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槐花外泌体减轻低氧诱导的胃和小肠黏膜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研究

    张恒王德智廖星晨张明杰...
    539-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槐花外泌体在低氧诱导的胃和小肠黏膜急性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槐花外泌体并完成电镜和粒径鉴定,采用低压氧环境控制系统构建小鼠低氧急性胃肠损伤模型,在低氧第 1 天给予槐花外泌体灌胃,第 3 天安乐死小鼠,收集消化道组织进行 HE染色,收集胃和小肠黏膜进行 ROS检测.期间记录小鼠的进食量、体质量、粪便性状和便血情况.结果 口服槐花外泌体可改善低氧导致的小鼠血便、稀便和体质量下降,减轻低氧引起的胃和小肠黏膜损伤,降低 ROS 水平.结论 口服槐花外泌体可有效缓解低氧引起的胃和小肠黏膜急性氧化应激损伤.

    槐花外泌体低氧氧化应激小肠

    血UA及Cys C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分析

    肖华樊潇潇朱炳喜
    543-546,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尿酸(uric acid,UA)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 220 例作为胃癌组,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 204 名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 UA 及Cys C水平差异,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与UA、Cys C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UA及Cys 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UA升高组与 UA降低组、Cys C 升高组与 Cys C 降低组,在淋巴结转移、神经或脉管浸润、分化程度、TNM 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升高+Cys C升高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A降低+Cys C升高组、UA降低+Cys C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A与 Cys C呈中度正相关(r=0.534,P<0.001).结论 胃癌患者UA与Cys C水平升高,提示分化程度越低、更易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或脉管浸润、TNM 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胃癌尿酸胱抑素C淋巴结转移

    克罗恩病达到黏膜愈合的预测因素分析

    杜树文张丽敏贾康妹杨善兵...
    547-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达到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MH)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医学中心接受治疗和随访的 C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内镜检查资料.根据随访期内镜下检查结果,将 70 例入组患者按照黏膜是否愈合分为MH组和非MH组.通过组间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达到 MH的预测因素.结果 入组的 70 例 CD 患者中,男 48 例(68.57%),女 22 例(31.43%),年龄(41.30±15.48)岁,25 例(35.71%)患者达到 MH,45 例(64.29%)未能达到 MH.MH 组患者的受教育年限[(13.36±3.17)年 vs(10.78±3.25)年,P=0.002]、应用生物制剂治疗[18 例(72.00%)vs 14 例(31.11%),P=0.001]显著高于非MH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更长的受教育年限(OR=1.334,95%CI:1.055~1.688,P=0.016)和应用生物制剂治疗(OR=15.997,95%CI:1.512~169.297,P=0.021)是CD达到 MH的预测因素.结论 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应用生物制剂是 CD达到 MH的临床预测因素.

    克罗恩病黏膜愈合预测因素教育程度生物制剂

    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及粪便FOBT、结直肠FH阳性对结直肠息肉病理分型的预测价值

    朱士法乔敏张帆韩胜博...
    552-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 CEA、CA724、CA199 水平及粪便 FOBT、结直肠 FH 阳性,探讨以上指标对结直肠息肉病理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消化病医院的结直肠息肉患者 235 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肿瘤性息肉组、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清 CEA、CA724、CA199 水平及粪便 FOBT、结直肠 FH阳性率.将差异有显著性的指标进一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计算各项指标对管状腺瘤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非肿瘤性息肉组、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患者血清 CEA、CA724、CA199 水平及粪便 FOBT、结直肠 FH阳性率依次升高.与管状腺瘤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关的因素有息肉数量、FOBT、FH,联合检测判断管状腺瘤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 AUC 为 0.754(95%CI:0.656~0.851,P<0.05),最佳截断值为 0.346,敏感度为 77.7%,特异度为 64.0%,最大约登指数为 0.411.结论 血清 CEA、CA724、CA199 水平及粪便 FOBT、结直肠 FH阳性对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分型具有一定的筛查价值.息肉多发、FOBT及 FH阳性可能是预测管状腺瘤性息肉上皮内瘤变程度的早期预测因素.

