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与科学
体育与科学

周旭

双月刊

1004-4590

zhili9@sina.com

025-84755315

210014

南京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体育与科学/Journal Sports &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本刊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以新概念、新理论开发、以及体育科研服务于运动训练,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研究论文为主体,兼顾基础理论和科学理论建设。本刊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双月刊,国际流行大16开版本。胶版印刷,80页/期,全年国内定价42元/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排斥"走向"包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实践转变——基于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阐释分析

    王凯李冉冉
    1-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容性发展是描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轨迹的关键词,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应对当前人类社会日益严峻的文明冲突与分裂风险的应有之策.依托包容性发展思想,运用案例分析法、影响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对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分析.认为本届开幕式有意识地通过对城市的包容、对女性群体的包容及对开幕式相关主体的包容,提升了巴黎奥运会包容水平,使得开幕式与城市的关系从悬浮走向流动,女性从边缘走向中心,推动形成了共在、共庆的开幕式庆典主体的互动关系.从包容性发展角度总结了未来大型体育展演活动如何在城市、不同社会群体及相关主体间构建更为开放包容的发展格局的相关内容.

    包容性发展巴黎奥运会奥运会开幕式城市空间女性主义

    从东京到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媒介传播背后的文化符号叙事

    赵倩肖兆龙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东京奥运会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以标新立异的叙事方式引起了社会热议,也引发了笔者对这两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同以往的文化符号叙事及其叙事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认为:这两届奥运会开幕式都以多路径的方式进行了意识叙事,延续了以往奥运会开幕式中基于历史、文化、社会的议题,展现与宣传主办国意识的惯习.同时奥运会开幕式作为艺术项目,不同国家的叙事艺术在各有特色的同时,也有共通之处.近两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艺术,都采用了古典与现代耦合、感性与理性兼顾、主流与新流共在的方式.通过对近两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符号叙事的整体探讨,结合观众对相关开幕式的热议内容,认为近两届奥运会开幕式去中心化、包容性从宏观叙事向微观叙事的扩容,以及"松弛"的背后是文化自信,也是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具象表现.

    体育意识历史文化社会议题后现代解构

    性别之争:巴黎奥运会上的"女性"拳击手

    杨向明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8月9日(当地时间),具有XY染色体的伊曼尼·哈利夫在拳击女子66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金牌,引发了人们的性别之争.为进一步把握性别之争所反映的当代竞技体育观,本文结合该争论,对奥运性别之争的原因进行分析,省思了当代竞技体育发展,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中性别界定方式、内容难以明确,性别多样性增加了界定难度,以及人权难以整全保障等原因,导致了性别之争的出现.性别之争的背后,蕴含人们为确保竞技公平、群体荣誉,以及早日达成共识的努力.最后,通过性别之争,发现当代竞技体育内涵、竞技体育规则、竞技体育发展具有转变趋势.

    性别权力人权公平共识规则变迁游戏

    身体感知的能动性:中国式摔跤"巧劲"的身体哲学阐释

    金梦金玉柱李丽雷斌...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巧劲"是中国式摔跤的魅力所在,深刻体现着中国式身体智慧与实践逻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与运动行为志等研究方法,基于体认的叙事视角,对中国式摔跤"巧劲"的身体行为进行哲学阐释.研究指出:离身之当的空间把握、近身之快的时机掌控、把位之准的身体判断、擒拿之固的身体控制、身体之松的触感应对、招式之速的攻守转换、应机之变的身体贯通等是中国式摔跤"巧劲"一体化功夫的身道逻辑,它们之间以一种突出的在场感与交互式的触觉之觉而再现了"巧劲"的身体能动性.其中的见几而作、极数通变、谨处时运是"巧劲"身体感应、感知与感通的实践逻辑所在,它们共同建构了"巧劲"的原初思想语境.对中国式摔跤"巧劲"进行身体行为的学理阐释,不仅有助于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和哲学智慧,而且对中国式摔跤"巧劲"具身教学形式的探索也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价值.

    中国式摔跤巧劲身体哲学身体智慧运行逻辑

    身体感·场域:电子竞技声音景观的格式塔具身特征探究

    秦越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信息时代到智能科技时代,电子竞技在技术媒介的升维中促生了特殊的游戏"场域"与"身体".游戏"场域"是多感官联觉的综合呈现,游戏"身体"则以整体化的"身体感"联结、感知所处场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演进,当代电子竞技的设计者越发注重听觉与其他感知媒介的协同,基于智能音频技术的"声音景观"得以形成."声音景观"以有序的听觉设计促进整体性"场域"与"身体感"的构建,并同竞技者的身心形成"节奏同构"的心理联结.这不仅为竞技者创造更有利的竞技"场域",还将激励竞技者的"身体"表现出更流畅的竞技行为,以美启真,以美导胜.由此,"声音景观"的构建,是设计者从听觉的隐性层面促成了竞技者格式塔"具身认知"的完形.

