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幽门螺杆菌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刘茜崔立红
    48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人口感染 H.pylori的人数占一半以上,其感染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有关,且可产生大量的毒力因子,诱导胃肠道炎症反应、增加消化道肿瘤风险,并对胃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是由小肠内细菌过多引起的表现为一系列胃肠道不适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在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肝病、胰腺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本文针对 H.pylori感染及治疗对 SIBO 的可能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作出综述,并阐述了益生菌对于铋四联疗法根除 H.pylori后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目前对合并 H.pylori感染及 SIBO的人群治疗方案尚无定论,本文将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益生菌胃肠道菌群铋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消化道微生态的影响

    陈静闵汉琛张晓梅杨云生...
    486-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胃炎、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全球约半数人群感染 H.pylori.我国共识及 Maastricht Ⅵ共识均指出,H.pylori感染者应行个体化根除治疗,推荐的三联或四联根除方案中抗生素及抑酸剂均对消化道微生态具有影响.近年来,高剂量阿莫西林双联根除方案兴起,其对消化道微生态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前关于H.pylori根除治疗对口腔微生态、胃肠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深受临床关注.本文就不同 H.pylori 根除方案对口腔、胃肠微生态的影响以及益生菌在消化道微生态恢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消化道微生态益生菌

    近期中外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处理共识报告对比解读

    彭若琳张振玉
    490-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主要的胃癌致病因子,也是消化系统内外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为了规范H.pylori的治疗以降低胃癌发病率,国内外相关共识也在不断更新.2022 年,中国和欧洲均发布了最新的 H.pylori处理共识报告,即《2022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管理:马斯特里赫特Ⅵ/佛罗伦萨共识报告》,本文将从 H.pylori根除治疗的抗生素管理、根除方案、根除流程、根除疗程、加强抑酸、其他辅助用药六个方面回顾上述指南并进行对比解读,为临床规范化根除 H.pylori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幽门螺杆菌共识治疗抗生素

    牛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根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葛超毅董锦沛胡伏莲张继新...
    495-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体外和动物实验评价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bLF)对 H.pylori的作用.方法 将 bLF 分别与 H.pylori标准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共培养,记录 bLF对 H.pylori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构建 H.pylori感染小鼠模型,评价加用bLF治疗后小鼠H.pylori根除情况及胃黏膜损伤程度、炎症因子及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在 bLF为 1.5 g/L的浓度下能够抑制 H.pylori标准菌株的生长,同时 bLF在该浓度下能与抗生素协同抑制 H.pylori耐药菌株生长;bLF 能够减轻 H.pylori感染小鼠胃黏膜炎症损伤程度,能够降低炎症因子 TNF-α 的水平,减少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和 ZO-1 的破坏.结论 bLF具有一定的抗 H.pylori作用,改善 H.pylori造成的胃黏膜炎症程度,对胃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具有保护性作用.

    牛乳铁蛋白幽门螺杆菌胃炎根除治疗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意愿调查

    李继岩韩莹莹官佳轮何碧瑜...
    502-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对 H.pylori感染检测的主动性及其对检测方式的倾向性.方法 于 2022 年 9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国内两家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体检人员中发放电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对 H.pylori 感染及检测方式的了解情况,主动给自己及家中老人、儿童(<14 岁)检测的意愿,及其对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和 H.pylori 粪便抗原试验(H.pylori stool antigen test,HpSAT)的比较与选择等.结果 共回收 488 份有效问卷.消化道症状或疾病在体检人群(57.0%)及其家庭成员(35.5%)中普遍存在.体检人群对 H.pylori感染的熟悉率仅为 11.9%.43.0%受访者会在体检时主动检测,36.9%的受访者在医师建议下才会进行检测,而 20.1%不会主动检测.影响检测主动性的因素主要是对 H.pylori感染的了解程度.对于家中老人和儿童的检测,大部分体检人员需要医师建议才会进行检测.体检人员选择检测方式时,主要看其重准确性、方便性、安全性,超过 80%体检人员会选择 UBT.结论 体检人群对 H.pylori感染的认知水平较低,但检测意愿性较强,在检测时倾向于选择传统的 UBT,对新兴的快速 HpSAT缺乏了解.

    体检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意愿

    幽门螺杆菌定植强度与不同程度慢性胃炎之间的相关性

    黄亚芳江贵刘冠茜郭元怡...
    509-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H.pylori定植强度与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活动强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行胃镜检查患者病历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 H.pylori 定植轻、中、重度组,分析三组人群的性别、慢性胃炎严重程度、慢性胃炎活动强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差异.结果 性别与 H.pylori定植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慢性胃炎的活动强度随 H.pylori定植强度的增加而增加(P<0.001).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随 H.pylori定植强度的增加而增加(P<0.001).随着 H.pylori定植程度的增加,淋巴滤泡的形成、间质充血、黏膜糜烂、黏膜溃疡及肠上皮化生的可能性增加(P<0.05).结论 H.pylori定植强度增加可能会加重慢性胃炎,应将减少 H.pylori定植作为健康目标.

