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书面指导联合电话教育和单一书面指导的肠道准备对比研究

    周军伟徐志东杨冬媛赵睿...
    1167-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肠道准备过程中不同指导方式对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科学规范开展肠道准备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单中心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在结肠镜预约时均接受肠道准备书面指导,其中书面指导+电话教育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48 h通过电话接受强化教育和指导.行结肠镜检查时,根据BBPS评分判断肠道准备质量.结果 最终纳入681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书面指导+电话教育组与书面指导组BB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间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糖尿病、便秘、饮食限制不合格、未服用规定剂量泻药、未辅助运动是肠道准备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书面指导联合电话教育是一种保护因素.结论 书面指导联合电话教育较单一书面指导能够提升肠道准备质量.

    书面指导电话教育肠道准备波士顿肠道准备评估量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ML-12体外模型建立

    梁晨晨高建鹏赵振林姜华...
    1172-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不同比例浓度梯度OA/P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炎症体外模型.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比例浓度梯度OA/PA(2∶3或2∶1)诱导AML-12细胞建立NASH炎症体外模型;收集细胞OA/PA(500 μmol/L∶250 μmol/L)诱导AML-12株CCK-8检测细胞毒性或存活率;油红0染色观察其胞内脂肪变性;qRT-PCR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TNF-α、IL-6和TGF-β1 mRNA含量.结果 得出不同比例浓度的OA/PA混合药物刺激24 h或48 h后,OA/PA以2∶1比例(500 μmol/L+250 μmol/L)等摩尔比混合后,细胞毒性明显低于2∶3的OA/PA(200 μmol/L+300 μmol/L)浓度(P<0.05);刺激48 h后,模型组细胞内脂滴及IL-6和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以2∶1比例的OA(500 μmol/L)/PA(250 μmol/L)混合药物诱导下成功建立NASH炎症AML-12体外模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ML-12体外模型OAP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中Smac/DIABLO的表达及其意义

    陈露许若思张彩英黎慧娟...
    1179-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中Smac/DIABLO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对照组采用基础饲料喂养,高脂组采用高脂肪饲料喂养.分别于喂养第4、8、12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变化,检测血脂指标TG、TC和肝功能指标ALT、AST;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Smac/DIABLO、Caspase-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c/DIABLO、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apoptosis inhibitory protein,XIAP)、Caspase-3、Caspase-9 蛋白表达,qRT-PCR 检测 Smac/DIABLO、XIAP、Caspase-3、Caspase-9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在第4、8、12周肝细胞排列紊乱,有明显的脂肪液泡、炎症细胞浸润、脂质堆积严重,体质量、肝脏指数、TC、TG、ALT、AST、NAS评分、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高脂组大鼠肝组织Smac/DIABLO、Caspase-3表达升高,IOD值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高脂组大鼠肝组织Smac/DIABLO、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XIA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AFLD大鼠肝组织Smac/DIABLO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其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Smac/DIABLO肝细胞凋亡

    基于高通量测序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干预作用

    魏文娟李超徐娴
    1185-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NAFLD的患者20例作为NAFLD组,同期来院健康检查的受试者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NAFLD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4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并进行粪便样本采集.对NAFLD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结果 在双歧杆菌治疗后,NAFLD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及ALP,血脂指标TC及HDL显著改善.双歧杆菌未改变NAFLD组患者菌群的Alpha多样性,但Beta多样性发生显著改变.在双歧杆菌治疗后,NAFLD患者肠道中放线菌显著增加,而厚壁菌显著降低.Bifidobacterium、Bacteroides显著增加,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显著降低.LEfSe分析识别出双歧杆菌治疗后的生物标志物Bifidobacteriaceae、Actinobacteria、Coriobacteriaceae及Enterobacteriaceae.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调节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代谢并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曹瑶张元陈雪梅杨兴祥...
    1192-1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治疗后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初治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经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利巴韦林、来迪派韦/维帕他韦±利巴韦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等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血清生化学和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5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7例.年龄(57.65±9.58)岁,其中24例(44.44%)为男性,患者基线平均HCV RNA载量为(5.60±0.90)lgIU/mL.经治疗后,90.74%的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nd-of-treatment virologic response rate,ETVR)达100%.1例基因3b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出现病毒复发,总人群中有98.15%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12 weeks,SVR12),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0%获得SVR12.肝硬化总人群的血清ALT、AST、ALB、TBIL及FIB-4、APRI评分显著改善,PLT、Scr无明显变化.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的ALB水平在治疗4周迅速出现显著改善,且持续至治疗结束12周,而年龄≥60岁患者ALB的显著改善延迟至治疗结束12周;HCV RNA<1×106 IU/mL组患者的ALB在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12周持续出现显著改善,而HCV RNA≥1 × 106 IU/mL组患者的ALB水平仅在治疗结束12周出现显著改善;基因1b型组治疗4周的FIB-4、APRI评分显著改善,治疗结束时及结束12周均出现ALB的显著改善,而基因非1b型组的FIB-4评分无显著改善,治疗结束12周才出现ALB的显著改善;代偿期肝硬化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治疗初期至治疗结束12周的观察周期内,均出现血生化及无创肝纤维化指标的显著改善,两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VR12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DAAs治疗后,丙肝肝硬化患者可获得较高的SVR12率,血清生化学及肝脏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高病毒载量、高龄、基因非1b型是短期内(治疗结束12周)影响血清生化学及肝脏纤维化指标改善的可能因素.

