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诊疗现状

    吴萌闫文杰杲春阳封磊...
    1269-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PEI)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 PEI的诊疗规范尚不完善.本文旨在从糖尿病患者 PEI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测与诊断、治疗策略等多个维度,对糖尿病患者 PEI的诊疗现状进行综合评述,以期深入探讨胰酶替代疗法在改善糖尿病患者 PEI相关消化道症状方面的效果.

    糖尿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胰酶酶替代治疗

    基于CRISPR/Cas9联合Cre-LoxP方法的Ddx3x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鉴定

    潘桢桢徐玲张向颖高耀...
    1275-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 CRISPR/Cas9 联合 Cre-LoxP 方法构建 DEAD-box RNA 解旋酶 3X 连锁(DEAD-box RNA helicase 3X-linked,Ddx3x)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方法 设计特异的 sgRNA序列,在 Ddx3x基因外显子 4~10 两端插入 LoxP 序列,构建 Ddx3x-flox小鼠.采用 PCR方法对 F0 代和 F1 代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将 Ddx3x-flox F1 代小鼠与特异性表达 Alb-Cre的工具鼠交配,获得肝脏条件性敲除 Ddx3x基因小鼠(Ddx3xΔhep).采用 PCR方法和 Western blotting 方法分别检测 Ddx3xΔhep 基因小鼠目的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选取 8 周龄雄性野生型 C57/6J小鼠、Ddx3xΔhep 小鼠、Ddx3xfl/fl 小鼠,测定血清 ALT、AST 水平评价肝脏肝损伤情况.结果 对F1 代小鼠基因 PCR鉴定的结果表明,基因型符合 Ddx3xfl/fl;F1 代小鼠与 Alb-Cre 小鼠杂交,子代与 Ddx3xfl/fl 小鼠杂交,即获得Ddx3xΔhep 小鼠;PCR与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目的小鼠肝组织中 Ddx3x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此外,Ddx3xΔhep 小鼠无胚胎致死现象,出生后生理状况良好.正常饲养条件下,Ddx3xΔhep 小鼠与 Ddx3xfl/fl 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相比,血清 ALT、AST 指标及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 CRISPR/Cas9 联合 Cre-LoxP 方法成功构建了 Ddx3xΔhep 小鼠动物模型,为后续研究Ddx3x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RISPR/Cas9技术Cre-LoxP系统Ddx3x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

    中国旱獭、土拨鼠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Ⅰ型干扰素受体的表达情况

    张艳琼刘艺毛高峰樊奕翔...
    1281-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旱獭、土拨鼠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 Ⅰ型干扰素受体(type Ⅰ interferon receptor,mhIFNAR)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RT-PCR检测中国旱獭、土拨鼠肝组织、PBMC 中 mhIFNAR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感染状态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 WH12-6、PWH细胞在 α、γ干扰素刺激下 mhIFNAR的表达情况.结果 中国旱獭肝组织、PBMC中 mhIFNAR表达,肝组织现症感染组及未感染组中 mhIFNAR1 和 mhIFNAR2 分别为 3.9±2.6、6.2±3.90(P=0.405),2.97±1.25、49.58±34.53(P=0.064),PBMC中分别为:5.675±3.076、5.18±1.16(P=0.694),32.04±13.01、4.35±1.44(P=0.000).α和 γ干扰素可以使 WH12-6 细胞中 mhIFNAR1 和 mhIFNAR2 分别上调(3.002±6.788)倍、(42.51±5.42)倍,而 γ干扰素分别上调(11.342±0.242)倍和(13.72±1.48)倍.土拨鼠不同感染状态下肝组织中 mhIFNAR 的表达如下:mhIFNAR1 和 mhIFNAR2 在慢性感染组、急性感染组、未感染组及合并 HDV感染组分别为 2.658±0.988、6.928±6.678、7.516±4.391、20.481±7.985(P=0.001);mhIFNAR2 则分别为 4.202±1.983、11.951±10.587、8.075±1.310、30.750±6.408(P=0.000);PWH 在 α、γ 干扰素刺激下,其中mhIFNAR2 分别上调(1.55±0.193)倍及(2.015±0.145)倍.结论 中国旱獭肝组织、PBMC可以检测到 mhIFNAR的表达,且 PBMC中 mhIFNAR2 的表达量与感染结局存在相关性,同样在土拨鼠肝组织内 mhIFNAR 的表达与感染状态存在相关性,慢性感染组偏低.而 α、γ干扰素可以上调 mhIFNAR的表达,为其抗病毒治疗的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干扰素受体肝组织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国旱獭土拨鼠

