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隧道内双块式无砟道床抢修技术研究

    雷勇
    177-18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跃居世界第一,一些突发事故不可避免,作为我国铁路无砟轨道主型结构之一,研究其抢修技术以保证铁路在灾害发生时能够保持不间断安全行车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对隧道内双块式无砟道床抢修技术进行研究,在确定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抢修技术原则基础上,制定道床板二次拆除一次浇筑的双块式无砟道床抢险修复技术方案,并提出道床板抢修二次拆除一次浇筑主要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根据理论计算结果,首次指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抢险施工期间限制速度可采用80 km/h.研究结论可对以后双块式无砟轨道抢险施工提供参考.

    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抢修原则技术方案控制措施

    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李少先
    181-18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石流堆积体隧道围岩松散破碎,黏聚力差,掌子面及洞周极易坍塌,初支拱脚沉降变量大,初支结构整体失稳风险高,施工安全难以保证.为此,结合红桥关隧道穿越泥石流堆积体段工程,开展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实践表明:采用管棚与玻璃纤维锚杆相结合的掌子面超前支护措施,可增强掌子面稳定性,掌子面向隧道净空变形破坏得到控制;采用"先固后钉法"的围岩加固技术(即地表竖向、洞内纵向群桩注浆加固和土钉加固围岩),改善了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及抗变形破坏能力;采用锚桩与横担梁相联合的初支拱架沉降控制技术,解决了隧道初支拱架锁脚部位沉降问题,使拱架结构稳定性大幅提高,保证了隧道安全高效施工.

    泥石流堆积体隧道工程稳定性控制先固后钉法锚桩

    运营铁路隧道套衬施工装备的发展与创新

    朵君泰陈云万鹏周光忠...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铁路隧道建成并投入运营,部分运营铁路隧道出现衬砌裂损、腐蚀渗漏水等各类病害.受制于天窗点时间短、隧道顶部接触网复杂,目前常采用的作业方式为利用脚手架搭设施工平台,手持简易机具施工,其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本文详细阐述由中铁五院、铁建重工和中铁装备并行研制的三套运营铁路隧道套衬施工成套装备系统构成、技术参数、创新点,并进一步研究施工成套装备的使用功能,探讨其发展为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养装备的可能性.

    运营铁路隧道脚手架专用台架套衬施工成套装备

    贵广铁路隧道套衬施工装备研制及应用

    胡莲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和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正向更高速度迈进.为适应新时期高速铁路运营需求,提升隧道服务品质,保障人民通行安全,针对隧道套衬全工况施工依靠人工零散操作,导致安全风险大、衬砌质量不一、经济成本高的问题,开展隧道提质改造实践意义重大.本文依托贵广铁路隧道提质改造工程,结合套衬全流程施工工序特点,研制出一种机械化、模块化且灵活度高的隧道套衬施工装备,并通过开展场内和洞内试验,验证了装备的合理性、实用性,解决了隧道套衬全工况机械化施工的难题,为今后隧道维护和运营提速奠定了装备基础.

    高速铁路隧道套衬提质改造机械化施工

    某站场帮填路基失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魏孔春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站场帮填路基在完成基床底层和表层填筑后,坡脚反压护道及路基顶面多处出现贯通裂缝,严重影响帮填路基上方邻近的既有线安全运营.通过补充勘察和现场调查,结合边坡稳定性计算,厘清帮填路基致灾机理,并针对现场情况提出应急加固措施及治理方案.结果表明:新建邻线并行路基大坡度无支护基坑开挖造成帮填路基坡脚卸载临空,进而导致帮填路基边坡沿软弱结构面产生牵引式变形;邻线基坑无支护开挖导致边坡稳定系数由 1.28 降至0.93,不满足路基边坡稳定性要求;在既有线和帮填路基间设置钢板桩和帮填路基清方减载可作为临时应急加固措施;钢管桩联合注浆加固既有线边坡,帮填路基清方并与新建邻线同步开挖、同步回填可作为永久工程处理措施.经现场验证,整治措施安全有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帮填路基基坑开挖牵引式变形边坡失稳应急加固整治措施

    金台铁路台州西客整所适应性改造探讨

    刘维祥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州西客整所是金台铁路重要配套设施,用于开行普速客车技术整备作业.本文结合金台铁路部分开行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调整情况以及利用金台铁路(台州段)开行市郊列车项目选用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实际,探讨不同类型动车组条件下客整所适应性改造可行性.结果表明,三种类型机车(普速客车HXD系列、动力集中型动车组CR200J、动力分散型动车组CRH6F)可共线运营,共同于客整所检修存放,客整所改造效果适应性好、兼容性强,可为普速铁路开行动车组及利用既有线开行市郊列车项目提供宝贵经验.

    客整所动车组适应性改造

    "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应丹林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不可避免的趋势,有助于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并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持.本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工程项目为依托,开展"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海绵城市设计、电气系统设计、暖通工程设计及智能建造等关键技术应用,全力打造新型绿色、低碳、环保、智慧为一体的"都市之芯".

    "双碳"目标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智能建造低碳

    沥青砼路面压实质量智能检测技术研究

    李东
    206-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实质量控制是道路建设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道路使用性能和寿命周期.为解决道路压实度抽样检测代表性差、质量评定滞后、人工检测手段误差大及效率低等工程技术痛点,同时规避压实过程中重型机械施工碰撞事故风险,本文基于振动频谱分析方法构建利用振动加速度预估压实度的计算模型,通过关联现场压实质量检测结果,建立标准压实频谱,并实现压实度、压实温度等核心质量控制指标的快速动态监控系统,研发集区域探测、声光报警、刹车制动和监控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压路机碰撞预警系统模块.场地测试应用表明,系统工作效率稳定、检测覆盖作业范围完整、反馈指标代表性强、施工安全性高.

    道路工程压实质量监控动态监控实时检测

    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化学除磷的实践研究

    郭玉彪
    210-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模拟小试与生产性试验双场景测试,为典型水质的化学深度除磷提供技术支撑.当出水总磷指标(TP)要求≤0.4 mg/L限值时,除磷效果以聚合氯化铁性价最优,优选采用同步或协同后置多点投药方式.对于高含磷、低碱度进水特征的污水处理厂,需关注投药带来的碱度、pH值等环境控制参数以及生化活性污泥性状的变化.当进水为高含磷条件时,单点的"药剂投加质量浓度"宜控制在经验推荐范围内.除磷加药点位宜选在曝气池末端与二沉池之间,二级处理出水进入三级处理滤池前的沉淀首段.尾水前宜设良好的精过滤单元,以消除固体悬浮物(SS)对出水非溶解性TP的影响.生产应用时,药剂投加系数β均值小于 1.7 mol Fe/mol P;每去除 1mg/L的TP,吨水药耗小于0.015 元.化学除磷需进行精准加药优化控制.

    污水提标深度除磷药剂优选精准加药

    乌鲁木齐东环铁路联络线限制坡度方案研究

    于天龙
    215-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鲁木齐东环铁路联络线沿线地形陡峻、地势高差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确定合理的限制坡度可以为制定线路方案、优化项目投资方案提供保障.结合乌鲁木齐东环铁路联络线地形地貌、经济运量、开行方案、机车牵引质量、制动性能、工程投资、运营费和机车购置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最优限制坡度方案.从工程设置及投资方面进行分析,13‰坡度方案具有正线长度最短、工程投资最省、运营成本最低的明显优势,推荐13‰限制坡度方案.

    铁路选线技术标准限制坡度方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