    幽门螺杆菌定植强度慢性胃炎

    含米诺环素、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在青霉素过敏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韩强程艳丽刘秀清王亚丽...
    51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含米诺环素、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在青霉素过敏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中应用的根除疗效、依从性及安全性等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7 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H.pylori感染初治且青霉素过敏的 21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RMiCB组(69 例)为雷贝拉唑+米诺环素+克拉霉素+复方铝酸铋颗粒方案;RMeCB组(71 例)为雷贝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复方铝酸铋颗粒方案;RLCB组(79 例)为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复方铝酸铋颗粒方案,疗程均为 14 d,电话随访患者用药安全性、依从性及 H.pylori根除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iCB组、RMeCB组、RLCB组患者 H.pylori根除率根据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ITT)分别为 86.9%(60/69)、60.5%(43/71)、62.0%(49/79),符合方案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PP)分别为 90.9%(60/66)、66.2%(43/65)、68.1%(49/72).按照 PP 分析,RMiCB组患者 H.pylori根除率高于 RMeCB、RL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8,P=0.001),RMeCB、RLCB组 H.pylori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857).RMiCB 组、RMeCB 组、RLCB 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0%(9/69)、16.9%(12/71)、16.5%(1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9,P=0.797).结论 含米诺环素、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在青霉素过敏的 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中根除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依从性,可考虑作为一线治疗的备选方案.

    幽门螺杆菌米诺环素铋剂四联方案青霉素过敏根除治疗

    胃复春胶囊结合二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张虹彭波张昌欨罗和生...
    518-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对根除 H.pylori 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门诊接诊且首次H.pylori根除失败的 150 例 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 3 组:新四联疗法组(n=50)、二联疗法组(n=50)、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组(n=50),评价组间炎症因子水平、症状积分、胃泌素 17、复发率、H.pylori根除率.结果 治疗 14 d 后,新四联疗法组、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组炎症因子水平、症状积分、胃泌素 17 优于二联疗法组(P<0.05),但新四联疗法组与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组在炎症因子水平、症状积分、胃泌素 17 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1 个月,新四联疗法组、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组复发率均低于二联疗法组(P<0.05),但新四联疗法组与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组在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于停药后28 d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显示新四联疗法组、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组 H.pylori根除率均高于二联疗法组(P<0.05),但新四联疗法组与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组在 H.pylori 根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对根除H.pylori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胃复春胶囊二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卢丽莎张舟王国瑞吴雨...
    52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搜集有关 H.pylori感染与 NAFLD 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2 年 7 月.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4 软件进行 Meta分析,先用逆方差法对 OR 值及其95%CI进行汇总估计,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再通过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 23 项研究,包括 2 项队列研究、2 项病例对照研究和 19 项横断面研究,共 233 393 例研究对象.H.pylori 感染与 NAFLD 具有相关性(OR=1.24,95%CI:1.14~1.35,P<0.00001).亚组分析后,以 H.pylori分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清学检测 H.pylori、超声、肝活检、肝脂肪变性指数和其他方法、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各亚组中,H.pylori+组NAFLD的发病率高于H.pylori-组(P≤0.05).以NAFLD分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清学检测和尿素呼气试验、肝活检和超声以及横断面研究的病例对照研究各亚组中均发现 NAFLD 组的H.pylori感染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敏感性分析表明此研究结果稳定,漏斗图提示有发表偏倚.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H.pylori感染者发生 NAFLD的风险高于未感染者,且 NAFLD人群中 H.pylori感染率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受纳入研究质量和研究类型的影响,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阐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幽门螺杆菌Meta分析系统评价

    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图谱和预后影响

    朱元增张秀磊王剑南张倩...
    53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作用及关键的 LR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深入理解 ESCC 的预后机制.方法 基于 TCGA-ESCC 数据集,通过对单细胞 RNA 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数据的分析,研究了 ESCC 样本中的关键基因表达和细胞类型相互作用.研究基于 16 种LR的表达,将 79 个 ESCC样本分为两组,并通过 Lasso分析识别出关键基因.进一步,本研究通过分析 GSE154763 数据集,揭示了ESCC的细胞类型和相互作用.结果 通过 Lasso 分析,识别出 IL1A、LAMA3、TMEM45A 和 IGF2BP2 四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对ESCC生存有显著影响,并据此构建了有效的预后模型.通过进一步分析 GSE154763 数据集,鉴定出 19 个簇和 10 种细胞类型,发现 4 种细胞群体在ESCC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单细胞RNA和TCGA-ESCC数据,揭示了ESCC中关键的 LR和细胞亚群.我们构建的基于四个基因的预后模型显示出优异的预测能力,为 ESCC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食管鳞状细胞癌配体受体单细胞RNA测序细胞通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