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实践与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周莲茹

半月刊

1672-9676

hlsjyj@hlsjyj.com

0311-85911163;85074334

050031

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133号

护理实践与研究/Journal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CU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蒋楠茜柳莹王芸唐佩...
    1171-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大便失禁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IAD)的影响因素,建立ICU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以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收治的 159 例大便失禁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中71 例IAD患者作为病例组,88 例非IAD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大便失禁患者发生IAD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大便失禁患者发生IAD的列线图模型.分别使用校准曲线、霍斯默(H-L)偏差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和区分度.结果 本次研究中ICU大便失禁患者的IAD发生率为 44.65%.单因素分析显示,PAT评分、大便失禁频率、水样便、使用止泻药物、约束是ICU大便失禁患者发生IAD的影响因素(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T评分、是否水样便、是否使用止泻药物为ICU大便失禁患者发生IAD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高PAT评分、水样便和未使用止泻药物的ICU大便失禁患者发生IAD的风险越高.考虑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基于PAT评分、大便失禁频率、水样便及使用止泻药物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 1 的直线、H-L偏差度检验(χ2=1.826,P=0.986)、AUC=0.993 均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结论 ICU大便失禁患者IAD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基于 4 项影响因素构建ICU大便失禁患者IAD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医护人员尽早筛查高风险患者和采取个性化的干预策略,从而降低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

    重症监护病房大便失禁失禁性皮炎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耿筱刘露锦路玉萍王欣欣...
    117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运动恐惧水平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医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收治的 106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he 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 Heart,TSK-SV Heart)进行现状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运动恐惧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总分为 46.30±6.15 分,其中各维度按照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运动回避 14.52±2.83 分、运动恐惧 12.42±2.76 分、功能紊乱 9.71±1.57 分、危险感知 9.65±1.58 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是否合并心衰、术后时间、主要照护者、有无合并症、疼痛评分均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合并心衰、术后时间、主要照护者、疼痛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运动恐惧水平得分高于临界值,高龄、合并心衰、术后时间短、无或主要照护者为护工、疼痛评分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发生运动恐惧,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理体验,并加强运动恐惧水平的评估,从以上因素出发制订针对性改善与管理策略,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帮助其克服运动恐惧,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运动恐惧心力衰竭疼痛评分影响因素现状自我能效康复效果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游心雯吴荣珍陆俊雯蔡前敏...
    1184-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生命质量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6-8 月 80例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即入院宣教、专病护理、出院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根据患者所处行为改变阶段予以干预,干预形式主要以个体化指导为主,辅以集体讲座、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微信平台等形式,在整个阶段性教育过程中,适时评价,循环渐进,前一阶段目标完成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的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及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滴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得分及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滴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生命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数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及生命质量,促进肝功能恢复,但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滴度的变化水平还没有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跨理论模型青年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自我管理

    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曾俊玲戴轶林楚如周晓敏...
    1193-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并分析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2023 年 4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 216 例口腔癌术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习得性无助感量表(LH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I)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得分 63.93±8.33 分,条目均分 3.55±0.46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理分期的口腔癌术后患者,其习得性无助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与积极应对、家庭关怀度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理分期、消极应对、家庭关怀度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可预测 53.4%的总变异(F=57.373,P=0.000;R2=0.543,调整R2=0.534).结论 口腔癌术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为高水平,文化程度、病理分期、消极应对、家庭关怀度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注意筛查并早期识别习得性无助感高的口腔癌术后患者,重视对文化程度低和病理分期高的患者的护理干预,注重降低患者消极应对水平并提高患者家庭关怀度,从而降低其习得性无助感水平.