    结直肠息肉FHFOBTCEACA724CA199病理分型

    25羟基维生素D、Hcy和LDL-C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

    赵洋洋李紫琼马欣木克热木·依明尼亚孜...
    558-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25 羟基维生素 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 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纳入病例组(189 例)和对照组(207 例),检测并比较两组间 25 羟基维生素 D、Hcy、LDL-C 水平,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OR=0.940)、Hcy(OR=1.057)和LDL-C(OR=1.578)均为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25 羟基维生素D、Hcy和LDL-C三者联合检测对腺瘤性息肉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737),优于单独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25 羟基维生素 D、Hcy、LDL-C预测合并结直肠腺瘤风险的临界值分别为23.5 ng/mL、17.5 μmol/L、3.85 mmol/L.结论 25 羟基维生素 D 水平低于 23.5 ng/mL、Hcy 高于 17.5 μmol/L、LDL-C 水平高于3.85 mmol/L的患者属于合并结直肠腺瘤的高风险人群,三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瘤的预测价值最大.

    结直肠腺瘤25羟基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88例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李倩王亚丹王琳刘揆亮...
    564-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并评价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治疗并诊断为 LST 的患者,根据 LST 病变内镜下特点,分为颗粒型 LST(granular LST,LST-G)及非颗粒型 LST(non-granular LST,LST-NG)两个亚组和四个亚型,总结并分析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内镜下特征、组织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等相关资料.结果 (1)内镜下特征:共收集 176 例 LST 患者(188 处病变),LST-NG亚组病变最多,LST病变直径为(22.48±12.26)mm(10~65 mm),LST-G 组病变直径大于 LST-NG 组(P<0.001);LST-G 及LST-NG好发于升结肠,LST-G较 LST-NG更好发于直肠(χ2=42.360,P<0.001);NICE分类对非肿瘤性息肉及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 97.9%,特异性为 82.6%,Kappa值为 0.820(P<0.001),NICE 分型与病理金标准具有很高的一致性.(2)病理特征:LST亚组均以管状腺瘤为主,LST-NG的癌变率包括HGIN为 41.9%,高于LST-G的 16.7%(χ2=14.63,P<0.01);LST亚组间微卫星不稳定状态、p53 的表达和 Ki-67 增殖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方式:结肠病变多选择使用 EMR 及 ESD 治疗,直肠病变多选择 ESD及手术治疗(χ2=19.596,P<0.01),<20 mm 的病变多选用 EMR 治疗,20~<30 mm 的病变多选用 ESD 治疗,≥30 mm的病变,手术治疗的比例逐渐升高(χ2=102.725,P<0.01).结论 LST 的临床特性及内镜下表现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临床应重视识别 LST病变,提高 LST的检出,并对于不同病变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侧向发育型肿瘤NICE分型临床病理特征治疗