    大黄素调控FGF19/FGFR4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汤琴陶茹赵彤芳叶宇婕...
    1286-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黄素调控 FGF19/FGFR4 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的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 HSC细胞株 LX-2 细胞,将 LX-2 细胞分为对照组、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H3B-6527 组(FGF19/FGFR4 信号通路抑制剂)、大黄素高剂量+oe-NC 组、大黄素高剂量组+oe-FGFR4 组.CCK-8 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 实验检测细胞 FGF19 和 FGFR4 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 Col-Ⅰ、Col-Ⅲ、α-SMA、Bcl-2、Bax、FGF19、FGFR4 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低、高剂量组和 H3B-6527 组 LX-2 细胞 OD450(24 h、48 h)值、FGF19 mRNA、FGFR4 mRNA 表达、Col-Ⅰ、Col-Ⅲ、α-SMA、Bcl-2、FGF19、FGFR4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和 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大黄素高剂量组相比,H3B-6527 组LX-2 细胞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 FGFR4 减弱了大黄素对 LX-2 细胞行为及以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 大黄素通过抑制 FGF19/FGFR4 通路可抑制 HSC的生物学活性进而实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大黄素FGF19/FGFR4通路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

    基于GEO基因数据集的酒精性肝炎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润萌于盈盈赵美怡吕文良...
    1291-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数据库挖掘寻找调控酒精性肝炎的靶点基因以及基因的调控网络,以期探索酒精性肝炎治疗新方向,对减轻疾病负担提供新思路.方法 检索 GEO数据库,从中获取酒精性肝炎相关表达数据集 GSE143318 和 GSE167308,筛选两个数据集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用GSE28619 基因芯片进行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EGs进行分析,研究调控 DEGs的非编码 RNAs.结果 两组数据集筛查出 DEGs共 261 个,GO功能分析主要在类固醇代谢、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等 7 个生物学过程,细胞膜及细胞外基质的 6 个细胞组分,还有与肝素结合、生长因子、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氧化还原酶等 11 个分子功能.KEGG显示,这些 DEGs主要富集在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细胞色素 P450 的代谢、细胞外基质受体的相互作用、胆固醇代谢及 PPAR信号通路.通过在 PPI网络中运用不同算法以及 GSE28619 芯片验证,共筛选出 6 个核心差异基因,分别为 SPP1、THBS2、CYP1A1、EPCAM、CXCL8、KRT19.miR-466 表现出与 DEGs 密切的相关性.结论 酒精性肝炎中的DEGs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方法为更深入研究酒精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酒精性肝炎差异表达基因GEO数据库

    乙肝肝硬化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及与TLR4表达的相关性

    陈光耀高晓马英杰
    1299-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维生素 D水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及与 TLR4 表达的关系.方法 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维生素 D水平、小肠细菌生长情况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 TLR4 表达,比较不同组维生素 D 水平及其与 SIBO 关系和 TLR4 表达相关性.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维生素 D 不足或缺乏率为 93.3%(56/60),与健康体检者 76.2%(16/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且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维生素 D 不足或缺乏率不同,Child-Pugh A 级与 Child-Pugh B/C级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P<0.05).肝硬化患者维生素 D 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明显降低(t=3.3,P<0.01),且肝硬化SIBO阳性患者维生素 D水平显著低于 SIBO阴性组(t=2.45,P<0.05),而肝硬化 SIBO阴性患者维生素 D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P>0.05).肝硬化 SIBO阳性患者维生素 D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4 表达呈负相关(r=-0.57,P<0.01),而健康对照组、肝硬化 SIBO阴性组维生素 D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4 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广泛存在维生素 D不足或缺乏,维生素 D水平与 SIBO密切相关,且维生素 D水平降低与 TLR4 表达上调相关,维生素 D 通过与 TLR4 的作用在肝硬化病情进展中发挥作用.

