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D-1/PD-L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张傲李清波王栋张艳...
    1382-1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知 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与肿瘤细胞上的 PD-1 配体 1(PD-1 ligand 1,PD-L1)结合可以阻止 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本文围绕 PD-1/PD-L1 抑制剂介绍了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直肠癌中 PI3K/AKT、JAK/STAT、MAPK、NF-κB 等信号通路与PD-1/PD-L1 的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 PD-1/PD-L1 抑制剂与肠道微生物、化疗、放疗、靶向和天然化合物的治疗研究.

    PD-1/PD-L1信号通路结直肠癌联合治疗天然化合物

    结直肠癌中锯齿状通路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

    杨悦顾春慧刘晨
    1389-1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除了传统的腺瘤-癌途径,研究发现了另一种多步骤的癌变机制,即"锯齿状途径",20%~30%的 CRC 来自锯齿状途径.锯齿状病变的高度异质性使其诊断和病理解释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分类和管理 CRC,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区分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polyps,SSA/Ps)和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s).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个分子改变与锯齿状 CRC 有关.此外,肠道菌群正在成为锯齿状途径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阐述了与锯齿状 CRC 相关的遗传、表观遗传改变,以及微生物群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最新研究进展.

    锯齿状病变BRAF和KRAS突变CIMP肠道微生物群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儒德王强陈绍华魏博文...
    1393-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第三大癌症,60%的患者在未经过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发生肝转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尽管诊断和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RLM)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中的重要介质被广泛研究,在 CRLM 发病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归纳了不同来源、不同内含物外泌体通过包括: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加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促进转移前生态位(pre-metastatic niche,PMN)形成、参与免疫抑制等途径来影响 CRLM 发病的机制,以期为未来 CRLM 提供潜在诊断及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肝转移外泌体肿瘤微环境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外基质转移前生态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改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疗效方法的研究进展

    熊芷玉江应安
    1401-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肝硬化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为进一步提高MSC疗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肝硬化、肝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外泌体"等关键词,筛选了 2010 年至 2024 年间发表的文献,共纳入 36 篇与 MSCs治疗肝硬化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优化 MSCs的培养条件有助于有效维持细胞活力,并促进其大规模增殖和分化.此外,提高MSCs的归巢效率可以增加其在肝脏中的定植,从而增强肝硬化的治疗效果.通过调控或诱导 MSCs 相关的外泌体产生,并提高MSCs分泌组中细胞因子的活性,有望更有效地改善肝硬化的病理进程.这些策略为 MSCs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肝硬化间充质干细胞疗效归巢外泌体

    生活方式、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陈格孙旭彤孔玲玲王梓璇...
    1405-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诸多因素均被发现与该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可通过多种作用轴及代谢产物参与疾病的发展过程;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其中改变饮食及运动等方式可影响多种疾病的控制或治疗;而生活方式改变又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更多证据的出现,我们发现生活方式、肠道菌群与 NAFLD 之间关系密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可成为治疗 NAFLD 的新靶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生活方式饮食运动

    铜稳态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贾冉王捷虹刘芳芳
    1411-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各种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过量的铜积累会导致氧化应激、DNA 损伤,并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肝脏是铜储存的重要器官,血清铜水平变化对肝脏的生理功能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血清铜水平与肝脏疾病的联系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铜的生理代谢过程,铜失衡通过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免疫抑制、血管侵袭、阻碍药物吸收等途径发生肝脏毒性作用,而靶向铜治疗可能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潜在方法.

    肝脏原发性肝癌治疗

    炎性小体激活与细胞焦亡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王烁郑平鲁兵张桂英...
    1416-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腺炎症和组织坏死.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依赖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并由 gasdermin 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细胞焦亡(pyroptosis),区别于经典的细胞凋亡和坏死介导的细胞死亡概念,其是由细胞肿胀和膜变性引起,导致细胞成分大量分泌和炎症反应.炎性小体在细胞焦亡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感染或细胞应激能够激活炎性小体,导致炎性小体多蛋白复合物组装、Caspase-1 激活及其下游底物和 GSDMD、IL-1β前体及 IL-18 前体活化成熟,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及诱导细胞焦亡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性小体的激活及细胞焦亡在 AP 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细胞焦亡炎性小体急性胰腺炎

    合并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治:1例报道

    陈玲刘将温春虹张帅...
    1422-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较少见,回顾我院 1 例十二指肠间质瘤合并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且瘤体破溃与十二指肠肠腔相通的病例诊治,结合病例特点及文献复习,分析治疗体会并总结十二指肠间质瘤的疾病特点及诊治要点,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降低漏诊率.

    间质瘤十二指肠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八/十九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第七/八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大会》成功召开

    刘芳勋滕贵根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