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然行步功对大学生睡眠、焦虑及手机依赖性的影响

    李亮王雨童蔡铭洲范铜钢...
    172-175,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焦虑状况、手机成瘾性,实证自然行步功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和手机依赖性的影响效果,为自然行步功临床循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上海高等专科旅游学校在校的66 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保持其原有的生活状态;实验组进行为期4周和8 周的自然行步功干预.结果:干预4 周和8 周后,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呈显著性下降(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也呈显著性下降(P<0.05),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虽然下降但效果不显著.干预4 周和8 周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实验前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实验前比较出现上升趋势,8 周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实验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周和8周的手机成瘾指数(MPAI)评分均出现上升趋势,但4 周和8 周的结果和实验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行步功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改善焦虑状态,但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改善效果不显著,自然行步功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大学生习练.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焦虑情绪呈上下波动,应引起重视.

    自然行步功大学生睡眠质量焦虑状态手机依赖性运动

    体育锻炼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

    张文涛官青祥万雯思
    176-180,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身体自尊作为中介变量,验证其在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素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体育锻炼中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次数与心理健康素养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锻炼时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影响最强;(2)体育锻炼中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次数与身体自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锻炼时间对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影响最强;(3)身体自尊中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素养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影响最强;(4)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素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心理健康素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高校近十年"体医养"融合研究可视化分析

    辛宏罗群志
    181-185,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我国高校"体医养"融合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为今后我国"体医养"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对1994-2023 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由于"体医养"融合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仅占研究样本的四分之一,本文将文献检索范围进一步拓宽,覆盖了高校体育保健、高校养生教育等核心议题,共纳入84 篇中文文献.借助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纳入的84 篇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从发文量看,该领域的发文量呈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且当前的研究重心正逐渐由单纯的体育保健向更为综合的"体医养"融合方向转移.(2)从发文作者看,"体医养"融合的研究文献自2009 年后逐年增加,作者群的分布状态分散,彼此间的合作有深化空间.(3)从关键词聚类分析看,聚类标签前6 位分别为教育、体育产业、融合路径、养老产业、课程体系、"体医养"融合,聚类平均轮廓值在0.8 以上.(4)从关键词突现看,近5 年研究主题逐渐精细化,研究系统呈现融合性.预测未来,"体医养"融合的研究将聚焦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两大核心领域:教学理念的研究将注重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与创新,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教学内容的研究将致力于探索体育、医疗、养生等多元素的融合策略,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

    体育保健体医养教育"体医养"融合CiteSpace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可视化分析

    白苏杰王伟
    186-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3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1 277 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与CSSCI期刊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时序特征、地域属性、热点分布及趋势演化.结果显示:(1)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于1992 年萌芽,热度于2007-2011 年爆发,近12 年间趋于稳定;(2)核心作者合作群较少,研究机构主要为师范类及体育专业院校,在机构合作上呈现地域分布特征;(3)体育课程与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年体育教学模式的热点话题.现有研究已形成了理论多元、体系多样、模式深入、学科多维的研究态势,但以往研究存在教学模式实践薄弱的缺陷.未来应建立学科交流平台,客观把握地域分布特征,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体育教学模式可视化学校体育

    AGIL模型下体育康养新质人才培养研究

    陈立春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概述了体育康养新质人才培养,剖析了当前体育康养新质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梳理了体育康养新质人才所需的能力素质,并基于AGIL模型提出了体育康养新质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创新培养策略.

    数智时代体育康养新质人才人才培养

    中韩大学体育文化比较研究

    吴春祥李晓博徐尉豪宋晨星...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能够丰富体育文化内涵与外延,培育青年体育核心素养,对体育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从体育历史与制度、体育教学模式与组织架构、体育教育目标与理念、运动项目与竞技水平4 个方面对中韩大学体育文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1)中韩大学体育文化因高等教育的历史流变而各具特色,中国大学体育文化虽受西方模式影响,但具有鲜明的"内生性"特征,其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预算;韩国大学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程度高(私立占绝对话语权),其主要资金来源于韩国财阀.(2)政治属性与文化背景的双重叠加,造成了中韩大学体育文化在价值观念、组织架构、竞技水平等方面的显著差异.(3)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崇尚道德教育,更强调体育教育的普及和集体主义价值,以人化的体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韩国大学体育文化侧重于专业体育人才培养,追求竞技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建议:未来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可立足本土,借鉴韩国大学运动员职业化、体育赛事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助力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在新时期、新阶段下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韩国大学体育文化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篮球训练探究

    李淼田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结合高校篮球训练的要求,对高校篮球训练策略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篮球训练应从健康、体育、体育文化发展、德育4 个方面制定训练目标,并据此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选用训练方法与手段,以此提高篮球训练质量,赋能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强国篮球训练目标要求策略

    刍议我国体育大单元教学

    蒙磊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的颁布,体育大单元教学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地位得到确认,成为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无效教学形态问题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体育大单元教学"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大单元教学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大单元教学研究经历了萌芽与探索阶段、理论深化与实践丰富阶段、广泛应用与持续发展阶段3 个阶段的发展.同时,针对我国体育大单元教学研究本体化、体系化、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体育大单元教学未来研究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本体性研究,建立系统化的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提升研究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体育大单元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

    孤独症儿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效果检验

    文世林张雪冬王月陈功和...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计符合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身心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通过10 周教学实验检验其对ASD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和运动皮质静息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一套以执行功能提升和篮球技术提高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共招募11 名ASD儿童,持续进行为期10 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前、后分别应用动作协调能力测量量表(M-ABC2)量表测量受试者动作协调能力,运用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监测运动皮质安静状态下的血氧信号,并用"FC-NIRS"软件计算脑区的静息功能连接(RSFC)强度.结果:(1)在实验前后,ASD儿童M-ABC2 总分及一级指标(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动作以及动态静态平衡能力)均未见有显著性变化(P>0.05);(2)在HbO水平上,实验前后运动皮质RSFC具有临界显著变化(t=2.30,P=0.06),且具有较大的效应量(d=0.87).结论:持续10 周的执行功能和篮球运动对ASD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运动皮质静息功能连接具有一定的作用.

    ASD动作协调能力篮球运动运动皮质静息功能连接

    基于TBL教学模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发展困境与实现理路研究

    郑灵哲王海锋朱建国
    2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催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根发芽是一个漫长且繁杂的历程.TBL教学模式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出一种动态性和过程性的联结关系,两者的交融互惠具有一定的价值意蕴.提高TBL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的契合度,推动TBL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的相互映衬存在课程目标模糊、教学设计紊乱、教师因循守旧、评价标准老套等发展困境.据此,提出实现理路:坚持目标导向,落实核心素养;更新教学设计,强化内容关联;升华教师素养,实现双向互动;基于评价标准,强调完整分析.强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核心价值观、高尚品格和必备能力的促成,进一步实现"厚知识、深思维、硬能力、高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TBL教学模式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实现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