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

唐萌

双月刊

1671-7562

xdyx@pub.seu.edu.cn

025-83272479,83272481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现代医学/Journal Modern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现代医学》前身为《铁道医学》,原由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创刊于1964年,1966年停刊,1976年复刊。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并入东南大学,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铁道医学》从2002年第2期起更名为《现代医学》,新刊号为CN32-1659/R,主管单位改为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现代医学》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999年荣获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 《现代医学》是一本综合性医学刊物,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现代医学》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等栏目。《现代医学》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定价:8.00元/期,48.00元/年,邮发代号28-69,全国各地邮局订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HOJ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孙志昂程婉蓉李旭朱彦博...
    1321-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库分析RHOJ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的关系,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通过检索UALCAN和HPA数据库,了解RHOJ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并了解RHOJ的亚细胞表达;通过检索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GSE84426、GSE84437数据集分别下载了 415例、76例、434例胃癌组织RNA-Seq数据和临床基线资料,分别分析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的RHOJ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分析TCGA数据库RHOJ表达量和临床基线资料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KM-plotter数据库分析RHOJ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及免疫治疗相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检索TISIDB数据库评估RHOJ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的关系;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与RHOJ相关作用的蛋白,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RHOJ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胃癌肿瘤免疫浸润有关,有助于评估胃癌免疫治疗疗效,RHOJ在胃癌患者中低表达是提示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结论:RHOJ可作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并且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胃癌RHOJ预后数据库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索免疫细胞与胰腺导管腺癌之间的关系

    杨红李文星
    1330-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使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辨别389种免疫细胞表型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风险之间的遗传学相关性.方法:从目前已公开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取389种免疫细胞和PDAC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使用逆方差加权(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以辨别不同免疫细胞特征与PDAC风险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B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类型,对PDAC风险有双向影响.所有髓细胞对PDAC均显示有保护作用,OR值和95%置信区间(95%CI)均小于 1.此外,记忆 B 细胞上的 CD20(OR=0.798,95%CI0.655~0.972,P=0.025)、IgD-CD38-B 细胞上的 CD19(OR=0.780,95%CI0.625~0.975,P=0.029)、单核细胞上的 CD64(OR=0.888,95%CI 0.800~0.985,P=0.024)、CD8+CD28-Treg 上的 CD8(OR=0.724,95%CI0.569~0.920,P=0.008)和自然杀伤 T 细胞(NKT)细胞上的 CD45(OR=0.826,95%CI 0.711~0.958,P=0.012)对 PDAC 显示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经异质性及敏感性检验,关联结果被确定为稳定的.结论:本研究为免疫细胞与PDAC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新的遗传学思路,强调了免疫细胞在PDAC发病机制中的复杂作用,同时为探索PDAC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胰腺导管腺癌免疫细胞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肿瘤微环境

    经皮椎体支架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王涛朱磊黄立成李建军...
    1339-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支架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所有涉及经皮椎体支架系统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以来至2023年12月31日.结局指标包括伤椎Cobb角、伤椎Beck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9项研究纳入分析,涵盖研究对象5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椎体支架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伤椎Cobb角(MD=-2.47度,95%CI-3.75~-1.19 度,P=0.000 2)、伤椎 Beck 指数(MD=0.18,95%CI0.01~0.36,P=0.04)以及骨水泥渗漏率(MD=0.48,95%CI 0.28~0.81,P=0.006)方面优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但前者手术时间更长(MD=5.91 min,95%CI 0.24~11.58 min,P=0.04)、术中骨水泥用量更多(MD=1.45 mL,95%CI 0.30~2.60 mL,P=0.01),而两者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MD=-0.18 分,95%CI-0.40~0.04 分,P=0.12)、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MD=-0.58,95%CI-1.74~0.57,P=0.32)以及术中出血量(MD=0.06 mL,95%CI-0.27~0.38 mL,P=0.73)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支架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获得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当的临床疗效,而且在矫正椎体后凸畸形以及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更具优势.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支架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液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杨宁杜琳汪清王璐...
    1348-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血液感染(BSI)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行免疫抑制治疗(IST)的获得性AA患儿120例,依据治疗后是否并发BSI分为BSI组和非BSI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获得性AA患儿并发BSI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独立影响因素与联合预测因子对获得性AA患儿并发BSI的预测效能.结果:120例获得性AA患儿IST后并发BSI 25例,BSI发生率为20.83%(25/120).单因素分析显示,获得性AA患儿并发BSI可能与AA分型、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A分型极重型(OR=3.889,95%CI 1.230~12.302)为获得性AA患儿并发BSI独立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高(OR=0.005,95%CI 0~0.089)、白蛋白水平高(OR=0.792,95%CI 0.692~0.908)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可知,各独立影响因素与联合预测因子均对获得性AA患儿并发BSI具有一定预测效能,尤以联合预测因子预测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结论:AA患儿BSI风险因素包括极重型AA、中性粒细胞计数低、白蛋白水平低,可据此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感染风险因素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出现胆管炎影响因素分析

