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馆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设

高文华(兼)

月刊

1004-325X

tsgjsvip@vip.sina.com

0451-85990515

150090

哈尔滨市长江路218号

图书馆建设/Journal Library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开展图书情报界的学术交流,普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传播图书情报工作的先进经验。以理论建设、业务建设、图书馆文化三个版块为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DA注册表——走向网络时代编目工作的基础

    顾犇
    4-8页

    顾颉刚与王重民交游考: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的初步考察

    谢欢
    9-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顾颉刚与王重民是20世纪两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关于二人的交往目前学界研究很少.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同时结合有关史料可以发现,顾颉刚与王重民两位先生围绕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尚书》研究以及先秦诸子研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交往.

    顾颉刚王重民《顾颉刚日记》

    "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的思考

    黄文彬陈洪侃孟凡步一...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关键词.随着"新文科"的提出,图书馆学需要从自身原有的范式进一步衍生出"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范式.新范式并不是取代传统范式,而是相互并存、促进和补充,利用新范式指导图书馆学的创新,更好地发现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点."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的范式除了"图书馆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法学"和"图书馆学+理工",同时还可以与多个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但交叉融合并非从根本上颠覆图书馆学.在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存在着"变"与"不变":"变"的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中的方法、策略和手段(方法论),"不变"的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归宿(认识论).

    范式图书馆学新文科

    想象与场景:元宇宙图书馆批判

    王超陈定权董昊南
    29-3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技术哲学视角反思图书馆技术应用历史可知,社会决定着技术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界与图书馆事业应审慎对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如何在技术引领下最大程度受益而不是被技术捆绑束缚,是图书馆事业需要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虽然业界正在积极探讨元宇宙图书馆的前景,但绝大多数图书馆仍然在探索的初级阶段观望和徘徊,对元宇宙图书馆的想象远多于实践,这表明元宇宙图书馆当前仍处于概念探索而非大规模实施的阶段,需要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元宇宙图书馆的场景创新涉及多个方面:元宇宙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更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可以通过智能推荐算法和个性化设置,跟踪读者阅读兴趣与习惯,为其提供定制资源;还可以成为更大范围内的跨文化交流与知识共享平台等.

    技术哲学元宇宙图书馆想象媒介技术乌托邦场景理论

    公共图书馆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之历史考察和现实映照

    陈润好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人口结构调整的挑战日益显现,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是应对图书馆战略转型和事业变革的关键所在.对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建设理念进行历史溯源,考究人在图书馆的角色内涵和职能定位演变,明确其从以藏为主,以人补藏,到聚焦馆员专业能力,走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并逐渐形成以人为中心建设理念的发展历程.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的整体逻辑框架应从角色定位、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三个层面刻画,明确用户、馆员和社会力量三种关键角色.基于此,公共图书馆未来建设应采取三个关键行动:加强用户中心理念,助推公共图书馆现代化转型;重视馆员专业能力提升,弘扬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完善图书馆体系布局.

    公共图书馆以人为中心用户中心专业建设社会力量

    图书馆衍生数据的权利确证、保护困境及路径选择

    朱瑞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法律对图书馆数据利用的保护和激励不足.《个人信息保护法》从读者信息保护的角度强调图书馆的数据处理者义务,这导致与读者信息相关的数据利用制度的缺位和图书馆衍生数据保护的不足.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形成图书馆衍生数据的财产利益.现有研究从读者信息保护的角度未能完整构建图书馆衍生数据的法治保护方案,司法实践不得已采用反不正当竞争的保护路径,但这些路径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引起反弹.更为完善的路径是将图书馆衍生数据挂靠在《民法典》第127条数据财产保护的准用条款之中,进而通过《民法典》第123条保持开放姿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细化图书馆衍生数据权能的实质内容,最终形成完整的保护路径.

    衍生数据图书馆数据保护图书馆财产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旅融合模式分析与评价研究

    钱明辉李胡蓉孟廷廷
    5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旅融合模式类型和发展程度对于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府网站的案例文本展开聚类分析后,提炼出7种文旅融合模式,随后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途牛网的文本数据进行模式识别,构建了文旅融合广度、深度和丰富度3个指标来评价各地区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文旅融合广度较高、丰富度较低,东部地区的丰富度较高、广度较低,中部地区的广度、深度和丰富度多是中等偏下;从7种融合模式来看,各省份的融合深度表现趋同,以内容开发型和休闲综合型为主;融合丰富度受文旅融合型文化元素种类数和文旅融合型旅游产品数两个因素的影响,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未来,各地区的文旅融合应增加旅游市场中文化旅游产品供应,强化文化和旅游的多模态融合,推进和合共生的文旅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文旅融合融合模式融合度评价文本挖掘

    新质生产力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研究

    王兰伟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新"涵盖新科技、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等诸多内涵,正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新进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创新思路包括从文化管理到文化治理的理念转变、从政府主导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从标准制定到标准优化的转变、从实体线下为主到数字线上并重的转变、从示范先行到普遍均等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多种路径,涵盖优化健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体制机制、建立城乡共享的多元信息保障体系、推动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利用新理念新技术重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进新技术背景下公众的多种素养提升、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主体间的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技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图书馆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数字包容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乡村用户群体的田野调查

    潘颖
    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应用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揭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数字包容的作用因素和内在机理发现,其构建的作用模型包括服务、作用和能力3个维度,以及设施利用、资源利用、服务利用、资源赋权、交流赋权、认知赋权、访问能力、使用能力和数字能力9个要素.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利用有助于在资源、交流和认知方面赋权以用户,促使其平等获取与访问、有能力使用数字技术,并将其应用至数字生活中以获得收益.基于访谈文本中体现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特征,发现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促进数字包容的过程中,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致力于乡村用户访问能力、使用能力和数字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够促进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增强农民群体数字福祉.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数字包容作用机理乡村用户

    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基于工具—服务—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

    陶成煦易凌完颜邓邓
    96-10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提高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对中央级与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中涉及特殊群体的政策文本进行政策工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需求主体多维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策给予了特殊群体关照,各地在政策制定中考虑了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政策制定过程体现了多部门协同,部分工具、服务、主体3个维度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交互关系.但存在政策工具比例失衡、服务体系内容相对集中、服务对象关注程度悬殊3个问题.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未来仍需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结构,促进服务体系内容协调,实现对特殊群体的平等关注.

    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政策工具政策量化文化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