    丙型肝炎肝硬化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

    犬尿氨酸/犬尿酸通路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疲劳小鼠肌肉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陶理张紫阳侯丹阳王晶...
    1202-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犬尿酸(kynuric acid,KYNA)通路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疲劳小鼠肌肉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将12只小鼠分成对照组、DDC组、DDC+抑郁组、DDC+抑郁+氯米帕明组,每组3只,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DDC+抑郁组和DDC+抑郁+氯米帕明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复制小鼠抑郁模型;2周后DDC组、DDC+抑郁组、DDC+抑郁+氯米帕明组同时开始连续喂养含有0.1%的DDC饲料建立胆汁淤积模型,同时DDC+抑郁+氯米帕明组腹腔注射盐酸氯米帕明(7.5 mg·kg-1·d-1)连续14 d,其余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价小鼠抑郁效果.应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和肌肉中KYN、KYNA含量的变化;取肝脏和肌肉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和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ROS染色分析肌肉氧化损伤的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DC组、DDC+抑郁组和DDC+抑郁+氯米帕明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疲劳和抑郁样行为(P<0.05);对比DDC组,DDC+抑郁组的疲劳和抑郁样行为加重(P<0.05);DDC+抑郁+氯米帕明组的疲劳和抑郁较DDC+抑郁组减轻(P<0.05).小鼠肝组织和肌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DDC组、DDC+抑郁组和DDC+抑郁+氯米帕明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病理损伤;DDC+抑郁+氯米帕明组小鼠的肝和肌组织病理损伤较DDC+抑郁组减轻.与对照组相比,DDC组、DDC+抑郁组和DDC+抑郁+氯米帕明组小鼠肌肉中ROS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升高;与DDC+抑郁组相比,DDC+抑郁+氯米帕明组小鼠肌肉中ROS含量显著下降.相比对照组,DDC组、DDC+抑郁组和DDC+抑郁+氯米帕明组小鼠血清和肌肉中KYN水平显著升高(P<0.05),KYNA水平显著下降(P<0.05);DDC+抑郁组小鼠血清和肌肉中KYN浓度比DDC组明显升高(P<0.05);DDC+抑郁+氯米帕明组小鼠血清和肌肉中KYN浓度比DDC+抑郁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KYN/KYNA通路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疲劳小鼠中对外周疲劳有调控作用,抗抑郁治疗能改善肌肉疲劳.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疲劳犬尿氨酸犬尿酸氧化应激

    克罗恩病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华岗周琦
    1209-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临床中的一种急危症,死亡率较高.在此,我们报道1例克罗恩(Crohn's dis-ease,CD)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并发了 ACS.此病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此种合并症,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克罗恩病腹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张怡吕其骏曾叙森肖国辉...
    1212-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找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23篇文献,总病例数为5 4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P=0.040)、高脂血症(P<0.001),BMI(P=0.050)、血糖偏高(P<0.001),心率(P=0.004)、呼吸频率过快(P=0.009),白细胞计数(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1)、CRP升高(P<0.001),氧合指数(P<0.001)、Ca2+下降(P=0.020),Ranson 评分(P<0.001)、APACHE Ⅱ 评分(P<0.001)、CTSI 评分(P=0.002)、Murray 肺损伤评分高(P<0.001),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P=0.02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P<0.001)、胸腔积液(P=0.001)、感染(P=0.001)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降低发生率及死亡率.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影响因素Meta分析

    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的研究进展

    高艳芳殷云勤高宇辉
    1220-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健康,我国主要以食管鳞状细胞癌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通过内镜下切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非治愈性切除,此时往往需要密切随访或进一步治疗,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加重.本文就浅表性食管鳞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的研究作一概述.

    浅表性食管鳞癌内镜切除术非治愈性切除切缘阳性

    具核梭杆菌与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法利德·阿塔别克张宇张志强
    1224-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是最恶性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在食管癌患者的癌症组织中检测到高水平的牙周病细菌,其中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丰度显著偏高.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存在于口腔中的人体微生物群的组成部分,它会导致牙周疾病,也与人类癌症的发展有关.之前有相当研究集中在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本文对具核梭杆菌与食管癌的关联性及影响机制进行综述.

    食管癌具核梭杆菌细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