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安博物馆藏张明善拓好太王碑墨本

    耿铁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明善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碑碣捶拓专家,1963-1964年应中朝联合考古队的邀请,专程到集安捶拓好太王碑.集安博物馆周云台先生协助共拓得四套.留存博物馆的拓本用大张毛头纸拓成,经装裱四面,捶拓质量上乘,基本保存了好太王碑文字的原貌,上墨均匀、字迹清朗、浓淡有致,无人工修饰痕迹.通过此拓本与碑文对照,可以识别出多处不甚明确的文字,对于研究好太王碑所涉及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好太王碑拓本集安博物馆张明善

    高句丽语"山"词族源流考释

    张士东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句丽最典型的特征便是"大山深谷",其地名中保留了7个词汇,既包括大山,又包括小山;既包括低洼的山谷,又包括山上的岩石;这些与山有关的词汇共同构成了"山"词族.通过将这些语词的发音与周边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韩语族、日本语中的各语言进行一一对比,以判断高句丽语"山"词族的源流,进而为高句丽语的源流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句丽语"山"词族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词义源流

    "跳丸"游戏的产生及其在高句丽域内的传播

    董健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跳丸是诞生于我国先秦时期的古老游艺活动,后经西域伎人新技艺的改良,成为盛行于汉代的重要的百戏技艺之一.高句丽作为汉代兴起于中国东北的边疆民族政权,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吸纳中原文化的营养,随着其国力的强盛,高句丽的民俗文化等也都受到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在此背景下,跳丸游艺活动由中原传到高句丽,成为高句丽社会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喜爱的娱乐活动,这在古墓壁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印证.以高句丽为中转,跳丸又被继续东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地区.在以跳丸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向东传播过程中,高句丽充当了重要的枢纽角色.

    跳丸高句丽百戏娱乐民俗

    抖音短视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肖锋吴佳丽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非遗的传播与抖音的结合日益紧密.抖音中非遗类视频的存在样态主要呈现为传承者推介传播非遗、MCN平台展示传播非遗、爱好者记录传播非遗三类,基于此种存在样态,抖音非遗呈现出评论转发、视频特效、背景音乐、热门话题、推荐算法及直播电商的传播路径.虽然抖音中非遗的传播存在传播主体素质参差不齐、原创率低、可观赏性弱等问题,但在扩大非遗影响力和受众群体、增强非遗产业价值、加强对非遗的再创造和保护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抖音短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样态传播路径传播价值

    非遗微纪录片的受众感知与传播研究——基于《海派百工》在B站的评论内容分析

    江美莲李练军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众对于非遗微纪录片的感知强度排序依次是非遗技艺、非遗印象、非遗空间、非遗价值和非遗人物;受众通过观看微纪录片对非遗技艺、价值和人物精神产生高度的认同,也由此引发了受众对非遗技艺现状和发展的思考;受众对非遗微纪录片的情感倾向以积极情感和中性情感为主,而且表现出较强的情感体验和感官沉浸.

    非遗传播微纪录片受众感知内容分析

    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微专业建设的视角

    朱俊义张秋菊孙仁爽杜阳...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是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基于微专业建设的视角,深入剖析当前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体制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不充分、实践教学开展不到位、绩效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提出:明确培养目标,推进内涵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实现政策协同;建设专业队伍,保证教学实施;提升应用能力,突出实践教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发展等对策,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微专业

    人工智能对网络社会关系的塑造——以人工智能推荐系统为例

    范云昊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工智能推荐系统为视角,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在网络社会关系塑造方面的作用.研究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技术变革如何引发社会的响应.同时对社交网络与社会关系的演变进行了详细剖析,包括从传统社会关系构建到网络社会的转变,并对网络社会的特性及其对社会关系的影响进行阐释.中心议题为人工智能推荐系统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即如何通过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塑造社会关系,以及其从封闭到开放、从个体到群体的转变.最后,全面评估了人工智能推荐系统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包括挑战与机遇的应对方式.本研究期望通过深度分析和讨论,为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关系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人工智能社交网络推荐系统社会关系网络社会

    粮食安全战略视角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为例

    朱礼龙汪文慧毕晨雨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大面积提高单产作为粮食增产的重心,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粮食安全是国家应对国内外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的需要,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压舱石.文章在阐述粮食安全战略与农民增收间的内在关系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农民收入现状,剖析了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从粮食安全战略视角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马鞍山市

    财政补助、农民养老金替代率与经济增长率

    魏思予许建明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般均衡框架下采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部分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制,构建了一个三期叠代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经过参数模拟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出中社保比例与养老金替代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中社保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呈现"U"型关系.得出如下政策建议:应辩证调整财政补贴筹资结构;村集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释放经济潜能;考虑适当增加公共教育支出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城乡居保养老金替代率财政负担世代交叠模型

    "四史"教育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赜——基于吉林"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

    蒋泽枫张雷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两者具有内在契合性,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增强铸魂育人实效."三地三摇篮"六个红色标识是吉林省在百年党史中形成的宝贵红色资源,要准确掌握其历史形成脉络,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思政课内容,提升课程吸引力和获得感,增强吉林省情教育和文化自信,强化学生使命担当意识.要通过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嵌入、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数字信息化技术提升体验感等途径将"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三地三摇篮"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