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探索
高教探索

双月刊

1673-9760

gaojiao@gdjy.cn

020-83566017

510045

广东省广州市小北路155号广东教育杂志社总编室

高教探索/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反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科学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前沿性,保持学术高品味,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界的知名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时代职前教师教育的应然走向:角色重塑与路径重构

    郑文王玉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呈现出无边界的时空样态、非稳态的知识样态、融合性的发展样态,并将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呼唤技术型教师,挑战传统教学内容、重塑知识型教师,挑战教师身份角色、涵养智慧型教师.为此,职前教师教育变革需要开展智能教育以保证师范生善用数字化工具,升级知识教育以引导师范生善集无边界知识,追求智慧教育以培养师范生善求创新性智慧.

    人工智能职前教师教育变革

    师范教育如何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基于师范生学习收获的视角

    朱守信曹如军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认同是师范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基础,然而师范教育如何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仍未得到有效回答.学习收获作为衡量师范教育成效的坐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阐明师范教育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对贡献度和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2180名师范生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师范生的知识收获和能力收获并不直接影响其教师职业认同,理念价值收获对教师职业认同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师范生的职业效能不仅直接影响其教师职业认同,还在学习收获对职业认同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师范生学习收获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在性别和地域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在就读年级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能力收获对职业认同的影响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增大,理念价值收获的影响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减小.师范生培养高校应强化师范生专业理念和价值教育,依托实训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职业效能,遵循职业认同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师范生学习进程.

    教师职业认同师范教育学习收获师范生

    智能时代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路径研究

    韦林翠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理论与实践之融合是职前教师教育的经典议题,亦是影响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回溯历史,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历史进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便呈现出"钟摆"式的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肇端是实践训练为旨趣的师范教育机构的诞生,呈现出"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偏颇;而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进程中,又走向了理论"优先"与实践"没落"的道路;智能时代背景下,"共生共演"的知识生产模式、"再具身"的培养场域、更高阶教师素养都对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偏颇的培养模式产生了冲击,促推其从分离走向融合的匡正.迄今为止,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所面临的挑战有三个方面:其一,变革意识张力,实践被视为对教师教育学术地位的威胁;其二,技术思维的障碍,教师教育缺乏促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工具理性;其三,衡量标准的困境,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具有复杂与模糊性的特征.破解理论与实践融合困境的思路如下:逻辑重构,基于智能技术,挖掘理论与实践互通的"真问题";路径重构,基于虚拟现实,搭建"大学—实验学校—中小学"的融合桥梁;标准构建,基于循证的理念,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智能时代职前教师教育教师质量理论与实践

    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下仿真体验式课堂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例

    黄浜桐程玉莲刘峥邵程林...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技术联合构建仿真体验式课堂,不仅有效推动了高校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实践互动水平,使高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得到增强.针对高校体验式课堂构建中师生互动不足、学生情感体验缺失的现实问题,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例,借助AR技术与VR技术联合打造虚拟仿真体验式课堂,激发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内在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体验式课堂大学生心理健康

    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的保障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黄厚明徐丽平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变迁历史可分为工程技术学院、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等三个阶段.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变迁深受美国联邦政府政策、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理念等深层结构的制约;美国联邦政府理性选择、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性设计以及企业的理性算计等使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变迁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各关键行动者之间利益博弈为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变迁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和理论阐释获得如下启示:世界一流大学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建构要注重"好奇心"驱动和应用引发相结合,突破消极制度的路径依赖和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制度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历史制度主义

    英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职业路径——基于"高等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专业标准框架"的分析

    叶晓力秦玉欣周烽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高等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专业标准框架(UKPSF)建构了"专业价值""核心知识"与"活动领域"三维度的衡量标准,用以将大学教师教学职业发展划分为副研究员(D1)、研究员(D2)、高级研究员(D3)、首席研究员(D4)四个阶段,并通过专业性职业认证制度为大学教师教学职业发展提供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保障.UKPSF的核心内容及其院校应用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依循学习范式理念,设计教学职业发展路径;强调循证教学技术,支撑教学职业晋升通道;聚焦教学领导能力,评价教学职业核心素养;建立专业资格认证,提供教学职业质量保障.有鉴于此,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支持大学教师的教学发展,应当成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教师教学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教学职业职业认证UKPSF

    鲁迅的美育思想及其启示:以《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为中心的考察

    蔡秋培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认为美育的功能重在"立人",与美育紧密关联的是审美感受力与审美创造力,当美育实施者明晰审美媒介的内涵及类别,做好审美媒介的"建设""保存"及"研究"工作时,才能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的.鲁迅的美育思想启示大学美育实施者要以"立人"为宗旨,注重审美媒介的甄选,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创造力,致力构建多种形态的美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鲁迅美育思想《儗播布美术意见书》大学美育

    中世纪大学执教资格研究

    黄旭华安丽娟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没有执教资格.任何人都可以教学,只要有人愿意为之付学费.执教资格是基督教教育理念的产物.基督教将教学视为一种传经布道的形式,因此必须考核教师的道德和能力,从而出现执教资格的观念.最初没有官方的执教资格,学人的执教资格主要由其导师决定.大概在12世纪开始,从事教学必须得到教会的批准.教师行会出现之后,其要求拥有自主招募行会成员的权力.一个人获得执教资格,还必须参加教师行会的"执教礼",才是名副其实的教师.教师行会和教会围绕执教资格授予权长期斗争,在此过程中,中世纪执教资格制度逐渐形成.

    中世纪大学巴黎大学教师行会执教资格执教礼

    生成机理与路径优化:大学生群体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现象探赜

    李怀征王敏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小范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现象.依据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乃是一群"重占有"生存方式主导的人,即丧失了内部自我感的人,他们只能通过拥有更多占有物以确证自身的存在.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便成了精心粉饰的唯利是图之人.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正确的人生规划引导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培育高尚的道德品行、促进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协同发展、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格局是解决这一问题,进而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生存方式自我感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

    杨慧敏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