    口腔癌习得性无助感应对方式家庭关怀度调查分析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毛盼朱杉杉梁珍珍李志宏...
    1199-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并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口腔健康评估量表对 2022 年 6-12 月 214 名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根据Andersen口腔健康结局模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使用AMOS软件进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结果 老年人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得分为 10.19±5.96 分,口腔自我保健效能量表得分 56.41±9.49 分,口腔健康评估量表得分 3.22±1.02 分;口腔自我保健效能对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值为-0.21,间接效应值为-0.023,现存牙齿数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直接效应值为-0.26,间接效应为-0.076.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OHRQoL影响因素复杂,但有一定的逻辑性.护士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提高患者对口腔健康认知、健康信念,以纠正不良口腔行为习惯;其次,重视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帮助树立及时就医等正确观念,减少口腔问题从而提高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林依青张建芳孙彤彤陈申...
    1205-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苏州市 14 家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4-5 月苏州市 14 家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217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17 名发热门诊护士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得分为 143.52±24.41 分.不同学历、是否参与过其他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火灾等灾难或事故)应急救援、过去 5 年参加常见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培训次数及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次数的发热门诊护士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应急演练频次、培训频次和救援经历为影响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苏州市14家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应急演练频次、培训频次和救援经历的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同,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采用区别化的考核标准以达最优的培训效果,从而提升护士应急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中国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周钒张先庚王红艳张洪...
    1212-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对我国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进行分析、评价,以全面了解和评估当前我国护士疼痛管理的研究现状和护理实践中的局限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国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6 月.采用了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AHRQ)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最终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了严格评估,并运用Stata 15.1 软件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35篇文献,涉及14 146名护士.11篇文献为高质量文献,其余24篇文献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结果 显示,中国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答对率为 46%(95%CI:0.43~0.50).亚组分析显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工作后继续接受疼痛教育、在肿瘤科工作的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答对率越高,分别是56.70%(95%CI:43.80%~69.70%)、58.60%(95%CI:55.00%~62.20%)、58.90%(95%CI:45.20%~72.70%).结论 我国护士在疼痛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态度普遍存在不足,提示护理管理者亟需认识到疼痛管理在整体护理质量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制订持续性的专业培训和教育计划,通过提供定期的疼痛管理知识更新,以提升护士对疼痛管理的认知和应对能力,进而提升护士专业素养,为疼痛患者提供更全面、人性化的治疗和关怀,从而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中国Meta分析应对能力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的研究进展

    狄思雨陈旭李秀莉刘宇璇...
    1220-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关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运动期间跌倒恐惧的文献资料,总结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经常使用到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常用评估工具包括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坦帕运动恐惧症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年龄、跌倒史、康复护理宣教、Fugl-Meyer量表评分、运动自我效能、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等,其中,年龄≥60 岁、有跌倒史、康复护理宣教缺失、Fugl-Meyer量表评分<50 分、运动自我效能低水平、自我感受负担中高水平、社会支持低水平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发生概率较高.护理人员要在做好评估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克服运动恐惧心理,降低该病患者的跌倒恐惧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最大限度地恢复机体功能.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运动恐惧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沈琳杨奕婷朱荣昌初秋燕...
    1228-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等分析国内冠心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的中文核心期刊上,以"冠心病""心脏康复"为关键词,检索有关冠心病心脏康复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对200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文献检索论文数量、发表年份及引用情况、基金资助情况、作者分析、研究内容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文献388篇,2014年发文量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是发表心脏康复最多的期刊,基金资助的文献共 86 篇,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资助占比分别为 8.25%、7.73%.发文频次最高的作者为刘洵和石晓明,发文量都为 8 篇,研究内容集中于运动疗法、现状与发展趋势、康复影响因素,而关于患者心理干预、康复依从性、主要照顾者信息需求、疾病体验、感知障碍研究、跨学科康复干预等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结论 基于文献计量学评价结果,我国心脏康复护理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互联网+医院-家庭-社区三级康复"、多学科合作的心肺康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等是主要的研究热点,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心脏康复护理模式且干预性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冠心病心绞痛心脏康复心肺康复文献计量学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李昂王乐廖芳杨菲...
    1235-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订并实施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2021 年 12 月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94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7 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吞咽健康教育,观察组实行基于格林模式的吞咽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3 个月时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结果 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共 87例,其中对照组 44例,观察组 43例.入院时,两组患者SSA、SWAL—QOL和ESCA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AL-QOL总分及吞咽负担、进食时间、食欲、吞咽症状频率、食物选择、语言交流、进食恐惧、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疲劳、睡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

    脑卒中吞咽障碍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吞咽功能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