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盾构始发即斜交下穿高速公路路基填石边坡专项设计研究

    刘腊腊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黄牛埔站~黄江中心站区间隧道为依托,研究了双线盾构始发即小角度下穿高速公路填石路基及路基边坡的专项设计.并基于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数据验证,得出结论:设置大管棚隔离层切断盾构下穿与路基路面应力传递路径,可有效控制盾构下穿填石路基过程的路面沉降;盾构下穿过程中的掘进参数控制,对路基沉降起主导作用是土仓压力、注浆压力两个参数,应特别注意结合监测数据进行调整;沉降敏感地段,宜适当放慢盾构掘进速度、匀速掘进,尽量减小对土体的扰动.此次盾构小角度下穿高速公路填石路基及路基边坡专项设计的相关工程措施,满足路面沉降限制要求,确保了莞深高速在盾构下穿过程的安全运营,可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盾构隧道小角度下穿填石路基沉降控制专项设计

    沿边铁路南利河桥位选址及桥式方案研究

    李志鹏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铁路网规模在不断扩大,已经由主干网的建设逐步向联网、补网、强链方向发展,艰险山区铁路的建设不断拓展,跨越大江大河的项目持续涌现.南利河横亘于滇桂交界,在六诏山西侧深切大地,形成天堑鸿沟,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沿边铁路在此区域既要穿越六诏山,又要跨越南利河,从穿山角度看线位越高越好,既缩短隧道长度又规避地质风险,可以更好地适应岩溶条件下的工程建设,从跨河角度看线位越低越好,既降低桥梁高度又方便施工,是工程建设及运营者希望的技术方案.如何选择合适的桥位,既利跨河又益穿山,是项目建设的重难点,需要从地质条件、经济条件、施工条件等多方面论证,同时桥位的选择还应结合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本文先从区域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对选定的桥位进行孔跨样式的比选,最终确定南利河桥的建设方案.

    沿边铁路桥位选址孔跨比选

    围护墙与抗拔桩联合抗浮作用下的抗拔桩设计研究

    万尊坤
    96-9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拔桩可以用于抗浮,也可以改善结构内力,但对于围护墙与抗拔桩联合抗浮的工程,抗拔桩实际提供的抗浮力难以直接确定,设计时可能出现桩承载力不足或利用率偏低的情况.为确保抗拔桩承载力满足要求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结合工程实例,建立地铁车站与抗拔桩、围护墙共同作用的三维计算分析模型,对不同桩长、桩径作用下地铁结构、抗拔桩的受力及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抗拔桩轴向刚度值与抗拔桩桩长、桩径正相关,且桩轴向刚度值越大,需承担的抗浮力就越大,对车站结构内力及变形改善也越明显;当抗拔桩桩长较短或桩径较小时,抗拔桩可能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反之,抗拔桩可能会出现承载力利用率偏低的情况,需调整抗拔桩布设方式、桩径、桩长等使承载力满足要求.

    地铁结构抗拔桩联合抗浮桩长桩径数值模拟

    考虑石粉影响的盾构管片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何先虎
    100-10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机制砂中石粉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填充作用而非骨架作用,将石粉视为机制砂的一部分已经不再适用于盾构管片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本研究将石粉视为粉料的一部分,在计算盾构混凝土的水粉比时考虑了石粉的影响,并引入砂浆包裹层厚度以计算混凝土中的骨料含量,同时研究了砂浆包裹层厚度对盾构管片机制砂混凝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制备得到的机制砂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传统设计方法减少约20 kg/m3,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较传统设计方法的分别降低26.7%和 25.1%,90 d收缩率降低 33.3%.此外,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以及抗收缩性能随着砂浆包裹层厚度的增大而显著劣化.

    机制砂石粉砂浆包裹层配合比设计盾构管片

    强冲刷腐蚀环境下桥梁桩基耐久性设计研究

    宋家满
    105-10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跨海桥梁桩基础在强冲刷及氯盐环境下的腐蚀问题,以桃夭门公铁两用大桥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研究了圆形桩基中氯离子的双时变扩散规律,分析双时变特征参数对氯离子浓度分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桩基设计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桩基在海洋腐蚀环境中暴露时间的增加,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加,扩散深度增加呈幂指数降低;龄期衰减系数越大,氯离子扩散系数趋于稳定且收敛值也越小;随氯离子浓度衰减系数的增加,氯离子浓度趋于稳定的时间缩短,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也不断增加;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变性比氯离子浓度的时变性对氯离子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并提出了围堰兼作防腐抗冲击新型防护结构设计、最小保护层厚度设计和裂缝宽度控制3 个方面的具体设计措施,有效提高了桩基础的抗冲刷和防腐蚀能力.

