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家祥

双月刊

1671-1106

tjsdxb@126.com

022-23541014 23766725

300074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路241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一贯注重选用反映学科研究前沿、研究热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所发文章从没出现过政治性错误和常识性差错,并以其较高的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受到国内重要文摘刊物的重视,转摘率一直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与范式的演变与展望——基于中文核心期刊文献(2012-2023年)的分析

    海路王一骄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近十年(2012-2023年)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所呈现的研究方法与范式进行梳理,发现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性、传统性、单文化性的简单化研究发展为综合性、时代性、跨文化性的多样化研究,研究范式由经验式思辨、单学科、国家视域的单向度研究演变为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多学科、国际视域的多向度研究的趋势.基于此,学界应以微观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关注宏观政策背景,提倡多元化的研究范式,立足研究现状,选择适切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更好地实现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CiteSpace研究方法研究范式

    国际中文教材文化内容相关研究现状与思考

    王喜吴勇毅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以及Scopus三大数据库中的156篇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国际中文教材文化内容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文献总量较少,核心期刊论文不足;实证研究占比较大,其中内容分析占绝对优势,多元研究方法格局尚未形成;研究主题可分为教材文化类型和呈现方式研究、文化内容选编原则与方法研究和教材中的国家形象研究三类.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国际中文教材文化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主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究:评估框架、现状及建议

    范慧琴王璐璐曹芳赵润泽...
    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的爆火开启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促进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当前的重要议题.借鉴教育学相关理论方法,开发适用于国际中文教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评估框架和评估量表,有助于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测量.采用评估量表进行调研后的结果显示:国际中文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知和态度普遍较为积极,但实践应用相对薄弱;年龄、学历、专业背景以及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均为有效影响因素.因此,建议从师资培养、教师评价、教师发展、学科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使新技术有效赋能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国际中文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素养评估框架评估量表视频化情景量表

    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

    于蕾刘笑侃钟彬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是指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的理论觉醒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实践的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以理论自觉塑造理论形态的集中体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以理论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的力量凝聚.理论自觉没有休止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着力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以保持、增强、捍卫党的理论自觉.

    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中华文化圈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

    黄行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年教育部等10部委开启旨在对外展现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迄今已整理发布1,100条术语.文化术语传播与指称术语的语言所处的文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中华文化术语在中华文化圈不同层级具有不同的传播过程与特点.在汉语母语者的"内圈",存在着文化术语古今中外多维的认知和传播问题;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外圈",文化术语采用本族词还是借词,以及借词翻译方式是衡量语言文化融合度的指标;在海外华语社区、周边传统"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中文国际推广对象国等"扩展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有效传播,根本上有赖于承载和称说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中国语言的国际通用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思想文化术语中华文化圈中文的通用度与影响力

    国家治理的正义维度探析

    王永灿颜景高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国家治理彰显着现代政治文化的正义诉求,旨在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分歧,形成了两种迥异的典型政府治理模式,呈现为"积极干预"模式替代"无为治理"模式的趋向.囿于西方国家的福利措施有其内在的实施限度,平等主义的价值承诺在产权私有制的社会形态内无法兑现.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限制,中国国家治理的正义诉求主要体现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调整之中,互惠共享成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原则.这种正义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植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智慧".

    国家治理自由主义公平要求互惠共享

    清末民初语文变革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周飞苏新春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是维系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心理纽带.语文变革推动了民族意识的发展,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推动了现代语文教育的改革与进步,现代语文教育又巩固了语文运动的建设成果,共同推动了我国的民族国家建设.清末民初语文变革推动了语文课程的现代化,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我们认识到语文变革是民族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知识与技能是现代国民素质的基础,语文教材深刻反映出当时的国家主流价值观念.清末民初的语文变革启示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要面向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国家对语文教育的统筹规划,尤其要强化对课程、教材的管理与指导;要立足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守好语文课程的文化底色,铸牢语文教材的文化基因.

    清末民初语文变革语文教育

    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与对策建议——以G省为例

    张婷张传军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振兴需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G省乡村小学资源配置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G省乡村小学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梳理,了解到尽管G省乡村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成效,在硬件设施、平均师生比以及乡村特色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优势;但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仍然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面临撤校风险、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和结构性不均以及教学资源及其利用率有限等方面.利用灰色模型GM(1,1)对2024-2035年G省乡村小学学生数量情况和教师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合G省乡村小学资源配置现状以及模型预测结果给出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期望通过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进行制度与政策调整、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等五个方面的努力,以解决G省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为抓手,助推G省乡村小学教育发展振兴,实现G省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振兴双频共振,并对全国乡村教育资源配置难题解决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与启示.

    解决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振兴

    高山仰止 伟业人间——"《王重民全集》编纂"的立项与进展

    王锦贵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重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2023年是他的120周年诞辰,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均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王重民先生的120周年诞辰纪念会引入深思,先生在多个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是今人难以企及的.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王重民全集》编纂"已进入结项阶段,出版的规模和质量均令人期待.

    王重民文献学图书馆学敦煌学

    论古籍整理追求旨趣的七个维度

    王世伟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古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及新的环境下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促进古籍事业发展,这是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并予以实践推进的命题.在对历史溯源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古籍整理追求旨趣的七个维度,包括求存、求脉、求全、求是、求便、求传、求美,这七个维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古籍整理古籍保护古籍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