    电子竞技声音景观具身认知身体感场域

    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共同生产研究

    胡若晨朱菊芳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共同生产已然成为建构"强国家-强社会"互动关系的题中之义和具象映射,对于加快基层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共同生产理论对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共同生产的逻辑机理、过程困境与纾解方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数智技术赋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共同生产的逻辑机理在"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提供-共同评估"四环节框架下体现为数字信任关系塑造与数据决策方式生成、主体平等参与界面构造与数字协商设计空间营建、整合式公共资源管理与互动式服务项目实施、平台化优化评估过程与智能化响应评估结果.但在实践过程中,其受到"数智技术赋能"的理念共识缺位和"技术应用悬浮"的行动认知偏差的理念困境、组织重塑的交易成本高昂和主体间权责利分配失衡的组织困境以及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不足和评价监管与扶持性制度不全的保障困境这三重困境制约.提出三条纾解方略:弥合"数智技术赋能"共识达成的机会差距,厚植人本主义的服务生产行为认知;"智能合约"重塑共同生产组织架构,"算法权力"明晰主体权责边界;增强数智技术应用的深度与标准度,完善规范性和保障性制度体系等.

    数智技术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共同生产

    体卫融合视域下运动处方实施的法律困境与纾解——基于软法治理理论

    潘凯江黄彩华林馨雨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卫融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运动处方作为其核心工具,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法学界对这一跨学科新兴领域及其潜在法律问题的关注度不足.通过审视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运动处方实施现状发现,运动处方在实践中主要面临以下法律困境:运动处方的法律性质不明、主体间法律关系不清以及权责划分未定.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规范失序、法律响应滞后以及合同效力未明.传统的法源理论难以有效化解上述困境,而体卫融合治理又亟须软法规范以满足其普及性、技术性、复杂性以及应时性所需,因此有必要引入软法理论.建议适用软硬法兼施的混合法治理模式作为纾解方略,在硬法层面侧重于法律性质及关系的界定,软法层面着重于主体间权责的划分,软硬法兼施层面注重于纠纷解决中的软法硬化,旨在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体卫融合领域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体卫融合运动处方法律困境软法

    数字体育背景下全民健身数据隐私的法律保护研究

    徐翔陈晓萍
    59-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体育背景下,全民健身走向时代新高度,数据赋能全民健身现代化发展,全民健身不断迸发出新动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此同时,全民健身数据隐私引发广泛担忧.在推动全民健身数字化升级的同时,全民健身量化隐私风险、海量数据失控风险、健身数据难于追溯等问题突出,法律保护机制也尚未完善.基于现有问题及法律制度的分析,得出全民健身数据隐私法律保护制度的建构应从构建"法律+技术"二元保护规则体系、架构多元主体协同模式、完善主体义务履行机制、优化数据隐私知情同意原则、健全平台数据隐私的内部保护制度这五方面入手,以此构筑全民健身数据隐私保护新优势.

    数字体育全民健身数据隐私隐私权体育法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与区域差异研究

    郭惠杰蔡明翰叶思典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对促进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研究多局限于个体需求的微观视角,而忽略了数字经济和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等宏观影响因素.文章以修正的安德森行为模型为研究框架,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省级数字经济及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指数等多源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中介效应分析,考察了中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比例较低且偏好中低强度活动,数字经济与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水平对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域异质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的潜在影响机制,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推动老年人健康促进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老年人体育锻炼安德森行为模型Logistic回归

    从危机到转型:文化哲学视角下传统武术发展探骊

    李龙
    77-8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作为整体的传统武术文化模式、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展开考察,探讨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内在机理,旨在为传统武术发展提供文化哲学层面的理论支撑.研究认为,(1)传统武术文化是一种自在的经验主义文化模式.(2)传统武术文化转型的实质是传统武术文化由自在的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向自觉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转化.(3)创造性超越是传统武术文化转型的重要途径.(4)要维系当代传统武术文化的创造性超越,需要在技术层面上做好以下工作: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真正大师",整理其武术文化精髓;聚焦传统武术"门派",保护传统武术文化之源;聚焦青年武术人才群体,培养传统武术后备人才;科学完善传统武术文化的管理体制,激发传统武术文化的创新活力.

    传统武术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创造性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