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国时期中等学校导师制施行过程的历史考察

    寇兴荣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为增进教训合一,中等学校逐步开展导师制的探索.随着导师制的影响日益扩大,国民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立起统一的导师制制度体系.导师制的发展经历了孕育萌发、教训合一及训育为主三个阶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民国时期中等学校导师制的发展脉络,得出当前中学导师制实施的启示,即开展系统化制度设计、审慎进行导师选聘、注重多元主体参与等.

    导师制民国时期中等学校训导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樊伟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整合性和以素养为导向的特性,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该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将复杂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小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强调了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大单元教学不仅有助于整合教学内容,还能够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重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以及注重评价反馈等,以期为教师提供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指导.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整合

    "两山"理念立体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鲍高峰
    48-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特色.本文提出"两山"理念立体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出融入的必要性,从四个维度分析改革的现实困境,进而探析实现路径,在实践教学实施中总结改革的成效与价值,为"两山论"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立体化融合以及"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论据.

    "两山"理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陶婷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两翼",两支队伍应当目标高度一致、功能深度契合,合力推进思政育人.但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形成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常态,仍存在协同育人理念欠缺、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强化价值理念、构建管理机制、搭建交流平台等途径,凝聚协同育人共识,聚合协同育人力量,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大思政高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历史地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周越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历史地理学"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实践,基于历史地理学独特的学科视角和知识体系,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时事热点追踪、领域杰出人物故事、文化魅力挖掘和内涵拓展、哲学思想联系、寻找身边实践资源等充分挖掘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将科学精神与素养、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球视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作为融入的典型思政元素,并探讨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历史地理学"课程教学的保障和途径,旨在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的目的.

    "历史地理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育路径探究

    付茹雪
    60-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育的必要性,围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培育的现有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日常,化为大学生自觉行为,从制度路径、教育路径、实践路径三方面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育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培育

    "五个认同"系统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育为例

    杨帆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只有系统将"五个认同"融入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学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因此,本文将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以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为例,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五个认同"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五个认同"民族院校系统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罗丹王飞辛哲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作为立德树人、育才造士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当前,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程度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此,文章从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效果;提高教育对象认知,加强自我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用"两个结合"优化高校思政课话语

    杨欣谢梦莹
    74-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推进"两个结合"走深走实中地位重大.本文通过分析"两个结合"优化高校思政课话语的可行性、价值性和实践性,认为用"两个结合"优化高校思政课话语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两个结合"高校思政课话语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李希哲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安全教育作为兼具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扩大思政课教育实效、丰富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本文认为,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要用好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这三大抓手,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政治站位,增强思政课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国家安全教育大思政课逻辑理路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