    丁型肝炎病毒HDV-IgM筛查状况与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刘新田树萍郭继桥刘辉...
    571-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人群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情况及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至 2023 年10 月我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g阳性)患者丁型肝炎感染筛查(HDV-IgM)结果,分析筛查比例变化及阳性结果临床情况,收集丁型肝炎感染患者(HDV-IgM阳性)的临床资料,与 HDV-IgM 阴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总结丁型肝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近10 年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中 HDV-IgM 的平均筛查比例仅有 3.60%(18 533/514 271),其中 2014 年的筛查比例最高,为 6.67%(3 407/51 073),2020 年的筛查比例最低,为 1.84%(855/46 413).2014-2020 年筛查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 年开始逐渐上升.HDV-IgM筛查阳性共 45 例,年龄(43.31±13.59)岁(1~80 岁),男 23 例,女 22 例,其中有 1 例是乙肝阴性(HBsAg和 HBV DNA 均阴性).地区分布是居住在北京的国际友人(主要为蒙古国)27 例(60.00%);内蒙古自治区 11 例(24.44%);北京市 4 例(8.89%);河北省 2 例(4.44%);河南省 1 例(2.22%).HDV-IgM阳性组与HDV-IgM阴性组比较,年龄、性别、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HDV-IgM阳性组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HDV-IgM阴性组(P=0.001),且 HDV-IgM 阳性组 ALT、AST 和 GGT 高于 HDV-IgM 阴性组(P均<0.001).HDV-IgM阳性组与HDV-IgM阴性组乙肝五项模式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近 10 年,丁型肝炎的筛查率低,阳性率不高,发病率高的地区应重视 HDV的筛查,提高诊断率.HDV感染会加重肝炎病情程度,值得重视.

    丁型肝炎乙型肝炎HDV-IgM筛查

    胆道肝片吸虫病1例报道

    张沁源郭顺红施杜渲赵春萍...
    57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 1 例误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接受 ERCP 治疗时,从胆道取出肝片吸虫的诊疗过程,增强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ERCP肝片吸虫

    肝硬化伴临床显著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血浆脂质组学研究

    张瀚文吴俊嶺赵志壮陈怡...
    578-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肝硬化伴临床显著门脉高压(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患者的门静脉血浆脂质组学特征.方法 以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5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 26 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介入下取得门静脉血浆样本,依据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in pressure gradient,HVPG)分为 CSPH 组(HVPG≥10 mmHg)和非 CSPH 组(HVPG<10 mmHg),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平台对两组患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数据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以VIP>1,P<0.05 且FC>1.5 或<1/1.5 为界值筛选差异脂质代谢物.结果 CSPH组Hb、血小板和血清白蛋白低于非CSPH组,Child-Pugh评分高于非CS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人口学信息及 Hb、血小板和血清白蛋白之外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 分析及 OPLS-DA分析显示两组样品脂质组成模式存在差别;共筛选出 48 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肉毒碱、神经酰胺、半乳糖神经酰胺、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等.结论 UPLC/MS平台可有效筛选出肝硬化伴临床显著门脉高压患者与非临床显著门脉高压患者中的差异脂质代谢物.该发现为充分理解肝硬化病程中的代谢改变提供了新的视野,为潜在的诊断治疗靶点发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肝硬化临床显著门脉高压门静脉血浆脂质组学

    LRRTM1基因甲基化是胰腺癌的潜在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张帆张美英高嫒嫒郭明洲...
    585-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LRRTM1 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甲基化作为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半定量 RT-PCR与甲基化特异性 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 6 株胰腺癌细胞系中 LRRTM1 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应用 MSP 在 101 例癌前病变样本和 277 例胰腺癌组织中检测 LRRTM1 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分析 LRRTM1 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及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LRRTM1 在 Capan1、Panc3.11、AsPC1 和 PANC-28 细胞中缺失表达,其 MSP结果为完全甲基化状态,在 Capan2 和 CFpac1 中正常表达,MSP 结果为未甲基化状态.应用去甲基化药物 5-aza-dc 处理细胞后,LRRTM1 在 Capan1、Panc3.11、AsPC1 和 PANC-28 细胞恢复表达,在 Capan2 和 CFpac1 细胞中表达未改变.表明 LRRTM1 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受甲基化调控.在 16.83%(17/101)的癌前病变样本和 52.35%(145/277)的原发性胰腺癌中,LRRTM1 发生甲基化,且 LRRTM1 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相关(P<0.05).在获得随访信息的 232 例胰腺癌组织样本中发现 LRRTM1 甲基化与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 LRRTM1 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频繁发生甲基化,其表达受启动子区甲基化调控,LRRTM1 甲基化是胰腺癌潜在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LRRTM1胰腺癌DNA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