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丛丹江

半月刊

1671-7813

syzynk@126.com

024-86803478

110034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60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惟一以中医内科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将以最高的标准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力争求新、求精,更具有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巨噬细胞极化与肠黏膜屏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丽春刘俊宏孙思遥宋亚萍...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化的巨噬细胞通常分为M1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两种表型,它们受到微生物、组织微环境和细胞因子信号等多种因素的改变.巨噬细胞极性对于感染、炎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非常重要;其管理可能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关键.肠道中含有体内最大的巨噬细胞池,这些巨噬细胞对于维持微生物群的黏膜稳态和伤后愈合、感染和肿瘤至关重要,但也是保护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一病展开讨论巨噬细胞极化在肠黏膜屏障、肠道炎症、伤后的愈合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中医学之间有何相关性.

    巨噬细胞极化肠易激综合征肠膜黏屏障

    经方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刘雅星周静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体内脂肪过多或是异常堆积所致,也是导致其他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发现经方治疗肥胖显示出较为突出的优势,笔者通过阅读相关医案及文献,总结探求其机制.文章述大柴胡汤、五苓散、温胆汤、防风通圣散、防己黄芪汤及其作用机制,为经方在临床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经方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IR)、调控糖脂代谢及基因表达等多种方式,达到减重的效果.

    经方肥胖中医机制

    中医药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Meta分析

    魏斌杨莺
    85-90,后插23-后插27,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建库2018年1月1日-2023年3月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提取文献信息,建立数据库,总结文献中所有监测血流动力学方法及指标,运用Review Manager5.4.1软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涉及患者2365例,试验组1186例,对照组1179例.Meta显示:主要结局指标中西医结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总有效率(RR=1.23,95%CI为1.19,1.28,P<0.000 1),提示中西医结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次要结局指标心输出量(RR=1.25,95%CI 为 1.18,1.32,P<0.001)、心脏指数(RR=1.25,95%CI 为 1.18,1.32,P<0.001)、外周阻力(RR=1.21,95%CI 为 1.14,1.28,P<0.001)、每搏量(RR=1.23,95%CI 为 1.15,1.32,P<0.0001)、心率(RR=1.25,95%CI 为1.14,1.38,P<0.001)、外周血压(RR=1.28,95%CI 为 1.14,1.44,P<0.0001)、心脏收缩力指数(RR=1.18,95%CI 为1.10,1.27,P<0.001)、左室射血分数(RR=1.26,95%CI 为 1.13,1.40,P<0.001)、胸液体容积(RR=1.25,95%CI 为1.12,1.40,P<0.001).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次数>3次的是:心输出量(47.8%)、心脏指数(47.8%)、外周阻力(43.5%)、每搏量(39.1%)、心率(26.1%)、外周血压(17.4%)、心脏收缩力指数(13.1%)、左室射血分数(13.1%)、胸液体容积(13.1%).结论 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改善慢性心衰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量、心脏收缩力指数、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外周血压、心率、外周阻力、胸液体容积.常应用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阻力、每搏量、心率、外周血压、心脏收缩力指数、左室射血分数、胸液体容积.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Meta分析

    中医药通过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李莹李彦龙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进而引发肠黏膜持续性炎症损伤的复发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以炎症局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为特征,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累及全结肠甚至末端回肠.目前病因未明,已有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和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UC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interleukin-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IL-6/STAT3)信号通路是UC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对IL-6/STAT3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发挥其抗炎、调节免疫损伤以及调节胃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肠道黏膜损伤、减轻肠道炎症的目的.文章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探讨中医药通过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治疗UC的进展,以期为UC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中医药溃疡性结肠炎IL-6/STAT3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李新梅王蓉水蓉枝张怡...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的顽症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即时止痛效果佳但疼痛易反复,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独特优势,临床主要分为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及湿热蕴结等,其中以寒凝血瘀型较为常见;因此,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来有效减缓患者疼痛反复的频率等.文章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运用中药内服、针刺、艾灸、推拿、等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联合现代医学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以期为临床诊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提供参考.

    原发性痛经中西医治疗病因病机寒凝血瘀

    小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李美娟吕冠华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柴胡汤为中医经典名方,始见于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可治疗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疟疾等,后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早已远远超出仲景原方所治范围.目前临床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诸病,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其在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证实其具有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调脂保肝降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文章总结小柴胡汤作用机制概况,以期更深入地挖掘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治疗思路与借鉴,扩大小柴胡汤的应用价值.

    小柴胡汤消化系统作用机制综述

    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周明星李世举吴松鹰张天石...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梗死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大脑某一部位的血流突然中断,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受损,从而引发出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自由基损伤、炎症因子损害、细胞调亡等.长期以来,因单一的治疗方案不足以明显改善功能及预后导致其在临床防治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天麻钩藤饮是平肝降逆之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有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流变、加速血管新生、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应激、促进神经修复等作用,临床中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死十分广泛,文章就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天麻钩藤饮脑梗死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及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杨柳芸朱闽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改变、屏障功能障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生物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中医药防治特应性皮炎历史悠久,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到了验证,湿热证是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证型.动物模型是沟通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其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和有效性.文章结合中医湿热证介绍了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对其研究应用进行了探讨,为AD的病理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药开发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特应性皮炎湿热证动物模型病证结合

    基于"阴平阳秘"理论探讨中西医防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朱爽杰刘庆阳李静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病因病机虽至今尚未明确,但其研究重点在于纠正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状态.这与中医学追求的"阴平阳秘"的状态颇为相似.中医学认为其由先天体质、情志饮食等多因素致病,以阳虚为本,阴盛为标,与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表现相关,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文章基于"阴平阳秘"理论,以期为中西医结合诊治AIT提供新的参考.

    阴平阳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西医治疗

    基于《黄帝内经》"时脏"理论探讨五脏生理病理及其时间节律

    张滢孟晓媛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帝内经》的"时脏"理论思想剖析在五行生克关系下,五脏的生理病理与四时昼夜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时""脏"的关系对五脏生理病理变化影响密切.文章分析了在五脏与四时相应的生理特性,五脉与四时相应的脉象表现,五脏在天干五行中的病理变化,五脏在昼夜中病理变化,时间节律现代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在时间节律的作用下,五脏生理特性,病理变化、预后转归及治疗的逻辑关系,希望对临床疾病提供诊断预防的新思路.

    黄帝内经时脏关系时间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