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实践与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周莲茹

半月刊

1672-9676

hlsjyj@hlsjyj.com

0311-85911163;85074334

050031

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133号

护理实践与研究/Journal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家按语

    蒋艳
    791页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检查标准化转运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王玉果苏微微王鲁繁周亭亭...
    792-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转运核查单为基础建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检查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行院内检查转运的6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3月的321例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转运;2022年4-6月的335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转运前使用校正MEWS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级、使用转运核查单做好患者转运前准备工作,根据病情分级配备转运人员及设备.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长及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下,观察组患者CT、CTA、MRI 3 项检查各自所用的转运时间及总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校正MEWS和转运核查单的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可提高转运效率,降低转运风险,保障患者转运安全.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级转运转运核查单患者安全

    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评价

    王梦幻杜留芬曹鑫张丹枫...
    800-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80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弹性、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炎性反应[血清重组人精氨酸酶 1(serum recombinant human arginase 1,ARG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Nrf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颅内感染预测指标[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NF)-kB、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GRP值低于对照组,IGF-1、BDN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rg1、TNF-α、Nrf2 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F-kB、sIL-2R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接受动机行为转化下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干预,能调动患者术后康复积极心理,进而利于调控机体炎性因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控颅内感染等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脑出血动机行为转化多轨道专科护理康复神经功能颅内感染

    4F管理联合前馈控制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近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鲁金花孙倩倩吴彬彬卓惠洁...
    807-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全天候(full weather)、全过程(full process)、全系统(full system)和全方位(full service)4F管理联合前馈控制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术后近期康复效果的影响,为改善患者术后近期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2022 年 8 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 4F管理干预,观察组应用 4F管理联合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Th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FMA、GQOL-74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 4F管理联合前馈控制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术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术后近期康复效果.

    颅内动脉瘤4F管理前馈控制焦虑抑郁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

    基于柯氏模型构建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低温培训体系

    周立民程斐然冯英璞李翔...
    814-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依据柯氏模型框架构建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低温在职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为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降温在职培训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其次以柯氏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条目,构建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降温在职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有 15 名专家参加咨询,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93.75%,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专家积极性较高;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3、0.863,咨询结果较可靠;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11、0.289,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最终确定的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低温在职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4 项一级指标、11 项二级指标和 33 项三级指标.结论 我国神经重症护士培训工作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又复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低温在职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柯氏模型构建的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低温在职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以及神经重症专科的特色,可为开展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低温在职培训提供参考.由于时间的限制,该评价体系尚未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各级指标的测评方式及具体内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柯氏模型在职培训神经重症护士血管内降温护理管理

    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对外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影响

    黄霞张莉狄红珍冯小丹...
    82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对外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1 月在医院进行外伤性颅内出血治疗的 10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营养状态、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儿实施干预方法前上肢、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后上肢、下肢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实施干预方法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实施干预方法前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后RBP及PAB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实施干预方法前两组患儿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后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性颅内出血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同时有助于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

    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童趣化互动干预外伤性颅内出血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二元应对与焦虑抑郁间的中介效应

    徐斌成杰高玲蕊尹蕊...
    828-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并讨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与其配偶在面对偏瘫情况时的二元应对水平现状.然后,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的方法来探讨生活质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二元应对水平对焦虑抑郁的中介作用.方法 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根据二元应对量表、HAMA、HAMD、婚姻调适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对 2020 年 10 月—2021 年 8 月 619 对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其配偶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然后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多元分层回归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生活质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二元应对水平对焦虑抑郁的中介作用.结果 619 对患者及配偶当中,双方二元应对均低于平均水平的为243对,双方二元应对处于平均水平为226对,双方二元应对均高于平均水平的为150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二元应对、患者婚姻的调试水平、配偶的二元应对水平、配偶婚姻调试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r=0.456、0.492、0.442、0.433,P<0.05);与患者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的关系(r=-0.734、-0.860,P<0.05).生活质量在患者二元应对水平对患者的焦虑、抑郁中介效应占比 17.55%、23.20%;在配偶二元应对水平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的中介效应占比为 38.21%、44.12%.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二元应对水平中等;生活质量与患者二元应对、患者婚姻调试、配偶二元应对、配偶婚姻调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患者焦虑、抑郁呈负相关关系.生活质量在患者二元应对水平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导患者和配偶积极二元应对,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开展新的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二元应对脑卒中偏瘫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育龄期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生育忧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钟百慧廖燕华周媛方淑英...
    835-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育龄期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生育忧虑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2022 年 6 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育龄期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210 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相关检查指标,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生育忧虑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根据患者生育忧虑评分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 91.43%,其中患者总生育忧虑评分为 51.56±11.02 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30 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生育意愿(有)、婚姻状况(初婚或再婚)、目前子女数(0 或 1 个)、子宫位置(后位)和憩室深度(9 mm)为育龄期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生育忧虑的影响因素(P<0.05),最后进入回归方程,能够解释生育忧虑水平总变异的 68.70%.结论 育龄期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生育忧虑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视育龄期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生育忧虑的发生情况,留意并根据患者影响生育忧虑发生的因素,针对性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有生育意愿的育龄期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应满足其生育信息需求、生育力保护技术需求和情感支持,降低患者生育忧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育龄期剖宫产瘢痕憩室生育忧虑现状影响因素

    临床护士人文关怀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莫敏虞敏文仪冷婷...
    84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根据对 1765 位被调查者的问卷调查,分析贺州市医疗机构临床护士整体人文关怀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推进临床护士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贺州市医疗机构 1765 名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护士整体人文关怀感知测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在科室领导及同事、家庭亲属、自我、同学/朋友/同伴、医院领导、患者及其家属等6个方面对整体人文关怀的感知情况.通过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临床护士整体人文关怀感知得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 1800 份问卷,有效回收 1765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8.06%.临床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知得分平均值为 139.68±32.38 分,量表条目平均得分为 3.86±0.90 分,总得分率为 77.60%.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临床护士的学历、聘任方式、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以及所在医院的级别是对临床护士整体人文关怀感知得分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结论 临床护士整体人文关怀感知处于中上水平,建议贺州市医疗机构加强人文建设,改善临床护士收入分配和健全晋升机制,重视护士的人文关怀,推行人性化管理,并给予护士更多的支持、鼓励和心理辅导,同时,还应定期组织心理学家讲座,以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感知水平.

    贺州市医疗机构临床护士对整体人文关怀的感知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

    高龄孕晚期产妇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熊伟熊渊丽肖丽英张晓玲...
    847-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孕晚期产妇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找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改善母婴结局的干预方案.方法 纳入 2021 年 1 月—2022 年 6 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高龄孕晚期产妇1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MUIS-A)评估其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并采用自制基线资料调查表调查产妇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产妇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 146 份问卷,有效回收 128 份,有效回收率 87.67%.128 例产妇中疾病不确定感低水平 24 例,中等水平85 例,高水平 19 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类型、受教育程度、妊娠期合并症、定期产检情况均为高龄孕晚期产妇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类型、受教育程度、妊娠期合并症、定期产检是高龄孕晚期产妇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孕晚期产妇具有一定的疾病不确定感,产妇类型、受教育程度、妊娠期合并症、定期产检状况均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医护人员据此尽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产妇疾病不确定感.

    高龄产妇孕晚期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