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CBA小前锋球员竞技水平诊断与评价研究

    莫炯林邓嘉禧隗金水车纯...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CBA 2022-2023赛季小前锋球员数据,构建CBA小前锋球员竞技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模型,旨在为国内小前锋球员选材、训练与参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发现:①CBA小前锋竞技水平模型为"Y=0.61Y1+0.16Y2+0.09Y3+0.07Y4",其中Y,"攻防效率因子"、Y2"上场因子"、Y3"三分因子"、Y4"命中因子"系影响CBA小前锋球员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其因子影响重要程度依次递减.②CBA小前锋球员竞技水平综合得分越高说明其竞技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增加球队整体进攻能力.③CBA小前锋竞技水平综合得分前十名中,外援小前锋有六名,其中吉林九台队外援多米尼克·琼斯排名第一,其竞技水平最强.

    CBA小前锋球员因子分析竞技水平综合评价得分模型

    足球运动员力量与其它身体素质结合训练的研究进展与方案启示

    曾源凯陈亮谢秋锦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索足球运动员力量与其它身体素质结合训练的相关文献,整合并评述结合训练的研究进展.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0-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依照排除和纳入标准最终得到文献36篇,其中力量结合耐力、协调、速度、灵敏的文献分别为12、5、11、8篇.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力量与耐力结合训练方面,任意负荷强度均能提升非高水平运动员的力量和心肺功能,而精英运动员则需要次极限强度的刺激才能提升其专项力量、冲刺速度、灵敏性及有氧耐力,且课内训练内容的顺序效益相近;②在力量与协调结合训练方面,先进行动态或静态协调训练可为随后的高质量力量训练奠定基础,训练安排选用板块分期模式更为有效;③在力量与速度结合训练方面,超等长与速度相结合的日间交替安排有助于提高冲刺及跳跃能力,而课内交替练习对提升跳跃、冲刺和变向能力等专项力量和速度的效果良好;④在力量与灵敏结合训练方面,日常技战术训练中采用力量与灵敏的课内交替,可以提高其跳跃、冲刺、转向及平衡能力.综上所述,可以从阶段、周、课3个层次建构足球运动员多素质相结合的训练组织与安排.

    足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协调素质灵敏素质结合训练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足球运动员临场比赛缺氧状态下肌体损伤的影响研究

    陈恺豪陶昕
    82-83,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足球运动员在高强度比赛中缺氧状态下肌体损伤的影响.研究对象为30名足球二级运动员.方法:通过间歇性低氧训练的干预方法,模拟实际比赛中的氧气供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足球运动员在高强度比赛中的训练效果和生理状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②降低AMS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可对氧气供应和颅内压产生一定影响.据此,建议:强化间歇性低氧训练在足球运动的运用,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确保训练强度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强化足球运动员心理健康支持团队建设,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训练和比赛中的压力,通过活动和培训加强队员之间的默契和信任感,以减轻潜在的心理压力.

    间歇性低氧训练足球运动员缺氧状态肌体损伤

    神经肌肉组合训练对男子足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研究

    李申梅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组合训练对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对30名18至25岁的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为期12周的神经肌肉组合训练,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干预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专项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速度、力量、平衡和稳定性等方面,运动员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注意力与反应速度、界外球掷远、左脚和右脚定点踢远以及传接球能力在实验干预后均有所提高.据此,建议: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在训练中要加强针对性训练,深入理解和研究训练结果,注重专项能力的提升.

    神经肌肉组合训练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

    负重摆动体能训练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

    李岩
    87-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负重摆动体能训练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开展系统实验设计和科学数据分析.实验组进行负重摆动体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式,比较两组在训练周期后下肢肌肉力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通过肌肉力量测试和功能性测试指标评估发现,负重摆动体能训练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下肢肌肉力量有显著的提高效果.因此,建议: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注重低速度下的肌肉力量训练,综合训练和运动模拟,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重视休息和康复.

    负重摆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下肢肌肉

    呼吸道感染下运动员备战训练的实施策略及建议

    陈浩艾安丽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呼吸道感染对运动员备战训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呼吸道感染下筹建"隔离训练营地"的实践操作准则,以及重返赛场身体机能评估和竞技训练实施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论证.研究认为:筹建"隔离训练营地"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杜绝病毒传播、提高训练质量、获取医疗保障;而劣势表现为可能会诱发精神疾病、束缚以赛代练、削弱竞技能力.基于此,为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未来面对未知的各种流行性疾病时,能够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建议:从统筹推进备战向参赛实践转化、调节心理健康唤情绪体验高涨、建立免疫机制保高效训练质量和科技助力备战促竞技能力提升等4个方面考虑筹建"隔离训练营地"的构架原则和实施策略.

    呼吸道感染运动员"隔离训练营地"备战训练

    选拔运动员的标准及其测试结果助力科学训练的研究

    毕珣张居亚张珺蔡伟...
    95-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运动员进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调查与研究,建立健康评估体系.方法:使用SPSS26.0软件,通过双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百分位数法、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运动员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体检数据所划定的标准从一般人群中筛选出233人合格,合格率为27.87%;骨密度数据中394例骨质密度增加,68例骨质密度下降,通过率85.30%;运动能力数据中140人达标,合格率29.91%;②综合问卷中,疲劳与睡眠、情绪的相关性较高,患有颈肩疼痛、支气管炎是导致疲劳状态更为显著的影响因素;③心理问卷结果显示运动员的心理状况普遍较好,对有心理问题的运动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各项指标筛选标准,将结果作为选拔运动员的标准及运动员潜力大小的评定,有助于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并改进训练方案,从而提高训练效果,促进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生理生化指标选拔运动员运动员潜力科学训练

    常用无创性生理指标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研究展望

    秦晗蕾朱欢万利向阳...
    98-10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无创性指标生理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策略进行梳理与总结,为无创性生理指标在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论:①目前运动训练中常用的无创性生理指标主要包括心率变异性、无创微循环指标、睡眠质量、主观疲劳感觉量表等,其中无创微循环指标最具创新价值和意义.②无创生理指标能从不同方面对运动员疲劳状态进行科学监控,是对传统血液生化监控指标的有效补充,对提高监控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无创生理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和范围,建议:①将无创性指标与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有效结合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监测,并进一步明确无创性生理指标的科学性及有效性.②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建立针对性的无创性指标监控体系以及评价方法标准等.③进一步明确不同训练阶段、不同训练环境等条件下无创性生理监控指标的应用方法评价标准等.

    运动训练运动性疲劳身体机能状态无创性生理指标

    全民健身背景下气排球在甘肃省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

    张曦元马冬梅冉娅
    103-10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较大成就.气排球运动近年来因其独特的运动魅力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参与.本研究对气排球运动在甘肃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发现气排球运动在甘肃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参与人群的年龄和职业结构较为局限,气排球场地和器材设施有待完善,气排球教练队伍需要进一步扩大,缺乏多元化的宣传和推广渠道,财政支持乏力.基于此,本文对在甘肃省发展气排球运动提出优化路径建议:①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推广;②加强气排球场地器材配套设施的建设;③强化专职气排球教练队伍的建设,完善培训体系;④加大对气排球的宣传力度,促进气排球文化建设;⑤加大对气排球的政策、财政支持,为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气排球运动发展现状优化路径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优化设计研究

    高品操唐芳张昌霞尹珊珊...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日益向好,老年人的比重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却无法满足锻炼的需求.本文基于当前社区公共健身设施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体育设施优化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希望能为老年群体提供舒适、健康、安全、有效的社区锻炼环境.

    公共体育设施设计思路老龄化背景社区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