    张晴刘敏肖建明
    1353-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胆管炎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127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胆管炎分为胆管炎组(n=21)和非胆管炎组(n=10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并发胆管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术后并发胆管炎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囊肿直径、贫血、合并胆泥结石及术后3 d白蛋白水平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术后并发胆管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贫血、合并胆泥结石为患儿术后并发胆管炎独立危险因素,术后3 d白蛋白水平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3个独立影响因素(贫血、合并胆泥结石、术后3 d白蛋白水平)均对患儿术后并发胆管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44、0.753.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术后并发胆管炎与贫血、合并胆泥结石、术后3 d白蛋白水平具有密切关系,且上述指标对术后胆管炎预测价值良好,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针对性干预.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腹腔镜胆管炎影响因素

    扬州市青年学生HIV自检意愿与自检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程杨文彬李锦成许纯...
    1358-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扬州市青年学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自检意愿与自检行为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扬州市9所中专和高校招募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青年学生的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史、自评HIV感染风险、艾滋病相关行为、HIV自我检测意愿、HIV自我检测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和HIV自我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4 593份问卷纳入最终分析,青年学生中愿意接受HIV自我检测的占87.7%,曾经做过HIV自我检测的占5.1%.对HIV自我检测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6,P=0.018)、江苏省户籍(OR=1.41,P<0.001)、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OR=1.40,P=0.001)、接受过学校性教育(OR=1.28,P=0.008)、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OR=1.60,P<0.001)、自评有HIV感染风险(OR=1.79,P<0.001)人群具有更高的HIV自我检测意愿.对HIV自我检测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进行HIV自我检测的可能性越高(OR=1.16,P=0.009),江苏省户籍(OR=1.83,P<0.001)、接受过学校性教育(OR=1.37,P=0.028)、有过性经历(OR=3.14,P<0.001)人群HIV自我检测率更高,但是女性人群的HIV自我检测率比男性更低(OR=0.52,P<0.001).结论:扬州市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率较低,应重点加强对低龄、女性、外地户籍学生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推广学校HIV自我检测.

    青年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我检测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在PCI术后患者D型人格与体力活动间的中介作用

    陈映彤夏锐南王瑞谢敏娟...
    1363-1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D型人格与体力活动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心脏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对广东省3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复查的328例PCI术后患者进行调查,使用SPSS 27.0软件和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PCI术后患者体力活动耗能为1 194.00(621.00,2 112.75)MET-min/w;D型人格评分为(19.72±6.34)分,D型人格检出率为32.6%(107人),非D型人格为67.4%(221人);自我效能感得分为(47.70±8.12)分.D型人格与体力活动、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rs=-0.296,-0.275,P<0.001),体力活动和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s=0.579,P<0.001).自我效能感在D型人格和体力活动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7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8%.结论:D型人格可直接影响体力活动,又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PCI术后患者的体力活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自我效能感D型人格体力活动冠心病

    2015-2024年中国新生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宁莉萍何梅罗英程敏...
    1370-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万方、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PubMed数据库中与我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至2024年3月.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6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包括97 376例新生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22个,其中显著关联的5个因素分别为气管插管(OR=6.93,95%CI 2.67~18.0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OR=5.49,95%CI 3.41~8.83)、抗生素应用≥2 种(OR=5.37,95%CI 1.90~15.21)、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 d(OR=3.79,95%CI 2.50~5.73)、住院时间≥7 d(OR=3.79,95%CI 1.80~7.96).结论:出生体重<2 500 g、出生体重≤1 500 g、机械通气、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胎龄<37周、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 d、抗生素应用≥2种、住院时间≥7 d、住院时间≥14 d、侵入性操作、PICC置管、留置尿管、肠外营养、剖宫产、基础疾病数量≥3个、母亲有重度先兆子痫、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男性是我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出生体重≥2 500 g为保护因素.医务人员应尽早识别危险因素,针对性的干预可控因素,从而预防和降低新生儿的院内感染.

    新生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Meta分析

    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研究

    黄雅璇梅培培
    1379-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分析预防管理对策.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48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依据出院后3个月是否病情急性加重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和对照组.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效力.结果: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出院后3个月病情急性加重再入院率为24.2%(60/24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去1年因COPD病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2次、衰弱为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再入院的危险因素,营养状况良好、FEV1为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过去1年因COPD病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衰弱、营养状况、FEV1均对预测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再入院具有一定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3、0.612、0.678、0.658,各指标联合时AUC为0.886,预测效能最高.结论: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包括过去1年因COPD病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衰弱、营养状况、FEV1,且上述因素均具有一定预测效力.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急性加重再入院影响因素

    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曹雯
    1385-1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于我科内镜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107例)和对照组(37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初步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抗血小板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不良生活习惯、Rockall评分高危和精神紧张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为Logit(p)=-8.320+0.586 ×年龄+2.974 ×使用抗血小板/非甾体抗炎药(否=0,是=1)+1.678 ×不良生活习惯(否=0,是=1)+2.339 × Rockall评分(低中危=0,高危=1)+0.059 × HAMA评分;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和一致性.结论:不同于临床医生使用内镜参数进行患者风险评价和分层,本研究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对高危患者做出直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预防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一定的价值.

    消化性溃疡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