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ZHWB沥青温拌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杨树人李彦林苏洪杰王少帅...
    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拌剂是一种可以降低改性沥青和混合料加工温度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低温施工和厂拌再生等领域.对基于咪唑啉表面活性剂的油溶性沥青温拌剂(ZHWB)进行温拌沥青及混合料制备,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适宜掺量下,自研温拌剂对沥青针入度和软化点指标影响不大,而对延度有所提高;在适宜掺量下,自研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无不良影响,掺量大时ZHWB-SX高温性能敏感,而对ZHWB-QH影响不大,经测试可降低拌和与成型温度20℃.因此,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油溶性温拌剂使用,经合理设计可达到不亚于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使用效果.

    油溶性沥青温拌剂咪唑啉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

    基于掘进物理规律与LSTM的双护盾TBM掘进姿态预测方法

    梁芝军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TBM掘进姿态控制是保证隧道建设质量的关键.建立隧道掘进姿态与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据此预测TBM掘进姿态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提出一种 TBM 掘进姿态预测方法,以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为桥梁,将初始隧道掘进姿态及每环掘进参数作为输入,逐一预测各环水平、垂向偏移角与偏移距.为克服LSTM过拟合和误差积累的固有缺陷,基于TBM机械运动原理建立TBM掘进姿态物理规律,并将其作为约束引入常规LSTM算法.依托青岛地铁6 号线项目,采集共计140 组数据,建立基于改进LSTM方法的掘进姿态预测模型,以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精度与泛化性.

    TBM掘进姿态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时序预测

    夯管法施工在管线穿越铁路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邵建国谭生永吕飞于立群...
    10-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电、暖、油气等管线工程越来越频繁地穿越铁路.管线穿越铁路主要采用非开挖技术进行施工,主要有顶管法、水平定向钻法和夯管法.当顶管法、水平定向钻法受铁路运输条件、周围环境等条件限制时,夯管法优势得以体现.通过对夯管法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对夯管振动作用下路基稳定性及沉降进行技术分析,得出夯管管径、埋深、夯力、地层等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并通过工程实例总结不同地层的可夯性,为夯管法施工在管线穿越铁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夯管法施工穿越铁路数值模拟振动监测沉降监测地层可夯性

    铁路枢纽深基坑混凝土支撑伺服系统应用研究

    涂仁盼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超长混凝土支撑受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影响导致刚度不足的难题,提出将预应力伺服系统融入混凝土支撑体系,形成混凝土支撑伺服系统主动变形控制技术,并依托上海某铁路枢纽深基坑工程开展应用研究.实践表明,设置两道、一道及不设置混凝土支撑伺服系统工况下围护结构最大变形分别为22.51、26.39、37.44 mm,混凝土支撑伺服系统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支撑的作用刚度、减小围护结构侧向变形,能够满足邻近铁路站房及地铁站房变形控制要求.该系统首次在涉铁深基坑工程中成功应用,可为类似地区涉铁深基坑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铁路枢纽深基坑变形控制混凝土支撑伺服系统

    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建筑噪声模拟分析与评价

    熊浩源
    19-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城市中心土地利用率,对运用所上盖并采取大体量综合立体开发是必经趋势.噪声预测评价是上盖开发项目前期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以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建筑为例,采用实测法和模拟预测法对其噪声状况进行评价.由于该项目上盖开发区域较大,为更好地进行后续评价,将上盖开发区域划分为A~D、F~H和K~J组团.通过实测法了解项目所处区域环境噪声状况,并对主要噪声源进行识别.通过现场监测获取主要噪声源源强等基础数据,结合Canda/A噪声预测软件对拟建建筑进行环境噪声预测评价.

    运用所上盖建筑噪声模拟预测评价

    泥水盾构泥浆渗透成膜规律研究进展

    王志奎
    23-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开挖舱内泥浆渗透成膜与否对开挖面的稳定尤为重要.结合泥浆渗透成膜研究现状,将泥浆分为粘稠型泥浆和颗粒型泥浆两类,并针对两种泥浆渗透成膜规律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出用以提高泥浆粘度的增粘剂及泥浆中添加的颗粒材料是影响泥膜生成的主要因素.影响粘稠型泥浆在地层中渗透成膜的主要因素为泥浆流变特性和泥浆中膨润土颗粒粒径,而影响颗粒型泥浆在地层中渗透成膜的主要因素为泥浆的颗粒级配、泥浆中所添加颗粒材料粒径及含量.本研究可为泥水盾构在不同地层掘进过程中泥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泥浆渗透成膜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展望.

    泥水盾构泥浆渗透泥膜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市域铁路停车场超大基坑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丁群陈章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场受疫情影响,基坑工程施工进度严重滞后.停车场作为机场联络线开通的关键节点,为保证项目整体按期交付,须对超大基坑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在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最大程度实现群坑同步作业.同时,通过采取优化支撑体系、调整局部支撑布置、增设钢梁吊装平台、引入遗传算法等一系列措施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从而使施工进度得到有效提升,确保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市域铁路超大基坑方案优化

    基于北斗的铁路施工作业管控系统方案研究

    李砾李宗武刘洋卿文杰...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铁路运输业不断发展,铁路日常维护作业及技术改造施工作业越来越多.为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需对铁路施工作业进行智能化管控.基于此,开发一款采用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射频识别、铁路地理信息地图、实时通信等先进技术,将智能化工具、装备及管理策略融合为一体的铁路施工作业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通道门锁指令控制、作业电子围栏、作业打卡、人员轨迹、工机具全过程盘点记录、作业实时监测、历史作业查看等功能,进而实现对日常维护及施工作业流程的全面管控和实时监测,确保作业流程规范、人员安全、工机具管理精细化,从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性和效率,具有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的特点,是铁路日常维护作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北斗铁路施工智能化管控系统作业人员作业机具

    煤矸石粉填料改性沥青混合料可行性研究

    华冰王立朋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弃物,产量巨大.因不易燃烧而缺乏有效利用,导致堆积量巨大,其含有的重金属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已有文献将煤矸石作为建筑材料用以填筑路基等.为探究煤矸石粉(CGP)作为填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可行性,对煤矸石粉与石灰石粉(LS)通过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煤矸石粉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孔隙特性及表面特性.结果表明:煤矸石粉粒径更小,其中小于 0.02 mm的粒径占比为 30.23%,而石灰石粉小于0.02 mm的粒径占比仅为2.78%;煤矸石粉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较石灰石粉增大2.11 m2/g;煤矸石粉表面构造粗糙,含有鳞片状结构,而石灰石粉表面则相对光滑;煤矸石粉SiO2 和Al2O3 活性物质含量是石灰石粉的 8 倍左右.这些指标表明煤矸石粉物化性质优异,具备填料改性潜力,因此煤矸石粉可作为填料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提升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同时提高煤矸石利用率,有助于减少占地和保护环境.

    煤矸石粉物理特性微观结构填料改良尾矿利用

    UHPC连接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及试验检测研究

    陈秀萍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现有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精度要求高、容错能力欠佳,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质量难以保证,造成低效高成本、质量控制难的问题.利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超高力学性能、与钢筋和普通混凝土间极佳的黏结锚固性能,通过"钢筋直锚短搭接+超高性能混凝土灌注"连接技术,建造一栋二层全装配式框架结构实体建筑,以验证技术可行性.通过室内材料性能及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表明UHPC与钢筋和普通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完全满足受力要求,节点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性能要求.通过水载试验检测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钢筋的应力应变、相对滑移、UHPC与砼界面黏结应力、梁挠度和裂缝宽度等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超高性能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试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