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丛丹江

半月刊

1671-7813

syzynk@126.com

024-86803478

110034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60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惟一以中医内科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将以最高的标准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力争求新、求精,更具有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殖器疱疹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胡恩宜梁景辉杨腾兵庄颖婷...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作为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热疮""阴疮"等范畴,具有易复发、难根治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治疗GH主要以抗病毒、调节免疫为主,临床上取得一定成效,但都未能达到根治目的并且存在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GH方法多样,以辨证施治为主,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等优势.同时临床上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GH,中西医并重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就GH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生殖器疱疹中西医发病机制治疗

    皮肤光老化发生发展的细胞凋亡机制

    陶柳伶吴景东张小卿冯居秦...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紫外线辐射可导致皮肤光老化,防治光老化已成为人们日益密切关注的问题.细胞凋亡在光老化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导致的皮肤光老化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凋亡紧密相关.深入研究细胞凋亡皮肤光老化的发病机制,可为防治皮肤光老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路径.文章就细胞凋亡在皮肤光老化中的发展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皮肤光老化细胞凋亡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进展

    杨子轩卢秉久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与T淋巴细胞比例(Th1/Th2)失衡、胆管上皮细胞凋亡、雌激素调控IL-12/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西药治疗PBC的药物主要有熊去氧胆酸和贝特类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与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PBC疗效确切,安全性强.PBC可归属于中医"积聚""黄疸"等范畴,单味中药及其复方疗效显著,其治疗特色在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及因时、因地、因人的辨证施治,其主要治法有疏肝健脾,补肾养血;清热燥湿,祛黄利胆;活血利水,化瘀解毒,可明显提高PBC的临床诊治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皮肤瘙痒、腹胀等症状.文章针对中西医治疗PBC研究予以综述,以期为学者临床诊治PBC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中医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病理机制

    中药熏香制剂抑菌环实验研究

    宋奕鋆袁睿裴天蕊金佳琦...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中药熏香防疫研究,研制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的中药熏香制剂,证实其具有抑菌性能.方法 采用苍术、艾叶、桂枝为主要原料,经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混合挥发油,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制剂,采用抑菌环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中药熏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环,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结论 中药熏香的消毒效果明确,该制剂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

    中药熏香预防抑菌作用

    中医药防治稳定性心绞痛可视化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卢琛杨莺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脑血管疾病在致死性病症的排名中稳居前三.文章首先就医学领域对于中医药防治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重要课题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梳理,随后在网络药理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治疗SAP有效处方中的复方丹参滴丸展开研讨,包括其活性成分、靶点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等多个方面,旨在为SAP的中医药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与依据.同时文章通过就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展开的可视化分析以及网络药理学机制予以综述,以此促进未来临床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的提升.

    中医药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可视化网络药理学

    基于络病理论辨治雄激素性脱发

    郭梓萱张小卿吴景东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医学络病理论,基于络脉内联脏腑、外充皮毛的生理特性和雄激素性脱发久病入络的病程演变特点,总结雄激素性脱发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治则治法及组方用药等内容,提出雄激素性脱发从络论治的思路."络脉不通"是雄激素性脱发的核心病机,湿热内蕴痰瘀阻滞络脉、血虚风燥邪气损伤络脉、脏腑亏虚络脉萎废不用皆可导致头皮失养发根不固,伴有油腻黏着或干燥瘙痒,最终造成毛发凋落.治疗将"络以通为用"作为基本治疗原则,内服以化浊通络、养脉和络、通补荣络,配合外用活血通络,内外合治使络脉荣顺,毛发得以再生.对构建基于络病理论的皮肤病基础理论起到推进作用,为临床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提供新思路.

    络病理论雄激素性脱发中医药治疗

    基于MAPK/ERK/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王蓉张怡王丽丽章宪慧...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经(Dysmenorrhea)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中医亦称"经行腹痛",是指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下腹部出现痉挛性疼痛,亦可放射至腰骶部,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及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则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者.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多以解痉止痛的药物治疗,疗效虽显著而快速,但是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而中医在临床上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不仅可以标本同治,也有助于预防调摄.通过梳理归纳近10年国内外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资料,基于MAPK/ERK/NF-κB信号通路探析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痛经提供理论依据.现将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原发性痛经MAPK/ERK/NF-κB信号通路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孙文婷王琬茹陈璐孔维萍...
    93-97,后插5-后插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公共数据库平台TCMSP、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OMIM和TTD对六味地黄汤组成药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PSS的疾病靶标进行检索,将药物成分靶点与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潜在靶点;使用STRING 11.5数据库获得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差异生物过程及靶点通路;使用Auto Dock 1.5.6及Pymol 2.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之间的亲和力.结果 筛选得到六味地黄汤的药物活性成分74个,作用靶点184个,PSS疾病相关靶点1161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69个.数据分析显示,六味地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海风藤酮和薯蓣皂苷元,六味地黄汤治疗pSS的8个核心靶点包括AKT1、CASP3、JUN、MMP9、NFKBIA、TP53、VEGFA.GO富集主要涉及脂多糖、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主要涉及抗炎、氧化应激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8个核心靶点与相应的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均≤-5 kcal/mol,其中槲皮素与8个核心靶点均能较好地结合,可能是六味地黄汤干预pSS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CASP3、JUN、MMP9、NFKBIA、TP53、VEGFA、IL-1β 等关键靶点,通过"IL-17 信号通路""Th17 细胞分化""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六味地黄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对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的效果分析

    王丹彭伟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多发性抽搐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氟哌啶醇治疗,试验组在氟哌啶醇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YGTSS评分、DA、5-HT均降低(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搐症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DA、5-HT等神经递质,治疗安全性较高.

    儿童多发性抽搐症针刺氟哌啶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多巴胺5-羟色胺

    小儿推拿在脑源性偏瘫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刘睿崔博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推拿在脑源性偏瘫患儿临床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源性偏瘫患儿95例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44例.给予两组患儿同等的基本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另给予推拿干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四肢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精细运动功能发育量表(PDMS-2)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四肢肌力均上升、肌张力均降低(P<0.05),观察组肌力大于对照组、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精细运动功能发育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脑源性偏瘫患儿推拿干预,可改善患儿肌力、肌张力,有利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恢复效果.

    脑源性偏瘫推拿康复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