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家俊

双月刊

1008-4339

tdsk@tju.edu.cn

022-27403448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由天津大学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

    颜晓峰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同时发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是准确把握改革与文明、改革与现代化关系的历史主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把改革作为"破冰船""动力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文明形态更加自觉的系统设计和实践谋划.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关键在于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

    "放得活"与"管得住"的重要保证: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职责体系

    朱光磊吴金兴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职责体系的重要方面.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决定,既是对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在新的历史基点上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提高政府履责能力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然而,已有研究对于优化政府职责体系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系统,相关工作也还有所欠缺.这些问题制约了政府切实落实《决定》中提出的关于"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的重要指导思想.总体而言,在以"放"为基调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历史机遇,深入探讨政府职责体系的职责配置与履责能力之间的确定性与模糊性、整体性与局部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及相关问题.通过推进职责与资源的适配、职责与事权的有机融合和优化政府运行机制等措施,解决"管责一体"习惯性思维、政府职责体系"弹性不足"等体制机制问题,以此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政府效能,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职责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放得活管得住政府职责体系

    面向涉外法治一体推进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孙佑海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向涉外法治一体推进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新时代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展国际合作和斗争、保障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供给的迫切需要.建立涉外法治一体推进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系统集成、整体谋划、相互配合、协同高效为指导思想,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涉外立法、涉外执法、涉外司法、涉外守法、涉外法律服务一体推进.同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应根据一体推进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以全面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涉外法治人才涉外法学教育涉外法治体系一体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谋势:体现"全球南方"天然成员地位之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

    陆小华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不仅要求推进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国际传播效果格局重构,题中必有之义还包括推动全球传播格局重构,改变"全球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传播中相对弱势的局面.中国是"全球南方"天然成员、第一方阵的重大宣示和一系列合作行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启示,不仅体现了居于其间的身份彰显、通于其一的地位认同、交得其道的合作根基,体现了驭得其势的挺膺担当、适得其心的合作推动、正得其道的胸怀愿景,还体现了塑造态势、推动世界格局朝着更有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方向发展的努力.因而,谋势,就是体现"全球南方"天然成员地位之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以谋势思维推进体现"全球南方"的关切、立场与声音的国际传播,一是要以"识"取势,在国际传播中更清晰体现"全球南方"天然成员、第一方阵地位和立场;二是要以"行"促势,在国际传播中更多样反映"全球南方"国家立场、利益、关切、诉求;三是要以"为"塑势,进一步塑造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作为国际秩序变革关键力量进一步发挥作用、壮大影响的态势.

    国际传播"全球南方"谋势内在逻辑战略传播

    中国区域国别学的时代使命

    马杰罗林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将区域国别学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是在应对全球复杂形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迅速崛起,区域国别学不仅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还肩负着服务国家大政方针、支撑中国外交战略的历史使命.该学科通过对各国文化、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的深入研究,支持中国在全球变局中找到发展定位,并为国家在国际治理中的深度参与提供智力支持.文章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区域国别学所肩负的时代使命进行归纳和探索,认为中国区域国别学应以洞察百年变局的风云变幻为抓手,以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宗旨,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己任,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想追求,树立求真务实的学科作风,服务当下,放眼未来.

    百年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外交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南方"

    双向赋能: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外层空间国际战略研究

    翟崑高思成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外层空间国际战略研究面临客观需求迫切、有效供给匮乏的"研究赤字".交叉学科门类下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设立为加强外层空间国际战略研究带来了有益思路.区域国别学为外层空间国际战略研究的系统集成提供了新的条件,使后者主体性得以彰显、交叉性得以实现、应用性得以提高、价值使命得以明确.外层空间国际战略研究亦可以促进区域国别学研究对象的扩展、研究方法的交叉、学科价值的实现,从而赋能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外层空间国际战略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存在着显著的"双向赋能"关系.未来,建议在区域国别学框架下建立系统集成的外层空间国际战略研究议程.

    区域国别学外层空间国际战略学科交叉新文科

    "全球南方"视野下印度的非洲政策研究

    孙小涵王战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加强对于"全球南方"国家的研究,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区域国别研究的时代课题.在有关南南合作的研究中,印度的非洲政策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分析印度的非洲政策对于中国进一步调整对非合作战略具有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厘清印度的非洲政策对于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维护中印关系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印度与非洲国家的交往由来已久,历届印度政府都与非洲国家保持着或强或弱的合作关系.自莫迪执政以来,印非关系进一步强化,双方在军事、海洋、能源及其他新兴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诚然,印度的非洲政策仍存在问题,面临着潜在风险的冲击,但就其未来趋势看,未来印度将持续推进对非合作.研究将对中国在对非合作中妥善处理与印度的关系,携手共创南南合作新图景、"全球南方"新时代提供借鉴.

    "全球南方"区域国别学印非关系南南合作印度外交对非政策

    质量管理与激发创新:矛盾还是互补?

    何桢方倚广陈瑞强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量和创新是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二者缺一不可,但学术界对质量管理和激发创新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仍存在一些分歧.为了系统理解质量管理和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文章在简要回顾质量与创新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以往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并对质量管理和创新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质量管理与创新互补的基本逻辑,指出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创新活动可以协调发展,并对未来的质量管理与激发创新的研究进行展望.

    质量创新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实践

    资质过剩感的人际影响机制:政治技能与印象管理动机的作用

    高中华张恒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切入人际互动的新视角,构建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来探究资质过剩感通过积极印象管理动机影响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和帮助行为这两种人际互动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政治技能对其的边界效应.文章对 380 份两阶段匹配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帮助行为和反馈寻求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积极印象管理动机分别在资质过剩感与反馈寻求行为和帮助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政治技能分别调节了资质过剩感与反馈寻求行为和帮助行为之间的关系;4)资质过剩感与政治技能的交互作用通过积极印象管理动机进而影响反馈寻求行为和帮助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资质过剩感员工如何以及何时引发人际互动行为,并为组织如何管理高资质过剩感员工提供重要借鉴.

    资质过剩感政治技能积极印象管理动机反馈寻求行为帮助行为

    基于非农就业稳定性的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

    宋国恺崔会良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流转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以河南省W县的5个村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参与观察法从社会学角度运用农户分化的视角,揭示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分析现阶段土地流转相对稳定或较为理性的原因.研究发现,农户分化正向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农户分化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流转出土地,非农就业的稳定性是农户土地流转的关键变量.基于此,认为农户分化达到一定程度并实现了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才会选择转出土地.稳定的非农兼业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要高于不稳定的非农兼业户,并据此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农户分化土地流转非农就业稳定性土地流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