    乙肝肝硬化维生素D小肠细菌过度生长Toll样受体4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内镜下诊治临床特征分析

    陈平张梦茵周郁芬忻笑容...
    1303-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其与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关系,为疾病预防性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收集患者的性别、体质量、血生化指标、肝功能评分数据,行部分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或套扎治疗后随访,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162 例,检出门脉高压性胃病为 53.7%,且血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氨水平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与不伴门脉高压性胃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 87 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严重程度组间比较肝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脉高压性胃病导致非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伴出血患者发生率为 77.2%.内镜下治疗 35 例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中-重度占比由 28.6%增至 71.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伴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肝硬化患者主要的出血原因之一.重视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对疾病的影响,将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内镜下治疗

    基于问卷调查联合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酒仙桥地区人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比较研究

    庞梦瑶程艳丽
    1308-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问卷调查联合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北京市酒仙桥地区人群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诊断效能,重新评估胃镜检查的筛查人群,践行个体化医疗服务,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初步探讨胃癌预防策略.方法 纳入 2022 年 3 月至 2022 年11 月因上腹部不适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包括协同单位—将台社区、东风社区及高家园社区)就诊的 291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联合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评分系统)与单独应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分别开展胃癌初步筛查,结合初筛结果,将人群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三组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检出率.结果 共 291 例患者参与胃镜检查,应用综合评分系统,低危组 156 例(53.61%),中危组 108 例(37.11%),高危组 27 例(9.28%),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检出率上,高危组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ROC 分析显示,综合评分系统与单独应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诊断评估的 AUC 分别为 0.658(0.595~0.721)、0.684(0.622~0.746),敏感度分别为 62.22%、63.70%,特异度分别为 67.31%、63.7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0.622、0.6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0.673、0.692;综合评分系统与单独应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胃癌诊断评估的 AUC 分别为 0.756(0.583~0.929)、0.717(0.552~0.882),敏感度分别为 5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 92.17%、55.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0.179、0.13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0.981、0.974.结论 问卷调查联合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北京市酒仙桥地区人群中对胃癌具有良好的筛查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可为大规模胃癌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问卷调查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胃镜检查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

    共聚焦内镜诊断胃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Meta分析

    张记霞杜飞燕王子卓刘家龙...
    1313-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 Meta分析方法探究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lasser endomicroscopy,CLE)对胃肠上皮化生(gastrointestinal epi-thelial metaplasia,GIM)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Sinomed数据库,搜集 CLE诊断 GIM 及胃癌的相关文献,搜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2 年 10 月,根据评价诊断性试验质量表(QUADAS-2)对纳入文献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iew Manager 5.4 和 Stata 15.0 软件行 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PLR)、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NLR)、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ratio,DOR)及 95%CI,进行 SROC拟合分析,通过 I2 评价由非阈值效应所致的异质性,若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判断产生异质性来源;采用 Deek's漏斗图和 Fagan图,评估发表偏倚及验前、验后概率.结果 最终 GIM 组中纳入 7 篇文献,胃癌组中纳入 6 篇文献,发现 CLE 诊断 GIM 及胃癌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 0.88 和 0.96,合并特异度分别为 0.93 和 0.94,PLR 分别是 12.43 和 17.34,NLR 分别是 0.13 和 0.04,DOR分别为 98.96 和 416.87,SROC下面积分别为 0.92 和 0.98.Fagan图显示 CLE 诊断胃肠上皮化生时,明确患有该病变的概率为 93%,排除 GIM 时,明确患有该病变的概率为 11%,诊断胃癌时,明确患有该病变的概率为 95%,排除胃癌时,明确患有该病变的概率为 4%.纳入研究间存在较高异质性,经计算各研究间不存在阈值效应及发表偏倚,进一步行回归分析发现GIM 组异质性来源于其他非变量因素,胃癌组异质性较大的原因来源于CLE诊断状态.结论 基于本Meta分析结果发现,CLE对GIM 及胃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辅助工具.

    胃癌胃肠上皮化生共聚焦内镜诊断价值Meta分析

    结直肠癌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其应用

    贾振宇钱丽娟夏婷婷
    1323-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 LC-MS/MS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差异蛋白并筛选与 CRC 发生相关的关键通路.方法 采用LC-MS/MS对 3 例CR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蛋白质组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 CR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候选蛋白并验证.通过 TCGA分析筛选 CRC潜在标志物.结果 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了 4 257 个蛋白,差异蛋白 544 个,显著上调蛋白 446 个,显著下调蛋白 98 个.基于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RNA和 DNA功能相关的蛋白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参与了 CRC的发生发展.基于此筛选 RNA 功能相关差异蛋白为候选蛋白:PRPF19、HNRNPM、UTP18、RCL1、RPL3、EIF5、NCBP2、NOP58、RANBP2,随后在另外 5 例 CRC 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上进行了表达验证.成功验证出 NCBP2、PRPF19、HNRNPM 在 CRC中表达显著增加,且 NCBP2 表达水平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筛选了在 CR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重要作用的 3 个差异蛋白,有望作为 CRC诊断和治疗的靶标.

    定量蛋白质组学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NCB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