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珍国医国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

朱保华 周虹

月刊

1008-0805

shizhenchina@163.com

0714-6224836;6225102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874号

时珍国医国药/Journal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中医药事业为特色,以探讨研究中医药传统学术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为重点,坚持“二为”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讲求科学性与实用性。是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生产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TOR/HIF-1α通路探讨温阳化饮方对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气道炎症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范晓璇张庆祥颜培正马东云...
    1886-1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温阳化饮方通过mTOR/HIF-1α信号通路干预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气道炎症细胞的自噬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阳化饮方组、小青龙汤组、雷帕霉素组,每组12只;建立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温阳化饮方、小青龙汤、雷帕霉素治疗。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体重变化;检测肺功能情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血清炎症因子;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自噬小体;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HIF-1α mRNA、mTOR mRNA、Beclin1 mRNA、ATG5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HIF-1α、Beclin 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生理和生化变化,其中包括体重负增长趋势,肺功能指标Ri、Re显著增高,Cdyn显著下降,肺组织及气道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出血及坏死的情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4、IL-13、YKL-40表达显著上升,血清中TNF-α表达明显上升,IFN-γ表达明显下降,HIF-1α表达显著上升,自噬基因及蛋白显著表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其他各给药组通过给予温阳化饮方、小青龙汤、雷帕霉素后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以温阳化饮方组效果最佳。结论 温阳化饮方可以改善大鼠体内的缺氧环境,增加自噬水平,并抑制mTOR/HIF-1α表达,从而缓解气道炎症。

    哮喘mTOR/HIF-1α通路气道炎症自噬温阳化饮

    保和丸对泄泻食滞胃肠证小鼠小肠段微生物和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邵好青王丽萍刘娅薇邓娜...
    1890-1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泄泻食滞胃肠证小鼠小肠段微生物和微生物活度的变化和保和丸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25只SPF级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15),采用病因造模法以自食高蛋白高热量饲料联合灌胃植物油的方式模拟饮食不节制备泄泻食滞胃肠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入中药干预组(n=5)和模型自愈组(n=5),中药干预组给予6。63 g/(Kg·d)保和丸煎液灌胃,同期以小鼠繁殖用常规饲料和等量无菌水做对照。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选择性培养基结合稀释涂布平板菌落计数)检测各组实验小鼠的小肠段可培养微生物(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生物量,利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法分析各组的小肠段总微生物活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肠段腔内容物中可培养的大肠杆菌数(P=0。006)、双歧杆菌数(P=0。115)和乳酸菌数(P=0。006)均有减少,腔内容物中微生物活度下降(P=0。007),而黏膜中微生物活度升高(P=0。000)。与模型自愈组相比,中药干预组小肠段腔内容物可培养的大肠杆菌数和双歧杆菌数减少(P大肠杆菌数=0。222,P双歧杆菌数=0。006),乳酸菌数增加(P=0。001),腔内容物中微生物活度下降(P=0。001),黏膜中微生物活度升高(P=0。007)。结论 泄泻食滞胃肠证小鼠小肠段微生态发生改变,保和丸可通过促进小肠段腔内容物中可培养的乳酸菌生长、抑制可培养的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并下调内容物中微生物活度、上调黏膜中微生物活度,从而调节小鼠的小肠微生态。

    保和丸泄泻食滞胃肠证肠道微生物微生物活度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注射用双黄连中有效成分致类过敏性实验研究

    曹建生冯宇飞鲁文飞吕颖...
    1894-1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注射用双黄连中存在的致类过敏成分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以人类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X2(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X2,MRGPRX2)为目标蛋白,通过 AutoDock 和 Pymol 软件与注射用双黄连中的活性物质作为配体进行分子对接,初步筛选致类过敏成分,并对RBL-2H3细胞的最佳实验条件(IC50)进行考察,将注射用双黄连活性成分中初选的成分与RBL-2H3细胞进行孵育,通过双抗夹心ELISA法与底物法检测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进一步筛分致类过敏成分,并观察其对RBL-2H3细胞内补体水平和细胞脱颗粒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大鼠离体回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RBL-2H3细胞分别给予注射用双黄连(28。25 mg/L)、β-谷甾醇(0。95 mg/L)、β-胡萝卜素(4。10 mg/L)、黄芩苷(1。90 mg/L)、咖啡酸甲酯(3。20 mg/L)、阿魏酸(2。29 mg/L)、绿原酸(1。51 mg/L)作用后,His、β-Hex释放均显著升高(P<0。01、0。05)。给药后的鼠总补体水平CH50和C3a、C5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并伴有脱颗粒现象。经离体回肠实验后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黄芩苷、咖啡酸甲酯、阿魏酸、绿原酸均能使大鼠回肠张力增加(P<0。01、0。05)。结论 注射用双黄连诱导的类过敏反应可能与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黄芩苷、咖啡酸甲酯、阿魏酸、绿原酸有关,且诱导的类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补体水平相关。

