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丛丹江

半月刊

1671-7813

syzynk@126.com

024-86803478

110034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60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惟一以中医内科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将以最高的标准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力争求新、求精,更具有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扶正祛邪法防治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王引弟徐向宁吕珍李三三...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因其发病率、复发率及病死率较高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已有的治疗手段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也逐渐清晰。扶正祛邪法以扶正、培本、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发挥扶正培本、抑瘤散结的功效,对肺癌患者的瘤体稳定、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和生存期延长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肺癌扶正祛邪法机制探讨临床应用

    腹膜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张彦辉黄勇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当其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后有一部分患者选择了腹膜透析,但其中大量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去世。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血清FGF23、矿物质与骨骼病、骨保护素等指标和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关。从中医学角度出发认为其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浊毒为标,在使用中医运动疗法、中成药以及中药汤剂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上,文章从中西医角度阐述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旨在为腹膜透析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腹膜透析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基于"心-脾-肠"轴的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理论探讨

    李馨雅姜钧文张妮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领域一直具有独特优势,临床上运用"心脾母子同治"、"心合小肠"等中医理论治疗胸痹疗效显著。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进程,且根据肠道菌群的特点,其很大程度上与中医学"脾""小肠"相似,由于"心、脾、小肠"三者互相影响、相互为用。文章依据"心-脾-肠轴"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冠心病间的相关性,丰富完善防治胸痹的中医药诊疗方案。

    心-脾-肠轴冠心病肠道菌群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基于TRPV1信号通路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研究进展

    李亚静刘俊宏赖学倩李明...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其发病机制以内脏敏感性增高,肠道通透性改变等为主。内脏敏感性增高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外周敏化指的是肠道、自律神经和DRG信号的异常,而中枢敏化指的是脊髓背侧神经元的敏化和大脑水平信号处理的异常。临床以外周敏化为主。通过查阅文献发现TRPV1信号通路作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素亚型1激活会改变细胞内和细胞外Ca2+的流动性,增加内脏组织和器官的敏感性,引起痛觉过敏和病理性疼痛。文章整合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治疗研究依据,以期对中医药治疗IBS-D提供新思路。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素亚型1信号通路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腹痛中医药

    从"浊毒泛肤"角度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

    王婧张勉之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毒症性瘙痒或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是晚期或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易被忽视和低估的症状,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CKD-aP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激素、组胺、阿片受体紊乱和微炎症是发病的可能原因。CKD-aP核心病机为脏腑虚损,浊毒内生,泛肤发痒,其中脏腑虚损内生浊毒为致病之本,湿瘀阻络浊毒泛肤为致病之标,病理性质当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时当扶正补虚,排浊解毒,使气血盈而脏气充,浊毒去而肤润泽。

    慢性肾脏病皮肤瘙痒浊毒泛肤病因病机

    述《黄帝内经》中"近气不失,远气乃来"

    陈夏暄冶尕西张旭庞雨倩...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在中医学中占据重要作用,而"气"和针刺又有着妙不可言的关系,《黄帝内经》记载了许多有关于传统针刺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其中得气、候气等传统针刺理论和方法均来源自《黄帝内经》,如针刺部位为"气穴",针刺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气",判断针刺产生效果的标准为"气至""得气",得气之前应"候气",是医者采用各种方法候其经气到来,针刺补泻手法的前提和基础等理论。是传统针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最早出自《素问·调经论篇》,本文通过对经典原文的探析,简析"近气""远气"的概念及其关系,从传统针刺角度出发,对《素问·调经论篇》中所说的:"近气不失,远气乃来"展开论述,对候气进行论述,为针灸临床工作者掌握针刺得气的方法提供新思路。

    黄帝内经候气得气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周玲唐梅文刘文健许琦...
    63-68,中插10-中插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火(chronic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获取七方胃痛颗粒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数据库获取CAG疾病基因,对疾病基因和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取七方胃痛颗粒治疗CAG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分别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关基因网络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R软件中"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小分子和蛋白的对接情况,对活性化合物和关键靶点相结合的活性进行验证,利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和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最终得到七方胃痛颗粒药物有效成分221个,潜在靶点4120个,CAG相关靶点886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14个。蛋白互作网络中核心基因为HIF1A、AKT1、FOS、STAT1、MAPK1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得到3999个条目,分子功能得到488个条目,细胞成分得到316个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获得17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七方胃痛颗粒治疗CAG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丹参酮Ⅱ A-RELA,槲皮素-RELA,槲皮素-STAT1,槲皮素-FOS,槲皮素-HIF1A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 七方胃痛颗粒及其加减方可增强胃黏膜防御力,减轻炎症刺激从而起到缓解CAG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七方胃痛颗粒慢性萎缩性胃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子宫内膜容受性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李英焕谭雅婷刘娜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日趋成熟,随之困扰生殖的问题是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和胚胎存活率,其中子宫内膜容受性就是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种植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子宫内膜容受性辅助生殖技术中西医治疗

    基于CNKI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柴金文董玉娜郭建平
    72-74,中插13-中插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解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了 2010-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涉及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中文文献,利用VOSviewer及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364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发文量略有下降;关键词分析显示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西医治疗、临床观察、疗效、进展及护理等方面,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2011-2016年以针灸为主,2017-2021年研究热点为神阙穴。结论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中药贴敷神阙穴防治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西药的干预及基础研究相对偏少,随着研究的深入,应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注重创新,从多维度加强交流与合作,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文献计量学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VOSviewerCiteSpace

    活血化瘀法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俞巧李静徐元雯张真...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医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文章概述了脓毒症的中医病机认识,描述了活血化瘀法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在治疗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西医目前对脓毒症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的活血化瘀法通过多靶点、多成分、多环节、整体调节的优势,能够阻止炎症—凝血网络异常对脏器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多项研究显示,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保护内皮功能,甚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脓毒症辨证证型分布活血化瘀血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