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孙义良

月刊

1000-520X

WTXB@chinajournal.net.cn

027-87192147

430079

武汉洪山区珞喻路461号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体育学术期刊,三次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最早的体育学术期刊之一。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以突出学术性、实用性为特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蓄,积极反映体育科学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创新探究

    孙葆丽张矛矛叶凡希张旭光...
    1-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发布后第一届从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奥运会,在诸多领域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遗产可持续创新方案,为世界贡献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经验。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遗产规划、治理机制和实践措施四个视域出发,探究并分析北京冬奥遗产在上述四个层面所展现的创新举措与成果,以期丰富奥运遗产的研究体系。研究表明:全局意识、理论融合、协调发展推动了遗产战略理念的创新;系统整合、动力变革、空间规划促进了遗产发展规划的创新;统筹规划、借以外力、法治保障助力了遗产治理机制的创新;价值呈现、科技赋能、共享办奥促成了遗产实践措施的创新,为未来冬奥遗产的可持续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

    奥林匹克运动北京冬奥会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

    冲破"顾拜旦陷阱"迷思:2024年巴黎奥运会与法国体育外交

    魏伟尚希萌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巴黎奥运会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处于国际奥委会实施战略变革"三部曲"的重要时期。研究梳理了法国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建以来的体育外交发展,回顾了法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变迁过程。法国以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构建以城市传播为核心的文化记忆场;同时积极布局体育外交,通过实施"新体育外交"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和体育国际话语权,并试图以崭新的体育地缘政治发展路线冲破"顾拜旦陷阱"的迷思。

    体育外交2024年巴黎奥运会法国新体育外交体育国际话语权顾拜旦陷阱体育地缘政治

    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多重循环驱动体系的质性研究

    张瑞林李凌周文静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轨道上发展滑雪产业循环经济,构建多重循环驱动体系,有助于更平衡、更充分地实现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利用综合型学术访谈录探究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循环驱动体系,通过对滑雪产业专家进行深度访谈获取研究资料,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循环驱动体系主要涵盖了行动主体、资源要素、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市场需求六个维度,呈现市场循环、产业循环、需求循环三种表现共同推动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多重循环驱动循环发展质性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探赜

    王智谢震刘桂海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深刻影响着中国体育学的发展,对其进行历史和理论的再思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围绕相关经典文本,理清了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的文本内容及其连贯性。并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明确了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的体育观点之联系。基于此,以劳动和身体关系的演进为切入点,在廓清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的内在逻辑进路后,进一步探讨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形成于一个特定时代、特定阶段和特定环境,以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为基本命题。在看到其特殊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在方法、立场和价值方面的普遍性。

    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身体劳动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新政的政策溢出效应及纾解策略

    张春合张强弓王曦黎闯...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建设对于推动高校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研究招生新政实施对高校竞技体育影响的溢出效应及风险点。研究认为:政策可能产生"羊群效应""悬崖效应""半途效应"和"连锁效应"等溢出效应。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理念上与新质生产力契合,行动上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机制体制上落实新质生产力的纾解策略和改革思路。

    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新政策溢出效应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群众体育赛事的多维价值、制约因素与铺展路径——基于"村BA热"的思考

    姜韩王彬张高华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群众性体育赛事高度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时代需要,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价值探析—因素审视—路径铺展"的整体逻辑框架,旨在诠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群众体育赛事的多重功能与作用,探明当前制约农村群众体育赛事进一步发展的潜在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思路。研究认为:从实践成效来看,农村群众体育赛事具备产生经济效益、放大社会效益、提高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改善农民生活等功能,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效治理及生活富裕提供了助力支点。从理论与实践视角出发,发现乡村生活挖掘不充分、专业人才储备不充裕、乡村文化建设不到位、生态特色功能不明显、社会组织力量不聚合等是制约我国农村群众体育赛事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因此,提出坚持讲述乡村美好生活,深化赛事本质内涵;强化乡村人才效应,保障赛事运作质量;优化乡风文明环境,提升赛事开展活力;凸显乡村生态特色,扩大赛事承办优势;发挥乡村组织合力,增强赛事治理效能等铺展路径。

    乡村振兴农村体育群众体育体育赛事"村BA"