    注射用双黄连类过敏反应分子对接RBL-2H3细胞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黄芩苷咖啡酸甲酯阿魏酸绿原酸

    基于HPLC-Q-TOF-MS/MS技术的半夏姜制前后成分分析

    张海鸣张俊华范斌袁芳淼...
    1899-1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对半夏及姜半夏的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半夏和姜半夏的成分进行检测。将采集得到的样品数据导入质谱数据分析软件Agilent Mass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 10。0,对各个质谱峰进行提取。搜索自建的数据库,初步鉴定化学成分。再结合文献中化合物、对照品以及MassBank数据库中相关成分的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成分确定。此外,将半夏和姜半夏的质谱数据导入安捷伦Profinder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峰提取、对齐、归一化等处理。利用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 在半夏及姜半夏中共鉴定得到43个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成分5个,脂肪酸甘油酯类成分7个,溶血磷脂胆碱类成分7个,醇胺类成分5个,氨基酸类成分7个,酰胺类成分5个,有机酸类1个,姜辣素类2个,其他类成分4个。PCA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OPLS-DA结果表明,通过VIP值>1,|P(corr)|>0。5筛选得到腺苷、鸟苷、丝胶树碱等18个主要差异成分。结论 半夏炮制前后,部分生物碱类、酰胺类、姜辣素类等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性化合物可能导致了半夏姜制前后功效的侧重不同,为提升半夏及其姜制品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半夏姜半夏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十味肝脂康胶囊对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申炫梓王宇亮孙晓娜罗磊...
    1903-1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十味肝脂康胶囊(GZK)对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鳖甲煎丸口服,治疗组口服十味肝脂康胶囊,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肠道屏障功能[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肝脏彩超评分、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体重指数(BMI)、腰围(WC)、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脏彩超评分、BMI、WC、TC、TG、LDL-C、CAP值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肝脏彩超评分、BMI、WC、TC、TG、LDL-C、CAP 值分别为[2。00(0。00,4。00)]、(24。59±1。96)kg·m-2、(92。49±3。42)cm、(4。26±1。44)mmol·L-1、(1。69±0。51)mmol·L-1、(2。79±0。29)mmol·L-1、(244。50±19。20)dB·m-1,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 ALT、AST、GGT、IL-1β、IL-6、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41。16±8。67)U·L-1、(34。80±8。00)U·L-1、(68。47±7。47)U·L-1、(32。55±3。51)pg·mL-1、(20。32±6。09)pg·mL-1、(69。93±13。69)pg·mL-1,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 ET、DAO、D-LA 均较前降低,治疗组 ET、DAO、D-LA 分别为(9。30±1。10)U·L-1、(8。16±1。88)U·L-1、(9。19±2。32)mg·L-1,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积分为[6。00(3。00,10。00)],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味肝脂康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肝脏脂肪蓄积情况,还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推广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痰瘀互结证十味肝脂康胶囊鳖甲煎丸肠道屏障功能

