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浪地球2》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陈愿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海报的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作为经典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图像与文字的有机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独特的视觉审美体验,还能突出影片所传达的中心话题,达到与观众共情的效果.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分析依据,以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2》的电影海报为例,具体分析该海报中的各个元素是如何搭建再去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去分析电影海报,这是语言学理论运用到媒体影视行业的具体范例,为电影海报的解读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语法电影海报《流浪地球2》

    以《万物真原》看明末天学对朱熹理学的批判

    王文璐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学第三次入华时值明末,以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新儒学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作为主流思想的地位难以动摇.艾儒略等人发现,如若想在中国传播天学思想,必会与儒家思想产生冲突.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试图采用"合儒补儒"的策略,附会古儒学,驳斥新儒学,使天学的阐释有理可依.艾儒略的《万物真原》就是这样一部著作.

    朱熹理学《万物真原》艾儒略

    《小王子》的教育哲理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赵子萱常雨情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小王子》及相关文献,向江苏省镇江地区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探究书中的教育哲理对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启示.研究发现,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们普遍认同书中所蕴含的教育哲理,94%的人认为《小王子》对自身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作品通过不同角色传递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保持好奇心、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跳出舒适圈、坚守初心等,对于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小王子》教育哲理大学生成长

    科勒等值理论下《威尼斯商人》中译本分析

    王琳琳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尼斯商人》因其无与伦比的语言魅力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独具特色,为探究其译本对等的实现方式,本文通过科勒等值理论分析《威尼斯商人》朱译本,发现其译文大都遵循了五种对等,存在不对等的情况是因为译者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试图实现译文与原文效果的一致性,从而进行了创造性翻译.

    科勒等值理论《威尼斯商人》翻译

    论《蒹葭》中的节气文化审美价值

    代佳佳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故语文课程、教材承担的责任越发重大.自2016年起全国中学开始推广部编版语文教材,其中的古诗文、民俗文化比例呈上升趋势.而二十四节气被称为我国第五大发明,其中包含的谚语、古诗词、典故等,既有利于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中国古诗词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试以节气为切入口,试探寻《蒹葭》的文本意蕴.

    《蒹葭》节气文化审美价值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宋梦柯冯瑞贞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文学在儿童心理健康和审美趣味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儿童的学习成长有着深刻影响.相较于只关注作者和作品的传统文学批评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强调儿童文学翻译应站在儿童读者的立场,这对基于读者导向的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有很大影响.本研究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指导,从语言层面分析译文,并从译文的预期读者和翻译目的两个角度对该文学作品的两个译本做出批评,进一步探讨符合儿童文学作品特质的翻译之道.

    接受美学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格列佛游记》

    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李妍红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现代思想的反思和批判.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也受到冲击,在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师角色应成为"富有学识的人"、"懂得自我完善的人"、"拥有丰富而多层次的教育理想的人"、"具有平等的民主思想的人".

    教师角色后现代主义教育

    美育视角下初中生生命教育路径探析

    姚彬蓉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生命教育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与过去相比较,人们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来之不易.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的生命意识还比较薄弱,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生命教育的政策,大力推行生命教育,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生命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还不太明显.因此论文基于美育的视角分析了美育运用在生命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发现了初中生生命教育存在美育理念未能有效融入生命教育、美育资源未能在生命教育中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用美育思想引领生命教育、建设美育环境、开发美育课程等对策,从而为初中生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美育生命教育初中生

    《儿童与课程》关系辨明与教材开发的实践路径

    李进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威的《儿童与课程》深刻论述了儿童与课程的关系,并将教材心理学化作为沟通儿童与课程之间的桥梁.杜威认为课程应该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生长,这种生长并非儿童无序的生长,而是教师指导下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共同生长.杜威的课程观对当代课程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当代课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儿童与课程》经验生长教材开发教材心理学化

    英汉旁格主语中动构式对比研究

    周薇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旁格主语中动构式是旁格论元做主语的一种中动结构.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将"读书"这类结构纳入旁格主语中动构式的研究.并基于各自语言的特点,对比分析英汉旁格主语中动构式存在的异同.它们与典型中动结构在语义和形式上相似,动词包含及物与不及物两种.但汉语旁格主语中动构式数量多于英语,对非施事主语内在属性要求没那么严格.并且英汉旁格主语中动构式在修饰语的使用以及动结式嵌入方面也存在细微差异.

    旁格主语中动构式对比研究共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