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杨建新

双月刊

1671-4806

wxsy@chinajournal.net.cn

0510-81020715

214153

无锡市钱胡公路809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凸显职教与商业特色,立足本院,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全国,倡导教学与科研之前瞻意识和精品观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赵慧卿方兵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经验证据.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2012-2021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2-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水平最低.数字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并且对本地区碳减排的溢出效应显著,对周边地区碳减排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控制变量中,能源消费强度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溢出效应均非常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和外贸依存度的直接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技术创新水平与环境规制的间接溢出效应显著.基于实证结果,建议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此实现碳减排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数字经济碳排放强度空间计量溢出效应

    政府监管下绿色供应链投资减排演化博弈分析

    周施敏黄枭雄
    12-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化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碳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为了遵守国际承诺,需要监管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减排目标.一些企业采取"搭便车"行为,参与其中却不愿意自己直接减少排放,因此投资博弈中可能会出现"搭便车"的问题.为了解决供应商或制造商"搭便车"的问题,将政府监管纳入分析框架,将政府作为博弈的一方,构建政府、供应商和制造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如何减少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搭便车"行为.结果表明:政府积极监管的成本和对供应商、制造商的补贴要在适当的范围内,供应商和制造商都进行减排投资时政府增加的收益、碳税率和碳补贴率越高,越有利于系统向政府积极监管、供应商和制造商减排投资的策略演化;对于供应商和制造商而言,投资减排的成本和"搭便车"的收益越小,越有利于系统的演化.因此,政府应当积极监管和设置适当的动态奖惩机制;供应商和制造商应当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低碳技术和设备.

    碳减排演化博弈政府监管"搭便车"行为

    成渝城市群PM2.5影响因素的半变系数模型分析

    陈伟潘莹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西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成渝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各界关注.利用半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讨PM2.5与气温、降水量、气压、平均风速、相对湿度之间的动态关系.首先,通过散点图和拟合回归曲线分析不同气象因素与PM2.5之间的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以及气象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其次,将半参数固定效应估计量、半参数随机效应估计量与测试程序相结合,区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研究发现: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为固定效应;气温对PM2.5具有负向线性影响;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PM2.5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影响;气压分别与平均风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共同作用于PM2.5.建议成渝城市群充分利用地理区位特征植树造林,调整能源结构,进行人工降雨,运用科技手段治理PM2.5,以此减少空气污染.

    半变系数模型成渝城市群PM2.5大气环境

    中国区域经济韧性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海霞张晓华
    31-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工程四个维度选取24个指标构建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方差分解法对中国各省份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测算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维度的经济韧性贡献度,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韧性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省份的经济韧性水平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影响经济韧性的因素中,产业力、内源力、创新力、金融力的提升对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建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区的产业力与创新力互促共进,同时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辐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韧性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适配度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冯倩倩梁树广臧文嘉
    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适合一个地区的制造业结构内生于其要素禀赋结构,技术选择与人力资本相匹配才能推动制造业升级.基于适宜性技术选择理论,利用C-D生产函数,使用2011-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人力资本、技术选择及两者适配度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只有合适的技术选择才能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动力;人力资本在技术选择影响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的有效匹配在制造业升级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这些结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行业中存在异质性.各地区应以人力资本为导向,引进合适的技术,实现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的合理匹配,从而引导技术进步与产业特征相结合,推动制造业升级.

    人力资本技术选择适配度制造业升级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李娜
    51-6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内部治理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率等途径来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等数字化转型的不同维度均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的高科技属性会加强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影响,而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会削弱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影响.建议引导企业强化数字化思维,重点推动非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进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有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治理水平信息不对称内部审计监督效率

    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潘田沛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机构脆弱性是反映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的一种特性,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方面的一种固有属性,而数字经济发展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3-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脆弱性,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IV-LIML法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我国金融机构脆弱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我国非东部地区、资产规模小的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建议我国金融机构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多元化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加强内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加大数字人力资本投入,密切关注监管要求的变化.

    数字经济金融机构脆弱性商业银行

    无锡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梁峰于英鹏牛文蕾吴小锋...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向模糊;遗产存在诸多历史断点,难以展现文化全貌;遗产地理空间分散,难以连片成面开发;以静态静物展示为主,缺乏沉浸式场景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维度,建议加强内容挖掘、关注文化传播的价值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文化遗产时空连续性,构建场景化主题、开发沉浸式体验空间.

    京杭大运河无锡文化遗产保护价值

    基于QFD的职业教育教师关键能力培训评价研究

    过磊蒋勋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职业教育教师关键能力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任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师德师风、技术技能、教育管理等方面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任务体系,提出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具备德育、教学、科研等关键能力,进而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法,搭建职业教育教师关键能力培训评价"质量屋"模型,并以实验校为例进行验证、分析.据此,提出重视校园文化、加大下企业力度、构建科研平台等对策,为职业院校培养职业教育教师关键能力提供参考.

    职业教育教师关键能力培训评价质量功能展开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五位一体"支持体系研究

    郭俊利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双师型"教师,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面临着认定标准不够清晰、培养体系不够完善、考评管理不够规范、教师专业实践知识不够丰富、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够强烈等现实困境.对此,建议从制度、组织、管理、资源、文化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五位一体"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为高职院校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