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理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理与工程
物理与工程

李师群

双月刊

1009-7104

PhysAEng@tup.tsinghua.edu.cn

010-62789753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研楼A座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理与工程/Journal Physics and Engineering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类比理解物体的力学、电学、热学惯性

    谭志光郭有能刘亮王胜杰...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体任何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都可以叫做惯性.本文用类比的方法从力学、电学和热学各方面阐述了物体多种惯性的存在,并重点讨论了物体热惯性的表示以及与哪些因素有关.此外,本文还从守恒的角度探讨了惯性所蕴含的对称性.

    惯性热惯性导热系数导温系数

    课程思政高质量教学融入的实践研究——以"饮水鸟模型探究"为例

    万佳汪海宾戴俊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饮水鸟模型探究"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高质量融入"大学物理"具体课程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表里融合、导学拓展、知行合一、起落一致"的教学样式,探讨了优化创设思政元素大情境教学,问题驱动兼顾情境性和体验性,打通理论学习和实验活动,师生共建积累思政成果等具体举措.通过课程内容教学为思政教育价值塑造提供实践情境和真实反馈,通过课程思政开展为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注入精神支持和科学方法论指导,将提升课程的"思想性、引领性"与提高"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结合起来,对课程思政开展和课程高质量建设的有机统一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课程思政课程质量情境教学问题驱动

    "五融合"式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周敏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信原理课程是应用物理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专业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为破解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的困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思教""科教""创教""虚实""多元评价"的"五融合"式教学模式,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其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中基本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课程思政通信原理

    依托"强基计划"、立足物理学科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蒋臣威赵迪方爱平高韶燕...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建设和"强基计划"分别是教育部在国家层面先后部署的培养未来新技术人才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强基计划"专业,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石,也是新工科发展的原始动力和处女地.能否有效衔接新工科建设和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构建理工融合共享共建平台,打造理工贯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实现由理科走向理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在工科优势综合性大学中依托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执行方案、改革举措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汇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立足物理学科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期望能够为其他工科优势大学的物理学科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工科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理工融合培养模式改革

    小球脱离光滑半球面时间的分析和讨论

    杨海彬麻银峰段清扬陈聪...
    97-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处理小球滑落光滑半球面的时间问题.小球的运动学方程以及滑落时间可以借助Python的数值计算功能和可视化技术求解牛顿第二定律得到数值的结果,也可以运用功能原理直接解析得到滑落时间;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和解析解完全等价.对于小球而言,半球顶点是不稳定平衡位置,当小球受到微扰,初始位置偏离半球顶点或小球从顶点缓慢下滑,小球滑落球面时的速度和位置都趋于定值,但是随着微扰的增强滑落时间以指数的速度减小,是因为小球在球面上所受的和外力是非线性的.

    光滑半球面数值解无量纲化滑落时间

    竞赛方法论:开放性题目与探索创新能力培养

    张映辉付姚殷燕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是拉动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是检验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良好载体.本文解析了物理实验竞赛之主题——开放性题目的特点和意义,提出竞赛的总体目标应是通过开放性题目的实验研究获得"三新"(新发现、新技术、新工具),概要论述了获取"三新"成果应把握和关注的"要素""关节点",阐述了组织学生参赛过程中"选人"与"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参赛学生培训的几个基本方略,供实验教学与参赛师生参考.

    物理实验竞赛方略创新能力培养开放性题目新发现新技术新工具

    材料科学进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罗文斌晁自胜范金成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科学进展是长沙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理论课,主要介绍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等材料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器件加工以及表征技术的科学进展和发展趋势.针对该课程特色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多元化讲座式教学模式,注重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注重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长远学习与发展.

    材料科学进展讲座式教学教学改革综合素养科学精神

    项目式学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

    陈华渠立成寻之朋石礼伟...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要体现时代特征,兼具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就需要创新课程体系.结合物理专业优势,融入项目式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的"物理科普劳动教育与实践"课,强化亲身实践,注重"知行合一",能有效提升育人实效性.课程以成果为导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实施方法和评价模式等都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自制科普视频,生动直观地诠释各种物理知识,并依托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实现其向公众科普的目的.

    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课程建构科普视频

    高斯定理及原子模型的建立

    罗炜汤睿王学进赵云...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学物理中,高斯定理及其应用是最基本且重要的内容.本文基于高斯定理分析球对称性分布的电场,深入探讨了具有球对称性的几种原子模型的场的特点.包括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氢原子模型,充分体现了高斯定理在原子物理中的具体应用.高斯定理应用于原子模型有助于分析理解和灵活运用高斯定理及量子物理相关知识,该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有益尝试和补充.

    高斯定理电场强度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氢原子模型

    从平衡态到非平衡态——关于热学课程中压强概念的一些拓展

    刘鹏吕勇军李元昌王菲...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科教学中融入科研前沿、训练科研思维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压强为例,由浅入深地梳理平衡态热力学系统中压强的推导过程,并结合软凝聚态领域最前沿的科研进展,讨论了压强在非平衡活性系统中的奇特性质——不是一个系统参量决定的状态函数,而是依赖相互作用、动力学的微观细节.本文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压强的理解,夯实物理基础知识、了解前沿科研进展,期望抛砖引玉,能够给教师同人们一些启迪.

    压强平衡态活性物质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