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馆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设

高文华(兼)

月刊

1004-325X

tsgjsvip@vip.sina.com

0451-85990515

150090

哈尔滨市长江路218号

图书馆建设/Journal Library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开展图书情报界的学术交流,普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传播图书情报工作的先进经验。以理论建设、业务建设、图书馆文化三个版块为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图书馆阅读推广深化发展与图书馆专业化

    李东来
    4-7页

    专题序言:迈向图书馆智慧服务

    吴丹王媛
    8页

    我国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智慧化特征识别研究

    吴丹呼小可杨馨梅
    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智慧化特征,可以为优化图书馆服务和技术应用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智慧服务能力的提升.筛选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近10年的文献,识别并梳理出与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的研究主题,可以发现国内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在不同的阶段研究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2014-2015年聚焦服务模式智慧化,2015-2020年侧重技术应用智慧化,2020-2023年更加关注生态体系智慧化.基于文献分析及扎根理论,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7项智慧化要素为数智化技术升级与应用、多类型资源整合与共享、全场景数据获取与利用、服务空间智能化、服务内容多元化、知识服务精准化、集体智慧激发.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的发展趋势包括智慧服务内容多元协同、知识服务效能提质升级、智慧服务空间创新再造、馆员用户智慧强化激发、保障管理机制健全完善.

    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智慧服务扎根理论

    公共图书馆老年友好服务政策、框架和趋势研究

    谢春枝余梦贺维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高峰进程中,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与建成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老年友好服务"理念和"公共图书馆老年友好服务框架"的提出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政策和学界研究以及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中"老年友好"的内涵挖掘.基于普遍均等、积极参与、价值融合、权益保障4大原则,公共图书馆老年友好服务的实践路径应从资源、服务、环境、保障4个维度探索.在全社会面临老龄化、少子化、数智化等现状的当下,公共图书馆老年友好服务应以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的资源和服务激发积极参与,以代际互融与全龄共享的活动和项目创造价值融合,以社会包容与文化赋能的理念和设计强化权益保障.

    公共图书馆老年友好服务积极老龄化服务框架

    我国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研究

    徐轩王璐璐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202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组开展的用户研究与服务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入围的31个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图书馆已成为服务创新的领跑区域;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活跃度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综合型创新案例和教学支持服务创新案例占比较大;阅读推广、教学支持、科研支持、空间服务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的主要聚焦点.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体现的创新策略为,响应国家发展需求,深化服务创新内涵;捕捉用户需求,优化服务创新体验;借助先进技术,提升服务创新水平;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服务创新特色;开展跨界融合,激发服务创新潜能;完善自身建设,保障服务创新可持续.基于此,我国图书馆应强化跨界合作,提升用户价值共创;合理运用新兴技术,推动服务技术深度融合;完善服务创新制度建设,激发服务创新动力;积极推广优秀案例,促进行业服务质量提升.

    服务创新创新策略创新案例图书馆用户研究与服务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多源流分析:变迁进程与变迁因素

    付亚萍杨峰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理解图书馆事业的政策变迁逻辑是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对91项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的资料分析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变迁进程划分为星星之火的站起来阶段(1949-1978年)、多点发力的富起来阶段(1979-2012年)和高位推进的强起来阶段(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就图书馆事业政策变迁因素进行解构,可以得出各阶段的发展瓶颈构成问题流,多方建言构成政策流,高层重视构成政治流,多源耦合开启政策之窗并推动图书馆事业政策变迁.

    图书馆政策图书馆事业政策变迁多源流理论

    西部地区非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共生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少惠袁硕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共生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又是盘活非遗资源,还是实现其与当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从理论和实证视角对西部地区非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共生关系进行分析,采用Boruta算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非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明确的共生界面、共同可利用的资源,两者满足共生条件:以甘肃省为例,各市州非遗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地区差异显著,共生关系并不紧密,绝大部分地区存在文化富饶型贫困问题;西部地区非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共生关系主要是内外部共生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内部以非遗资源嵌入为核心,外部结合经济推动、科技驱动、市场促动和需求拉动,实现两者的共生发展.

    非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共生关系影响因素

    协同视角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发展评价研究——基于图书馆行业公开数据的实证测算

    郭海玲魏悦华
    62-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基于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由知识主体、知识资源、知识技术、知识环境四个维度组成.基于此,运用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对2014-2022年来自国家统计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官网等官方发布机构的数据进行协同度分析,结果表明,从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整体看,系统中各群落内部有序度均呈现上升趋势,相同基期协同度已达到良好协同水平,但相邻基期协同度测算结果显示该系统基本处于低度协同演变状态,数字图书馆发展中还存在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知识资源建设不足等问题,知识技术群落、知识资源群落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因此,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协同可持续发展应消除技术支持壁垒,打破知识资源建设壁垒,解决资金壁垒,充分发挥政府在数字知识生态系统中的协调作用.

    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协同度有序度

    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理论转向与实践路径

    赵艺凡黄健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图书馆空间兼具建筑学、社会学、哲学意义,需要运用跨学科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以实现重塑和再造.根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第三空间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观点,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不能局限于物质层面,还需打通精神空间、社会空间和虚拟空间,实现理性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统一.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探索"虚实空间"的整合与创新应用,创新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方式,丰富文化和精神内涵,增强互动和交流属性,提升空间的审美性和吸引力,使其成为一个集知识、学习、文化和社交于一体的开放空间,释放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

    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空间理论空间功能实践路径

    高校图书馆用户学习与阅读行为的空间嗅觉影响机理研究

    苏文成于莹莹卢章平刘桂锋...
    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嗅觉与认知、情感、行为绩效间存在紧密关联,因而图书馆空间嗅觉影响机理研究对图书馆用户体验升级和空间设计具有现实意义.采用眼动追踪、皮肤电生理信号反馈等实验手段,配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量化监测高校图书馆用户在差异性空间嗅觉环境中的学习绩效与阅读心理体验.研究发现具有空间嗅觉设计的环境更能提高被试的学习绩效水平,不同的空间嗅觉对用户学习绩效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特定空间嗅觉设计的环境能显著优化被试的阅读体验.据此,提出高校应通过更加科学、高效、人性化的举措增强用户的嗅觉情绪体验;要有差异化气味释放机制的设计思维;要基于用户群体的嗅觉喜好,照顾不同类型用户与馆员的体验与需求,实现嗅觉空间设计方案的均等化.

    高校图书馆空间嗅觉学习与阅读行为影响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