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杨平

双月刊

2095-3844

jwtu@whut.edu.cn;jwuttse@whut.edu.cn

027-86538436

430063

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的前身《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审核,原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船舶机械、轮机工程、港口机械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导航与电子系统、电气工程航运技术、交通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本刊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及交通部优秀期刊等奖励。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英文文摘(CSIA)数据库,并被英国British Maritimes Technology(BMT)和美国Ei page One数据库等收录(1994-200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碳排放分析

    于谦刘海海邱树荣赵嘉雨...
    205-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在缺少用户个人社会经济属性数据的情况下,基于低频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互联网位置数据,以及先验知识的面向宏观碳排放核算的出行方式判别方法,并通过基于实际通勤距离的自下而上碳排放计算方法实现不同通勤出行方式碳排放量化.基于提出的核算方法对上海市31 938人次的通勤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交通方式通勤碳排放量差异显著;存在高碳排放通勤群体,其样本量仅占总样本的11%,但其产生的碳排放占总量的55%.高碳排放通勤是长距离通勤和高碳排放出行方式共同影响的结果.

    通勤碳排放手机信令数据互联网位置数据方式划分生命周期碳排放

    数据缺失下的交通流预测方法研究

    徐东伟朱宏俊周磊杨艳芳...
    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向量一生成对抗网络的交通流预测方法.通过Node2vec方法实现路网邻接关系的重构,实现路网空间相关性的深度挖掘.基于残差图聚合机制构建了路网数据空间特征的生成器,实现了根据路网中的部分已知数据推演未来路网交通流数据.采用西雅图高速路网速度数据集(Seattle)和加州路网速度数据集(PEMS)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不同数据缺失模式、不同数据缺失率下均可以保持鲁棒的交通流预测表现.

    智能交通交通流预测Node2vec数据缺失生成对抗网络

    邮轮内装物资物流集配风险评估

    王海燕崔志民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邮轮内装物资物流集配风险并科学配置管控资源,结合置信规则库和贝叶斯网络,用于解决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风险评价信息.辨识影响邮轮内装物资物流集配的关键风险因素,多维度细化风险参数表达,基于风险参数结构及权重,建立包含置信度的规则库表示风险参数与风险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融合模糊评价数据,利用贝叶斯推理技术,得出风险因素在风险状态上的置信度分布,引入效用函数实现概率值向精确值的转换,并得到风险因素的排序结果;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该模型的逻辑性、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邮轮内装物资物流集配风险排序位列前三的分别为内装总包商对供应商及物流服务商监管不善、参与主体权责划分不明确、以及仓储设施不满足物资存放要求.

    物流集配风险评估邮轮内装物资置信规则库贝叶斯网络

    基于改进Newman算法的交通控制子区动态划分研究

    赵景然王景升王瀛慧李世杰...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Newman算法的交通控制子区划分方法.综合考虑交叉口间距离、排队长度、行程时间、路径流量、以及信号周期时长等因素,定量分析交叉口间的关联性,计算相邻交叉口间的信号关联度和路径关联度,建立交叉口间的路径—周期关联度模型.改进传统Newman算法,将相邻路口间的路径—周期关联度作为边权,根据交通状态的变化实现对交通控制子区的动态划分.选取包头市青山区部分路网进行模型验证,将不同划分结果分别在Vistro和Vissim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车均延误、停车次数绿波带宽、服务水平还是车均延误、停车次数,文中所提方法均明显优于现状及传统Newman算法的划分结果,证明了该子区划分方法的有效性.

    智能交通信号系统优化社区发现子区划分协调控制

    高速公路涉路拼宽施工对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影响

    戚胜辉唐泽佳罗锋张辰...
    23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浙江甬台温高速温州东—塘下段拼宽涉路工程为依托开展实车试验.利用Physiolab无线心理仪采集驾驶员心生理数据,研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涉路工程作业区路段比一般路段的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均值和变化区间长度分别提高了 16.34%、20%,并基于突变理论得到心率增长率安全水平阈值为35%,由此确定基于驾驶员心生理影响的涉路施工作业区风险路段.为驶入涉路工程作业区路段前200 m和驶出作业区后120 m.通过对涉路工程作业区六个区段的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在工作区、上游过渡区、以及警告区变化更明显,均值较安全水平阈值分别高出18.56%、4.81%、3.52%.

