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吴春福 刘仁涌(执行)

月刊

1006-2858

syyd6082@126.com

024-23986086;23994540;23986082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103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类科技期刊。设有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研究、微生物与生物制药、医药经济、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胡馨儿戚敏钰张颖曹岩...
    957-965,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可观察的生化反应转变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仪器。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抗体、适配体、蛋白质等)、转换元件(氧电极、光敏管等)和信号放大装置组成。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分子识别元件,由其识别并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由转换元件转换成可量化和可处理的声、光、电等信号,再经信号放大装置放大并输出,从而得到待测物浓度。生物传感器由传感器检测原理可分为热敏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介体生物传感器等,在食品检测、环境污染、临床诊断、药物发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表面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物传感器是一种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无需标记、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简易、可靠、低成本、实时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细菌、病毒、生物毒素、重金属、蛋白、核酸等快速检测。本综述作者对SPR的原理、检测形式和近年来快速检测的应用进行总结,期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表面等离子共振定量分析生物医学分析食品卫生环境监测

    中西医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张帅迪李瑞青张建云顾昌宇...
    96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脑组织血流发生再灌注,而加重其损伤的一种现象。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自噬,通过特异性自噬消除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防止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随后的细胞死亡过程。近年来,线粒体作为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已广泛用于CIRI的临床治疗中,线粒体自噬与CIRI的相关探索也因此引发研究热潮。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在脑缺血中的保护作用主要与其在CIR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线粒体自噬在CIRI导致的神经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损伤的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一些调控线粒体自噬途径的干预方法,如中医药(包括中药复方、中药有效成分、针灸等)、西医(西药、运动、基因等)受到有关学者广泛关注,中西医调控线粒体自噬已成为临床治疗CIRI的有效干预措施。因此,本文作者阐述了近年来有关线粒体自噬在CI-RI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中西医靶向线粒体自噬防治CIRI的研究概况,以期为中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线粒体自噬脑缺血再灌注中医药神经保护西医

    中药配方颗粒药效学及与饮片药效比较研究进展

    田闵元陶晓倩韩子璇刘梦...
    97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学及与饮片药效比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近十年国内相关文献,从相关疾病类型、药方种类、病理模型、造模方法、阳性对照药、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以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药效比较研究为主,涉及结肠炎、慢性胃炎、高血脂症、关节炎、恶性肿瘤、糖尿病、感冒等疾病和湿困脾胃证、肾阴虚证、阳明腑实证等中医病证。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新型饮片应用于中医临床,在药效上是否与传统饮片等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详细综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学及与饮片药效比较研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药效研究成分分析临床药效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活性氧清除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甘春雨丁媛媛迟同霞顾艳丽...
    995-1004,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极其复杂,与过度免疫反应有关,通过组织损伤和慢性炎症导致活性氧的病理释放。靶向累积的活性氧是抑制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可行策略,相应的,活性氧的过表达也可触发新型给药系统的药物释放,缓解炎症性肠病症状。然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抗氧化剂在恶劣的胃肠道环境中不稳定,为了克服这种缺陷,研究者尝试构建抗氧化剂递送系统,以此来提高抗氧化剂的治疗效果。本文作者对酶、金属、多酚、天然色素、含氮氧化物等具有良好活性氧清除能力的抗氧化剂进行介绍,希望为抗氧化剂递送系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

    活性氧炎症性肠病递药系统

    以苯硼酸为载体的前药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宋垚昊姜春风朱一多赵明慧...
    1005-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ROS是机体重要的信号分子,对机体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癌症、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组织出现了ROS异常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为治疗以上相关疾病提供了靶点,ROS型敏感型前药应运而生,近年来将苯硼酸基团作为载体引入原药中设计ROS敏感型前药成为基于ROS开发新药的有效途径。本文作者对近年来开发出含苯硼酸结构的前药的设计思路及药效进行综述,所涉及的药物包括传统的化疗药物,生物小分子以及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以上药物均有良好的疗效,但此类前药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作者探讨了这类前药连接臂的选择、合成方法以及释放效果等相关问题。希望为设计更好更合理含苯硼酸结构的前药和提出新的思路。

