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丛丹江

半月刊

1671-7813

syzynk@126.com

024-86803478

110034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60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惟一以中医内科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将以最高的标准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力争求新、求精,更具有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穴规律

    房雪葛晓彬王晓燕
    69-73,后插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腧穴选取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自建库至2021年12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采用SPSS 21.0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9篇文献,提取穴位处方89个,涉及腧穴46个,总频次498次.数据分析显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腧穴选用频次前4位的是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所选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阳明胃经等;选穴多集中在腹背部和上下肢部;特定穴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背俞穴、交会穴、募穴;腧穴配伍方面,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的相关性最高;高频腧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第二类可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和胃、理气、化瘀、补虚为治疗原则,以病变脏腑俞募合穴及本经与表里经特定穴为主,重视对因对机治疗.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处方可能是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

    穴位埋线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朱丹溪对中医望形色的运用

    陈芬章亭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望形色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形色是在先天获得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在临床中,具有判断患者体质和提示病邪性质的作用,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也有重要的价值.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一书中有大量的望形色指导临床诊治的医案,该文通过具体医案分析,浅述丹溪先生望形色的临床运用经验.

    朱丹溪格致余论望形色

    基于肠道菌群介导脑肠轴理论探讨中医药调节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作用机制

    苏生勤刘振威曹丽翁晓新...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性腹泻与人体的肠道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活动有着重要关联.脑肠轴是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能双向调节脑与胃肠道,肠道菌群是脑肠轴的通路之一.此外研究发现,人体肠道菌群会随着肠道免疫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且也会受到神经系统的重要影响,而神经系统亦可反向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通过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已有论述,但基于肠道菌群介导脑肠轴理论中医药调节HIV相关性腹泻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深入研究基于肠道菌群介导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将为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在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脑肠轴肠道菌群艾滋病相关性腹泻

    从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中药单体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杨慧惠刘慧敏张子琪吕树泉...
    79-8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溃疡、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DPN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或髓鞘增生、雪旺细胞损伤、神经束膜增厚等神经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1].因此针对神经损伤进行治疗有利于延缓DPN的疾病进展.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是其常见发病机制,由于发病机制暂未完全明确,尚没有具有针对此病的特效药.随着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作为经典的炎性信号通路,其激活可以影响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等DPN发病机制的多个方面,因此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于DPN的治疗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中药的深入开发,中药单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诸多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单体都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DPN的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有关该通路的中药单体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DPN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单体NF-κB信号通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用于肛瘘术后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佳宇于永铎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肛瘘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仅可通过手术彻底治疗,但由于肛门部位置及构造的特殊性,术后疼痛明显,且易出现水肿或出血等情况,常使患者出现畏惧心理,从而降低依从性.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治疗中应用广泛,且收效显著.现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结合临床经验,从中药外敷、中药熏洗坐浴、中药药线疗法、中药纳肛、中药保留灌肠、针灸治疗及其他中医外治法应用于肛瘘术后的情况做一概述.

    肛瘘术后中医外治创面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放射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

    魏惠平李淑玲王倩马承旭...
    89-92,后插3-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RAS-RH)防治放射性心脏病(RIHD)的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遴选"当归-红芪"的活性成分及预测干预靶点.在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RIHD靶点蛋白,采用R软件整合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成分-疾病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并R软件对PPI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R软件与Bioconductor平台对将成分-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X线(10Gy)单次辐射诱导构建RIHD大鼠模型,饲养30 d后持续给药4周,采用ELISA法检测给药4周后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Ⅰ、脑钠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预测的核心靶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白介素(IL)-6、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RAS-RH的主要活性成分16个、对应靶标210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标58个;GO富集1792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P)1559个条目、细胞组分(CC)38个条目、分子功能(MF)95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出135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致癌-受体激活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肿瘤坏死因子(TNF)、缺氧诱导因子(HIF)-1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ELISA检测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血清cTnⅠ、BNP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cTnⅠ、BNP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3、IL-6蛋白表达升高、EGFR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Caspase-3、IL-6降低、EGFR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当归红芪超滤物的有效成分主要通过作用HIF-1α、MYC、Caspase-3、EGFR、IL-6、CCND1、VEGFA等核心靶点调节PI3K/Akt、TNF、HIF-1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防护RIHD的作用,为中药抗辐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网络药理学实验验证当归红芪超滤物放射性心脏病作用机制

    姜黄素调控MAPK/NF-κB/AP-1信号通路抑制狼疮性肾炎小鼠炎性反应作用分析

    屈红丽刘曼丽李响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AP-1)信号通路抑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小鼠炎性反应作用.方法 LN小鼠16只分为LN组和实验组,各8只;C57BL/6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给予200 mg/kg姜黄素灌胃,1次/d;LN组和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氯化钠溶液,1次/d;各组小鼠连续灌胃4周.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cr和BUN水平;运用BCA蛋白测定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尿蛋白水平;运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APK/NF-κB/AP-1蛋白表达.结果 LN组和实验组Scr和BU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cr和BUN水平低于LN组(P<0.05).LN组和实验组尿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尿蛋白水平低于LN组(P<0.05).LN组和实验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LN组(P<0.05).LN组和实验组MAPK蛋白灰度值、NF-κB蛋白灰度值和AP-1蛋白灰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APK蛋白灰度值、NF-κB蛋白灰度值和AP-1蛋白灰度值低于LN组(P<0.05).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下调MAPK/NF-κB/AP-1蛋白表达而抑制LN小鼠炎性反应,且可改善肾功能.

    姜黄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狼疮性肾炎炎性反应

    中医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何依依蔡胜男张珺玲谢胜...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需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因素、药物及其他原因引起便秘的疾病,主要以腹痛、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为特征.该病病理机制复杂,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其中,胃肠激素水平异常是FC的重要病理特点,是当前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热门方向.而胃肠激素是由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及神经细胞释放的多种小分子活性多肽,又称胃肠肽,已超过40种为医学界所发现和鉴定出的胃肠激素.如今,国内外研究表明胃肠激素对FC具有明显调控作用,极大推动了消化系统学科的发展.中医学治疗FC经验丰富,大量研究表明中医学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调控胃肠激素,有力阻断FC发生发展,从而高效治疗FC.因此,该文将从中医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治疗FC的角度进行综述.

    功能性便秘胃肠激素中医药作用机制

    基于经筋整体观理论探讨滞动针在肱骨外上髁炎诊疗思路中的应用

    陈杰董宝强林星星张峰...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在肘部疼痛和局部功能受限,其症状在中医学属经筋病范畴.文章从肘部结构的解剖学基础和筋膜链理论探讨该病,发现其诊疗方法符合经筋理论的整体观思维,即在经筋循行线上找到腕部、肘部和肩部的结筋病灶点的因果关系进行整体选点治疗.大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表明经筋理论指导该病治疗有独特优势,滞动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将滞针术与动针术有机结合,且滞动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确切疗效,因此从经筋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探讨与该病的联系,运用经筋整体观理论联合滞动针法可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肱骨外上髁炎经筋滞动针疗法筋骨平衡依脉引筋气经筋整体观

    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裴新华姜兆荣莫成荣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干燥综合征(pSS)的中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整理,认为该病发生多由于气阴两虚,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津液不能濡养周身口、眼等清窍,进而发展累及皮肤黏膜、肌肉关节,甚至脏腑所致.并重点论述了该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近10年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SS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今后pS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中药益气养阴气阴两虚干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