    涉路工程高速公路拼宽作业区心率增长率影响范围

    基于线性诱导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调控方法研究

    贺世明杜志刚韩磊焦方通...
    23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线性诱导理念,基于E-prime平台开展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并以30名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眼动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衡量调控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性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降低驾驶人的反应时间,缓解驾驶人的紧张程度;采用点状设施方案或线性诱导方案的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时,亮灯率对驾驶入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采用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长线条设施或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长线条设施+环状设施的方案时,亮灯率对驾驶人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且方案为后者时,驾驶入反应时间的变异系数小,瞳孔面积变化率更稳定.

    高速公路隧道线性诱导边墙效应反应时间变异系数瞳孔面积变化率

    基于动态时空卷积网络的车道级交通流预测

    江辉张阳杨书敏辛东嵘...
    242-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空卷积网络的车道级交通流预测模型(DSTCNN),通过构建车道断面节点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动态图卷积网络提取同一时刻预测车道断面所处的相邻车道断面和上下游车道断面交通流的状态,获取预测车道断面与不同车道断面的空间特征信息.采用扩张因果卷积与门控机制构成门控时间卷积网络提取交通流序列的时间动态特征.通过全连接(FC)网络层,将交通流时空特征相融合实现预测.结果表明:DSTCNN模型能够更好地同步捕获车道交通流的时空特性,预测精度相较于其他经典模型有显著提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交通流预测深度学习动态图卷积

    自动驾驶汽车个性化轨迹规划建模方法研究

    乔鹏翔李浩然褚端峰彭峰...
    248-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轨迹规划与跟踪相结合的自动驾驶汽车控制算法.采用人工势场法(APF)对交通环境和驾驶风格进行建模,将模型集成到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设计中,进行优化轨迹和控制输出,并将驾驶员驾驶风格、习惯等因素加入到控制器中.通过两种典型情景模拟实验,分别测试两种驾驶风格的自动驾驶.结果表明:考虑驾驶风格的自动驾驶跟车和换道的轨迹规划和跟踪系统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驾驶风格下的跟车和换道的车辆行驶情况,提高了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安全性.

    自动驾驶人工势场法驾驶风格模型预测控制

    基于BRB-PSO的船舶舵机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徐晓滨孙松张雪林何宏...
    255-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BRB-PSO的船舶舵机模型参数辨识方法.构造关于船舶舵机模型参数的BRB-PSO辨识模型,以描述模型输入(指令舵角和实际舵角信号)与模型输出(舵机模型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置信规则库(BRB),通过置信规则推理得到惯性权重变化量的估计值并更新惯性权重;基于该惯性权重调整粒子群算法(PSO)中粒子的速度、位置等参数,依次迭代,直到达到停止要求,实现舵机模型参数的辨识.通过与其他典型参数辨识方法的实验结果对比,进一步说明BRB-PSO辨识方法在舵机模型参数辨识方面的优越性.

    舵机置信规则库粒子群算法参数辨识

    基于CFD的轮式两栖车减阻方案研究

    郑长亮吴浩罗海李凌勋...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针对将两栖车车轮收起但未达到全封闭状态,存在开口时的几何结构,提出了不同的改型减阻方案.基于CFD软件STAR-CCM+,采用重叠网格技术构建数值模型.根据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的不确定度分析规程进行数值不确定度分析,计算每种方案的阻力、纵倾,以及升沉数据,并与原车方案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数值的不确定度满足UV>E,表明数值模拟在UV层次上得到确认.结果表明:对两栖车不同轮桥位增加挡板,对其减阻效果和运动姿态的影响差异较大;减阻率最高可达25.4%;纵倾角变化幅度在1.8%~32.8%,对两栖车升沉状态影响较大.

    轮式两栖车计算流体力学重叠网格减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