,保湿剂的比例为10%,其中甘油与丙二醇为质量比1∶1,三乙醇胺的比例为0。4%;凝胶质地均匀细腻,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的体外释放量高于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凝胶和辅酶Q10市售面霜;体外透皮结果表明,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的透皮量高于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凝胶,但皮肤滞留量低于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凝胶;流变学结果表明,制备的凝胶属于假塑性流体;药效学结果表明,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凝胶具有增加皮肤的抗氧化活性,增加皮肤胶原纤维含量,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结论 辅酶Q10 柔性脂质体凝胶可以提高皮肤抗氧化能力,延缓皮肤衰老。

    辅酶Q10脂质体凝胶流变学抗衰老正交试验

    灯笼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Ⅱ

    李振兴单雪梅毕光明刘亚轩...
    1316-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灯笼草(Clinopodium polycephalum)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硅胶、ODS、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 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灯笼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灯笼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 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pinoresinol,1)、5′-甲氧基松脂素(medioresinol,2)、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3)、1-羟基丁香树脂酚(1-hydroxysyringaresinol,4),4-酮松脂酚(4-ketopinoresinol,5)、(6R,7E,9R)-9-羟基-4,7-巨豆二烯-3-酮[(6R,7E,9R)-9-hydroxy-4-megastigmandien-3-one,6]、去氢吐叶醇(dehydrovomifoliol,7)、黑麦草内酯(loliolide,8)、芥子酸甲酯(methyl sinapate,9)、丁香酸甲酯(methyl syringate,10)、4-羟基肉桂酸甲酯(methyl 4-hydroxycinnamate,11)、醉鱼草皂苷 Ⅳ(buddlejasaponin Ⅳ,12)、风轮菜皂苷D(clinoposaponin D,13)、异樱花苷(isosakuranin,14)、香蜂草苷(didymin,15)。结论 化合物1-5 为首次从风轮菜属中分离得到。

    风轮菜属灯笼草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HPLC法测定TALICA缓释胶囊中3种主成分和葡甲胺的含量

    赵欣靳彤尚伯阳赵旻...
    1323-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TALICA缓释胶囊中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镁、利福布汀3种主成分和葡甲胺辅料的含量。方法 应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柱(150 mm×4。5 mm,5 μm);流动相分别为乙腈(A)-磷酸盐缓冲液(B)和乙腈(A)-庚烷磺酸钠缓冲液(B),按时间程序梯度洗脱;VWD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254 nm和195 nm;进样量分别为10 μL和20 μL;流速均为1 mL·min-1;柱温分别为26℃和35℃;通过外标法计算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镁、利福布汀3种主成分和葡甲胺辅料的含量。结果 在波长254 nm下,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镁、利福布汀分别在质量浓度0。02~2。12、0。02~2。16、0。02~2。16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98。9%、99。6%,RSD 分别为 0。5%、1。1%和 0。6%,测得 3 种主成分的标示百分含量范围为98。8~101。1%。在波长195 nm下,葡甲胺在质量浓度1。00~50。00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9),平均回收率及RSD为100。8%、0。9%,测得葡甲胺的平均含量为6。6%。结论 HPLC法建立的TALICA缓释胶囊中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镁、利福布汀3 种主成分和葡甲胺辅料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稳定、简单、可靠,可用于TALICA缓释胶囊的质控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TALICA缓释胶囊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5种有关物质的含量

    董宴斌周莹于淼赵云丽...
    1332-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水平,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用于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的 5 种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Inert-silTM ODS-3V(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 3。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 1。5 mL·min-1;柱温 40℃;检测波长 275 nm 和 25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5 种有关物质的分离度符合要求;在酸、碱、氧化、高温、高温氧化及光照降解条件下,丙泊酚与各杂质及降解产物之间分离度良好。在质量浓度 0。185 2~2。063 7 μg·mL-1内丙泊酚及各杂质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的各杂质与总杂含量的RSD≤5。5%;回收率为 95。4%~105。7%(RSD≤5%,n=9);将供试品在柱温、流速、流动相比例和pH微小变化的条件下分别进行考察,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结果均无影响,耐用性良好。结论 该方法操作能够准确测定本品中5 种有关物质的含量。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

    雷公藤甲素调控lncRNA BE503655影响骨肉瘤细胞SaOS-2增殖、侵袭和凋亡

    白洋付丽丽姬晓蕊黄纬...
    1339-1347,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对骨肉瘤细胞SaOS-2 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骨肉瘤细胞 SaOS-2 分成 Control 组、Triptolide 组(40、80、160 nmol·L-1 雷公藤甲素)、阳性对照组(15 mg·L-1 5-氟尿嘧啶)、Triptolide+si-NC组(转染siRNA control,160 nmol·L-1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si-BE503655 组(转染BE503655 siRNA,160 nmol·L-1 雷公藤甲素),以CCK-8 实验分析细胞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变化,以Transwell小室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神经性钙黏附素(neural cadherin,N-cadherin)、上皮性钙黏附素(epithelical cadherin,E-cadherin)、Bcl-2 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cl-2 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ase 2,MMP-2)蛋白表达变化,qRT-PCR方法分析BE503655 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Triptolide组(40、80、160 nmol·L-1 雷公藤甲素)、阳性对照组骨肉瘤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侵袭数目和迁移数目减少,细胞中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Bcl-2、MMP-2、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E503655 表达水平升高。与Triptolide+si-NC组比较,Triptolide+si-BE503655 组骨肉瘤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迁移和侵袭数目均增加,MMP-2、N-cadherin、Bcl-2 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E-cadherin、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BE503655 水平降低。结论 雷公藤甲素通过上调BE503655 发挥抑制骨肉瘤细胞SaOS-2 增殖、迁移、侵袭、EMT和促凋亡作用。

    骨肉瘤雷公藤甲素侵袭凋亡BE503655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及机制分析

    霍志萌王芳樊一桦孙思彤...
    1348-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探寻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和新方药物组合并探讨该新方的理论基础和潜在机制。方法 检索建库至 2021 年 12 月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其用药频次、四气五味等进行显性规律分析,通过熵聚类对其进行潜在规律分析,得到符合临床的新方药物组合。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通过Cytoscape软件,按照标准依次筛选核心靶点,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研究新方的生物信息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后得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50 篇,包含方剂160 首,涉及中药196 味。基于系统聚类分析获得新方(黄柏、牛膝、白术、茯苓),诸药合用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健脾化浊之功,配伍恰当,直指病机,故选其进行下一步的蛋白质靶点和信号通路预测。对新方药物组合进行分析,得到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核心靶点 20 个。通过KEGG通路分析,其中P<0。05 的通路共有121 条。分子对接实验发现PTGS2 和MAPK8 可能是槲皮素的潜在靶点,TNF、EGFR、IL6 和SIRT1 可能是豆甾醇的潜在靶点。结论 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多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固肾泄浊为主,新方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小檗碱、槲皮素、黄藤素、汉黄芩素、豆甾醇等,作用于PTGS2、IL6、TNF、EGFR和MAPK8 等关键靶点,调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IL-17 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促进脂肪分解、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控细胞周期来起到降尿酸的作用。

    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中药高尿酸血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