    ROS敏感型前药苯硼酸基团肿瘤微环境

    异羟肟酸类化合物对突变型EGFR细胞的生物活性研究

    何林洪张洁曾宪霞凌珍...
    1018-1025,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并合成具有抗突变型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驱动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活性的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一系列异羟肟酸类衍生物由起始原料4-氯-7H-吡咯并[2,3-d]嘧啶经 7 步化学反应合成而得,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体外对野生型 EGFR(H460 和 A549)和突变型 EGFR(PC9、HCC827 和H1975)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结果 10 个异羟肟酸类目标化合物结构由NMR和MS谱鉴定确证。活性研究表明,以直链烷基取代的异羟肟酸衍生物(A1、A2 和A4-A6)能有效抑制突变型EGFR细胞系的增殖,而其他化合物如A3 和B1-B4 则无法有效抑制上述细胞的增殖。其中,化合物A4表现最优,不仅能高效抑制突变型EGFR细胞系PC9、HCC827 和H1975 细胞系的增殖,ID50 值小于7 μmol·L-1,与阳性对照N′-羟基-N-苯基辛二酰胺(SAHA)生物活性相似,而且选择性较好,其抑制野生型EGFR细胞系H460 和A549 增殖的ID50值大于32 μmol·L-1。结论 化合物A4 可作为突变型EGFR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度开发。

    异羟肟酸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选择性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分析

    张天姣魏丽超朱晓慧夏雯昕...
    1026-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整合定性策略对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柱(100 mm×2。1 mm,1。8 μm),以乙腈溶液(A)-体积分数为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为0。4 mL·min-1;采用Xevo G2 Q-TOF质谱,ESI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模式;整合了质量亏损过滤技术、产物离子过滤技术、中性丢失过滤技术和化学结构-色谱保留关联技术,对白及的质谱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化学成分数据库建立、UNIFI平台自动筛查、对照品比对和人工校验核实等步骤对菲类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 在白及中共表征了104 种化学成分。结论 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表征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为阐明白及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白及菲类UPLC-Q-TOF/MS技术整合定性策略

    基于低场核磁技术的薏苡仁属地快速鉴别

    张臻锴程韬朱兰兰谷铭...
    1039-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5 个不同属地共25 批次的薏苡仁药材进行原产地快速鉴别。方法 使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分析其体内的水分及脂类特征种类及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类。结果 本次检测中,5 个不同属地的薏苡仁药材水分及脂类含量相差较小,仅从标准检验无法对其原产地进行鉴别,而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地鉴别其原产地,成功率为 100%,每个样品仅需测试2 min,全部样品仅3h完成所有测试。结论 通过非传统分析仪器对中药材原产地进行快速准确鉴别,可促进特色农业良性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理性研究。

    低场核磁薏苡仁属地快速鉴别

    基于Nrf2靶点及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研究姜三七挥发油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羽刘新燕徐勤
    1047-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核因子E2 相关因子2(nuclear E2-related factor 2,Nrf2)靶点及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调控姜三七挥发油(essential oil from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rhizomes,EOSIR)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HUV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siRNA转染沉默Nrf2 因子的表达,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OSIR组、转染组、转染阴性对照组,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及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Nrf2 及其下游因子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人内皮素(endothelin 1,ET-1)、人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的含量;线粒体质量检测实验中将细胞分为空白组、ox-LDL诱导组、低剂量EOSIR组、中剂量EOSIR组、高剂量EOSIR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HUVECs线粒体形态;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 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1,Mfn2)、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内膜融合蛋白(optic atro-phy 1,Opa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及轻链3A/B蛋白(LC3A/B)、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结果 EOSIR组的Nrf2 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水平、NO、PGI2 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ET-1 水平较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转染沉默Nrf2 后,EOSIR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被抑制;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EOSIR干预组自噬小体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线粒体形态恢复正常,同时,EOSIR组显著改善了ox-LDL引起的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P<0。05)。结论 EOSIR可能通过激活Nrf2 靶点及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发挥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Nrf2信号通路线粒体

    新型BTK PROTAC降解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常晏祥苏明波池岛乔白海云...
    1055-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合成系列以伊布替尼类似物为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激酶配体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降解剂,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活性。方法 以3-(4-苯氧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4-胺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还原胺化、脱保护和水解等反应合成一系列新型PROTAC;通过MTS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测定目标化合物对OCI-LY10 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和BTK降解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考察分子配体与BTK蛋白的结合模式。结果 共合成了14 个BTK PROTAC降解剂,大部分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 15a表现出了较好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IC50=7。15 nmol·L-1)和BTK降解活性(DC50<10 nmol·L-1)。结论 合成了结构新颖、活性较好的BTK PROTAC降解剂,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可为BTK PROTAC降解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蛋白质降解靶向嵌合体蛋白降解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