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武升

双月刊

1671-2277

jkyxb@126.com

022-23367595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5号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刊物,也是中国第一家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论述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规律,以繁荣教育科学研究、探讨教育改革规律、研讨教育发展问题为办刊宗旨。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在国外也有一定数量的订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笔谈)

    熊红乔盛马振行李璐...
    3页

    构建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共同体的背景、策略与展望

    熊红
    3-5页

    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共同体建设构想

    乔盛
    5-6页

    加快推进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建设的三条路径

    马振行
    6-7页

    京津冀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现状与优化路径

    李璐
    7-8,35页

    理解学生:符号伦理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郑航牛炅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理解学生既是教育交往得以展开的前提,也是教育交往中师生对话的关键所在。以符号伦理学的角度审视,理解学生的符号伦理意蕴在于:理解学生是对教育交往中学生交往符号的意义阐释,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是面向学生(他者)的责任担当。实践中,教师在理解学生方面存在诸多不当,集中表现在忽视符号之于学生个体的"感官意义"差异,漠视学生作为符号表达者的"意愿意义",轻视符号活动中"道德意义"显现的复杂性,等等。从有利于促进和实现教育交往出发,教师要真正做到理解学生,必须充分关注教育交往中理解学生的符号伦理意蕴,通过关怀式倾听、负责任回应、允许性沉默等促进自身对学生的理解,从而担负起教师作为伦理主体的责任。

    理解学生教育交往符号伦理学他者伦理

    儿童学校生活空间的实践审视与改进路向

    董树梅马金玉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学校生活空间是学校为促进儿童成长提供的开展各类儿童活动的所有场所的总和,对促进儿童生命成长起到巨大而直接的作用。学校生活空间应当以成"人"为最高价值追求,具有"自洽性"的教育精神;以儿童为主体,充分尊重儿童空间生活的权利;以"生活"为主要内容,具有动态且超越现实生活的特征。审视现实发现,儿童学校生活空间存在空间建设遮蔽教育精神、空间活动充斥权力博弈、空间样态趋向"静止"的困境。因此,坚守成"人"教育精神,以实现学校生活空间的精神引领作用;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以引导儿童进行空间再建构;关照儿童生活,以创建具备生命意义的学校生活空间,促进儿童学校生活空间的改进。

    儿童学校生活空间教育精神儿童生活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之变及其教育因应

    赵文平张娜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人的存在状态变化,人工智能的主体性实质上增强了人的主体性,人工智能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地位不会被人工智能颠覆,但是人工智能会对人的主体性品质产生冲击,需要我们重识人的主体性特征。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仍然是人工智能时代不变的主体性框架,但是自主性维度下的选择与鉴别、责任与伦理,主动性维度下的兴趣,创造性维度下的反思与批判更加突显。教育在适应与创生中因应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发展,首先,通过不断开拓主体教育理论的新视域,不断追问时代转型和发展中的人主体性内涵,确立一种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教育新观念,实现主体教育思想体系的新生长;其次,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助力学生主体性生成;最后,对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再优化,再造主体性生成的学校教育要素。

    人工智能主体性主体教育

    小学英语智能学习系统的设计研究

    胡燕文桥刘智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英语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协同过滤方法设计了一个小学英语智能学习系统,系统架构包括用户接口层、智能会话层、应用功能层、资源支持层。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大规模语料库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高效的人机对话和语音交互;并且利用循环神经网络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建模,提高个性化学习支持的准确性。应用场景部分详细介绍了系统如何通过个性化推荐、实时反馈和多媒体资源支持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游戏化设计理论等,揭示了系统设计的底层逻辑,强调了技术与教育理论的深度融合,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为未来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小学生英语学习智能学习系统

    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纪春梅刘桂超何高琴
    47-6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际关系在个体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为探究不同类型人际关系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净影响以及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作用,运用问卷星对广东省某市3 所初中 776 名七至九年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采用SmartPLS4。0 软件构建一个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发现,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均对初中生学习投入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心理资本在三类人际关系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在个体心理资源发展上,亲子关系的影响最强。在学习投入上,师生关系的影响最强。同伴关系对初中生学习投入做出最全面(直接和间接)的贡献。这说明在初中阶段,家庭对个体的发展作用减弱,家庭外因素对个体发展作用在增强,个体可以联合家校各种因素促进个体发展,并最终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建议深化家校合作,发挥三种人际关系协同作用;重视积极心理资源的积累,提升初中生心理资本。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心理资本学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