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泰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泰山学院学报
泰山学院学报

滕先森

双月刊

1672-2590

xuebao@tsu.edu.cn

0538-6715995,6715562

271021

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西首

泰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泰山学院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内容,第3、6期为自然科学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出唐李璹夫妇墓志考

    李洁李建华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新出土的唐李璹夫妇墓志,详细记载了志主个人生平及仕宦经历,补充了赵郡李氏家族李系一支的历史信息,墓志文中所载志主信息,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纠补、《登科记考》的补充均有重要作用,志文提及志主"请居宾介"史事,为研究中晚唐时期幕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史料.结合传世文献与李璹夫妇墓志,可丰富对幕府文学及古文运动先驱李华的研究.李璹妻出自荥阳郑余庆家族,新出墓志亦为中唐郑余庆家族的婚姻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李璹夫妇墓志幕府文学新唐书

    "时代楷模"系列公益广告中主流文化的建构与原型运用

    王秀芹孙会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楷模"系列公益广告植根于中华文化深层沃土,灵活运用原型表达,通过原型人物、情景、意象等表现方式,以置换的技巧展现了时代楷模的精神价值,激活了受众的无意识心理,建构和传播了主流文化,发挥了公益广告的社会功效.

    原型主流文化"时代楷模"系列公益广告

    齐鲁音乐类非遗"融入三生"创新发展研究

    王铁曲歌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入生活""融入生产"和"融入生态"是中国非遗博览会提出的全新非遗保护和传承理念,通过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实施生产性保护以及文化环境建设,为非遗当代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齐鲁音乐类非遗历史悠久,类型丰富,需要在领会"融入三生"内涵的基础上,审视当下发展现状,全面"融入三生",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齐鲁音乐非遗"融入三生"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主题农庄景观规划研究

    胡金杨楷枫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提升我国农村地区人民幸福生活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我国许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当地红色文化,打造出多种红色主题农庄,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对当下红色主题农庄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为加深游客对乡土景观、环境的理解,红色主题农庄需要通过景观规划创造出符合地区乡土文化特点的人文景观,将红色文化进行转译,以激发游客对绿色生态、农业生活的热爱,从而激发其爱国情怀.

    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红色主题农庄景观规划策略

    齐国"和子之乱"相关问题考

    王超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国早期齐国"和子之乱"与越国灭缯事件有密切联系.田悼子在位一年即卒,之后齐国发生"公孙会之乱",此由田悼子的姜姓臣属公孙孙被杀引起,反映了田悼子任用姜齐旧族牵制田和的史实.结合田悼子与田和在外交上的矛盾,故"和子之乱"当为田氏集团内部田和一派弑杀田悼子、篡夺田氏大权的一场政变,对于加快田氏代齐的进程以及缓和齐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改善齐国与鲁国、越国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齐国田和田悼子和子之乱

    18世纪英格兰湿地开发动因初探

    孙海鹏梁云起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格兰湿地资源丰富,人类活动历史悠久,规模性开发始于17世纪.18世纪以来,英格兰人口快速增长,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聚集,市场上对粮食的需求日益扩大.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议会圈地推动土地确权,湿地逐步纳入市场体系.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工具,特别是抽水机械的推广为湿地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条件.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英格兰湿地开发迎来新局面.

    英格兰湿地开发工业革命城市化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芳张长亮张海燕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本科专业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基础教育师资水平.通过师范专业认证的探索与实践,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OBE理念视角,提出了构建"144"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2322"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师范专业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等三条建设措施.

    OBE理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专业质量保障体系

    儒学与现象学共识下的教师气象——对教师教育哲学的重思

    蒋福超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现成性和境遇构成性是现象学和儒学的共契处,两者都是对笛卡尔开创的主体哲学范式的反动.围绕这一核心观点,从教师认识问题(真)、德性问题(善)、意义问题(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教学即叩问、邀请与应机实现,做教师是一场开放的、没有结局的、在情境中朝向自身丰富性方向发展的冒险,教师的存在也只能在投入、讶异、审美中建造自己的意义世界.儒学与现象学内在的解放性格,是"洞见"时刻发生的前提,并最终塑造了指向个人圆成的教师气象.

    儒学现象学洞见

    以党史学习教育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

    解琳周毅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想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培育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而思政课教师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推手,以党史学习教育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从培育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出发,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新路径,为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提供遵循,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思想智慧.

    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

    "五转五对应"数字化职教育人体系与实践策略

    王光杰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变专业调控方案,学科专业设置对应数字化行业产业;转变人才培养定位,学生专业技能对应数字化职业技能;转变专业教学资源,课程教材教案对应数字化职业岗位;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过程对应数字化生产过程;转变办校治学理念,软件硬件环境对应数字化校园标准,构建"五转五对应"数字化职教育人体系.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育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