    强冲刷腐蚀环境桃夭门公铁两用桥耐久性设计跨海桥梁

    深圳地铁环线规划建设方案研究与思考

    杨斌阳博
    110-11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环线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和功能的线路,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重庆等多座城市建设运营环线,为推动环线高质量发展建设,有必要对地铁环线功能和规划建设条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地铁环线的规划和建设情况,总结提出国内地铁环线功能以截流、串联和包络作用为主.随后以深圳为例,从环线与城市发展互通需求、不同型式环线的特征与建设效果等层面深度剖析了深圳地铁三组环线建设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环线建设应规划引领、按需建设、逐步完善;中心环线作用以截流、串联为主,外围环线作用以包络、串联为主;外围环线应设置与中心城区的直通快线;环线规划建设应充分预留好远期线路接入条件等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地铁环线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地铁环线截流、串联、包络城市规划

    不同开挖方法对浅埋黄土分岔隧道受力特性的影响

    邵志远
    115-11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浅埋黄土分岔隧道的施工方法,依托白石二号隧道采用中导洞法和三导洞法对分岔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施工工序转换影响,分岔处拱顶沉降和拱脚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复杂,开挖后中导洞法左右洞拱顶沉降分别为-28.62 mm和-29.95 mm,三导洞法分别为-27.93 mm和-28.94 mm,数值相差不大但三导洞法对大跨段的影响更小.采用中导洞法左右洞拱脚水平位移分别为 13.69 mm和-14.28 mm,三导洞法分别为10.78 mm和-12.13 mm,三导洞法施工有利于控制隧道的周边收敛.(2)相比三导洞法,中导洞法左右洞拱顶围岩应力差更大,施工偏压问题更明显.(3)两种方法均能满足施工要求,但三导洞法更有利于控制隧道周边收敛,且对大跨段影响较小.

    黄土地区浅埋分岔隧道施工优化

    小净距黄土隧道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研究

    徐松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净距隧道后行洞施工对围岩稳定性和先行洞衬砌结构受力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施工中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先行洞仰拱开裂.以中兰客专引入兰州枢纽某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小净距黄土隧道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围岩和衬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后行洞的开挖会对先行洞围岩产生二次扰动,增大先行洞拱顶沉降和仰拱隆起位移,继而影响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使中夹岩柱塑性区重叠贯通,进而造成中岩柱相对位移增加;使先行洞仰拱部位剪应力集中,导致先行洞仰拱的开裂;并针对先行洞仰拱开裂的问题,结合现场工程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整治建议.

    小净距隧道数值模拟围岩稳定性仰拱开裂

    受限空间引水隧洞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刘国建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限空间引水隧洞修复过程中,因工序繁杂、风险重大、恢复供水时间紧迫,给施工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以福清市闽江调水工程峡南至新局引水隧洞修复为背景,研究受限空间大直径钢管运输及隧洞修复施工技术.根据隧洞洞径及结构,选择合理的轨道铺设方式,再结合钢管形式,设计钢管运输工装.通过在钢管两端安装运输工装,可解决大直径钢管在狭小洞内长距离运输问题;钢管运输到修复位置后,通过7 字板、正反丝拉杆等辅助调节措施,可提高钢管无缝对接精度;钢管定位焊接后,通过预埋注浆管对钢管外部灌浆回填.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了大直径钢管在狭小洞内长距离运输、定位、焊接、回填的施工难题,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引水隧洞修复工作,较业主恢复供水时间缩短35 d,保障了福清、平潭正常生产生活用水.

    引水隧洞受限空间轨道铺设钢管运输工装钢管运输钢管定位灌浆回填

    序列正断层错动下地铁隧道破坏机理及设防研究

    余浩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隧道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断层密集地区建设隧道时,往往难以避免穿越断层,地震断层错动会对跨断层隧道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研究太原地铁1 号线金阳路站~小井峪站区间段明挖矩形隧道在交城断裂带序列性多个正断层错动作用下的结构破坏机理、设防范围及设防效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地层-隧道相互作用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序列性断层同时错动与单独错动时的隧道内力及损伤分布,明确了隧道受断层错动的影响区范围,研究结果对跨活动断层明挖地铁隧道抗错动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地铁隧道矩形隧道断层错动破坏机理变形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