    国际体育自治的权力流散研究——兼论全球反兴奋剂治理的新趋势与新困境

    任慧涛赵耀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自治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是国际体育研究的前沿。借用国际关系领域的权力流散理论,聚焦体育私权与社会公权冲突最为激烈的反兴奋剂领域,认为当前的全球反兴奋剂治理体系实际上是国际体育管理机构、公共权威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冲突后的直接产物,而博弈后产生的自治权力流散是国际体育组织在善治改革后必须面对的新状况。全球反兴奋剂治理将呈现出WADA由形式独立向实质独立转变,立法和决策过程由程序民主向实质民主转型,WADA霸权地位继续被公共权威直接挑战等新趋势。官员利益脱钩程度不足、权力主体代表性不充分、公共权威域外管辖权行使不够规范是全球反兴奋剂治理将要面临的困境。WADA所领导的全球反兴奋剂治理改革应当致力于把自治权力流散放到善治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予以考量,积极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利益平衡机制,突破各方之间的合作困境。

    体育自治公共权威反兴奋剂治理权力流散

    体育产业政策试点:运行模式、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周峰利李雅馨何国民
    56-6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试点是打破改革困局和推进改革进程的重要方式,体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要继续发挥政策试点桥头堡和探路石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收集整理体育产业政策试点典型案例,提炼体育产业政策试点运行模式,剖析问题与困境,探究新征程中体育产业政策试点优化方向和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政策试点是在局部地区探寻不确定中的确定性政策问题,在实践中形成了指定试点模式、授权试点模式、开放试点模式和自主试点模式。当前,体育产业政策试点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实施环境有待优化、组织保障尚需完善、推广机制仍需健全等。面向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政策试点功效,需要优化政策试点的环境、完善政策试点的过程化管理、健全政策试点的推广机制。

    体育产业政策试点运行模式现实困境优化路径

    唐朝马球运动军事功用的历史探赜

    李春木王宏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溯马球运动在大唐王朝的兴盛繁荣历程,探究马球在训练提升军队骑兵战力方面的价值功用,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或者视角审视一项体育运动对唐王朝军事武备与尚武风气的深远影响。运用历史考证、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文物、文献与文化遗存等证据链互补的视角展开论证。研究认为,马球由我国古代蹴鞠演变而来,繁荣兴盛于唐朝并逐渐形成完备的训练与竞赛体系。唐朝时期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为马球在朝野广泛开展奠定了物质与文化基础,而其间不断发生的战事与外敌威胁,也为马球成为军队训练将士的重要手段提供了条件。结论显示,作为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马球不仅是王公贵族和民众娱乐之戏,还是军队骑兵的重要科目。唐朝军中经常举行马球比赛活动,因此在增强士兵体能素质与马上对敌作战技巧,提高骑兵之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锻炼马匹作战对抗与奔袭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军事功能,同时在塑造整个社会尚武精神、增进唐朝军事外交、增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朝马球运动军事功能唐朝武备人文交流

    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前额叶皮层激活的影响:来自功能性近红外的证据

    苏健蛟刘世瑾周澳丁昊阳...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表现出的前额叶皮层激活差异,为监管部门实施精准治疗及预防伪病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心理健康诊断的生物学标准提供案例借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129名男性服刑人员,根据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使用功能性近红外设备采集前额叶皮层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人口学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史对焦虑组(OR=2。784,95%CI 1。070~7。245,p=0。04)、抑郁组(OR=5。521,95%CI 1。287~23。693,p=0。02)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焦虑组(OR=1。496,95%CI 3。334~7。434,p=0。01)、抑郁组(OR=4。548,95%CI 1。103~18。752,p=0。04)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人口学因素与前额叶皮层激活的t检验发现,疾病史对正常组的眶额叶区(t=-2。167,p=0。03)、抑郁组的眶额叶区(t=-2。57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抑郁组的左背外侧前额区(t=2。196,p=0。03)、精神病组的左颞叶区(t=-2。541,p=0。02)、左背外侧前额区(t=-4。072,p=0。00)、右背外侧前额区(t=-2。343,p=0。0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刑人员的年龄增长、基础疾病增多、体力活动不足以及身体功能和生理机能的减退,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动态变化,甚至诱发心理疾病,成为影响前额叶皮层激活的重要因素。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前额叶皮层血流动力学反应激活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