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帽状息肉病的病例特点以加强对帽状息肉病的认识.方法 纳入 2010-2021 年本中心经组织学证实的 8 例帽状息肉病例,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并与目前国内发表的 3 篇关于帽状息肉个案报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的 8 例患者,临床表现有间断便血(6 例,75.0%)、黏液便(2 例,25.0%)、腹痛(1 例,12.5%)、腹泻(4 例,50.0%)、里急后重感(2 例,25.0%)、直肠占位 2 例;息肉数量 1~10 余枚不等;病灶直径为 1.1~8.0 cm;病灶部位多位于直肠(6 例,75.0%);内镜下形态分别为帽状(3 例,37.5%)、隆起状(2 例,25.0%)、半球状(2 例,25%)和盘状(1 例,12.5%)等.8 例病例的病理组织结果均可见炎性肉芽组织,腺体拉长、扩张,部分病例可见黏液湖、黏液外溢等表现.治疗方式包括EMR、ESD、外科手术、美沙拉嗪栓剂治疗、四联抗 H.pylori疗法(艾司奥美拉唑、呋喃唑酮片、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胶囊)等手段,其中有 3 例初次治疗 3~6 个月后复查仍有帽状息肉残留,给予追加内镜治疗(2/3)和抗H.pylori治疗(1/3)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最长随访 90 个月未再复发.结论 本中心帽状息肉病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轻.该病多以便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在直肠,1/4 的患者合并 H.pylori感染,合并 H.pylori感染的患者需要及时除菌治疗.除了根除H.pylori治疗外,内镜下切除病变、外科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