    消栓通络胶囊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程记伟陈珍翁迎峰侯阳波...
    1907-1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消栓通络胶囊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316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58例,对照组15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二级预防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栓通络胶囊,连续干预随访6个月。主要疗效指标为再发卒中率(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次要疗效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及0~2分比例、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率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率。实验室指标有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安全性指标包括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和肝肾损害发生率等。结果 主要疗效指标:治疗组153例患者再发卒中6例,复发率3。9%,对照组158例患者再发卒中16例,复发率1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553,P<0。05)。次要疗效指标:治疗组mRS评级0~1分者占比71。9%,对照组mRS评级0-1分者占比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2,P<0。05);治疗组mRS评级0~2分者占比87。6%,对照组mRS评级0-2分者占比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2,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心肌梗死:x2=0。001,P>0。05;全因死亡x2=1。733,P>0。05)。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2。81%,对照组总有效率64。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63,P<0。01)。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C,t=-6。995,P<0。01;TG,t=-3。430,P<0。01;LDL-C,t=-3。516,P<0。01。对照组:TC,t=-1。355,P<0。01;TG,t=-3。827,P<0。01;LDL-C,t=-9。590,P<0。01);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2。628,P<0。01;TG,t=-5。105,P<0。01;LDL-C,t=-4。611,P<0。01)。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和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T,t=-9。876,P<0。01;TT,t=-8。589,P<0。01。对照组:PT,t=-2。618,P<0。01;TT,t=-3。050,P<0。01);治疗组延长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t=-9。641,P<0。01;TT,t=-6。946,P<0。01)。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消栓通络胶囊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二级预防效果,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卒中复发,且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脂代谢及凝血功能有关。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消栓通络胶囊二级预防凝血功能血脂代谢

    秦艽丸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薛凯元吴海源贾丽丹杨素清...
    1911-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秦艽丸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秦艽丸加减联合中医特色外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第2周、第4周皮损PASI评分、生活质量DLQI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08%(P<0。05),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生活质量DLQI指数、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NF-γ、IL-6、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秦艽丸联合刺络拔罐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皮损状况及各项中医证候,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展现中医药特色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秦艽丸刺络拔罐血热证银屑病炎症因子

    夹脊穴走罐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时萌萌王晶亚冯洁张树新...
    1915-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夹脊穴走罐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耳穴压丸治疗,试验组予夹脊穴走罐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试验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夹脊穴走罐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较好,并对焦虑抑郁情绪有正面影响。

    夹脊穴走罐耳穴失眠肝郁化火

    启宫丸基于AMH/AMHR Ⅱ调控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患者颗粒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王文成逯冰辉贾珠张宁...
    1917-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启宫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患者卵巢颗粒细胞GCs)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AMH Ⅱ型受体信号通路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以及AMH/AMHR Ⅱ信号通路对自噬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启宫丸治疗PCOS痰湿证的病理机制。方法 选取生殖与遗传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符合PCOS痰湿证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启宫丸+IVF)和观察组(IVF),每组各30例;另选取单纯因输卵管因素而行IVF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然月经第3天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AMH的含量,比较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值;比较三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用量和扳机日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以及获卵数、2PN率、优质胚胎率;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颗粒细胞中AMH、AMHR Ⅱ、Beclinl、LC3-Ⅱ/LC3-Ⅰ、SQSTM1/p62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观察组的AMH和AMHR Ⅱ蛋白水平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自噬标志物LC3-Ⅰ/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且自噬底物SQSTM1/p6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经启宫丸治疗后治疗组的LC3-Ⅰ/Ⅱ蛋白水平下调(P<0。001),Beclin1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也呈下降趋势,SQSTM1/p62蛋白水平有所上升(P<0。001),自噬得到了抑制,另可观察到治疗组的AMH、AMHR Ⅱ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 在PCOS痰湿证患者中,卵巢颗粒细胞的AMH/AMHR Ⅱ通路上调可能激活自噬从而阻碍卵泡发育和成熟;启宫丸通过下调AMH/AMHR Ⅱ通路,抑制自噬,改善PCOS痰湿证不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卵子和胚胎质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启宫丸AMH/AMHR颗粒细胞自噬

    力敏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章海凤邓桂花李琳慧康明非...
    1921-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力敏针刺与传统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IBS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力敏针刺组(33例,脱落2例)和传统针刺组(34例,脱落2例),力敏针刺组选择敏感性最强的五对腧穴,传统针刺组选取百会,双侧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均留针30 min,前2周每日一次,连续5次,周末休息2天;后2周每周3次,治疗4周,共16次。观察两组患者基线期、治疗后、治疗结束后 1个月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且在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IBS-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力敏针刺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次要结局指标IBS-QOL、HAMA、HAMD评分均下降(P<0。05),且力敏针刺组评分明显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针刺力敏腧穴可以缓解IBS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传统腧穴,且安全有效。

    肠易激综合征针刺力敏腧穴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