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杨建新

双月刊

1671-4806

wxsy@chinajournal.net.cn

0510-81020715

214153

无锡市钱胡公路809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凸显职教与商业特色,立足本院,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全国,倡导教学与科研之前瞻意识和精品观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物流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小宁同烨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物流是国际商贸合作的关键,数字物流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测度2011-2021年我国西部地区的数字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物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显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西北地区和非自治区省份更为显著;地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品质升级在数字物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显著调节作用;随着技术创新水平、交通便利度和物流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数字物流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建议完善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推进物流企业技术创新,优化地区物流产业布局.

    数字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税收逐底竞争的影响研究

    汪新龙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税收竞争理论,运用2012-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地方政府税收逐底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竞争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一地的税收竞争程度同时受到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的地区存在税收逐底竞争现象,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对"集聚租"的征税效应显著,有助于缓解税收逐底竞争局面.对此,建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税收逐底竞争的抑制作用.

    税收逐底竞争数字经济产业集聚

    价值链攀升视角下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驱动绿色发展的机理研究

    左小明黄雨菡肖咏哲
    19-2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使我国制造业集群面临新的"工业危机",其转型升级对绿色发展具有极高价值.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集群绿色发展对革新制造业集群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其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实现创新性绿色发展.研究发现: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由外向内迭代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值链攀升的竞争压力和外部监管的行政压力驱动制造业集群重点关注监管不到位、生产协同性差、存在管理信息壁垒等传统困境.信息数据化、算力支持和数字设备使用有助于提高外部监管执行能力,在此基础上,外部压力可以激发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节能减排的内在能动性,最终形成在政府监管上利用绿色金融引导、在企业生产上同步变革生产前中后端、在企业管理上搭建共享平台的绿色发展格局.

    数字化转型制造业集群绿色发展价值链攀升

    组织因素对用户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周劲波罗舒婷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户成为创业者,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新的活力,用户创业及其绩效问题已成为创业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以65个用户创业企业为样本,基于用户创业企业组织因素的创业能力、创业氛围、创业拼凑、创业导向和创业战略5个前因条件,构建用户创业企业绩效影响机制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5个条件变量组合形成的不同组态对用户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拼凑是产生高用户创业企业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用户创业企业绩效的路径可被归纳为团队资源内外驱动型和策略资源双向驱动型,其与构成非高用户创业企业绩效的组态呈现非对称性关系.建议用户创业企业有意识地培养创业拼凑能力,发挥多种因素的协同效应,进而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用户创业企业绩效组织因素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老龄政务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实证分析

    王梦浛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议题.针对老年人使用数字政务平台时存在的进入障碍、信任障碍和控制障碍,基于社会资本视角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影响老年人持续使用数字政务平台意愿的因素.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的主观规范、知觉关键多数以及老年群体中的社群互动学习情况显著正向影响老年群体的社会互动关系,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促进社群互动学习、提升政务App使用价值以及构建老年人虚拟网络社会等建议.

    社会资本数字政务平台社群互动学习使用意愿

    数字化背景下零工经济从业者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实现

    李彤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零工经济在数字时代蓬勃发展,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留住和激励零工从业者.零工经济视域下,零工从业者的激励机制存在职业发展不明确、薪酬体系不合理、缺乏社会保障、缺乏社交支持和认同、工作时间冲突等问题.以人本管理思想为理论基础,针对无主业专职零工从业者与有主业兼职零工从业者,构建包含教育培训、职业发展、薪酬福利、社交活动及工作分配等要素的激励机制,并探索将游戏化元素融入教育培训、实行数据驱动的数字激励、构建平台生态系统、加强双向评价与社群建设等激励机制的实现路径.

    数字化零工从业者激励机制人本管理

    浙江省城市宜游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嵇淼珂李啸虎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旅游资源禀赋度、旅游支持程度、旅游业绩发展度、旅游环境优美度及经济环境富裕度五个维度构建城市宜游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0-2022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宜游水平,并构建数据面板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据宜游综合指数均值,排名较为靠前的是绍兴、宁波、舟山及丽水;根据宜游综合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将浙江省11个城市分为上升型和波动型两种类型;各城市在各宜游性维度上的权重存在差异性,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城市宜游性与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文化类景区密度、住宿及餐饮业从业人数、旅游总收入、城镇区域绿化覆盖率、进出口总额占城市GDP比重正相关,与旅游总人数、工业废水排放量负相关.各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短板,提高城市宜游性.

    城市宜游性时空变化影响因素浙江省

    基于IPA模型的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提升路径研究——以滨州中海公园为例

    田月月綦跃武刘艳艳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升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依据游客满意度理论,以滨州中海公园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从自然资源、娱乐项目、生态环境、服务设施、服务质量和交通出行6个维度研究游客满意度现状,并构建IPA模型.IPA模型的4个象限中,表现良好区的景观特色等5个因子优势明显,需要继续保持;额外资源区的植物多样性等7个因子重要性较低,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持现状;缓慢改进区的项目多样性等5个因子对游客满意度体验的影响较小,可在后期逐步改进;在重点改进区,为城市公园的景观优美性、景点数量、卫生设施、安保设施、医疗设施、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7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努力提升游客满意度.

    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滨州中海公园

    法人实施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界限研究

    王志伟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民法体系中对法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边界未有明确规定,这主要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不清晰导致的.从我国民法体系法人制度的历史演变轨迹来看,国家对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规范的界限已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解释目前相关法律条文的文义以及类推适用这种"法律漏洞"补充方式,可以看出: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受其经营范围、业务范围或章程规定、设立目的宗旨或任务规定的限制,与自然人相同,其有资格在所有民事法律行为中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拥有以自己的行为去取得所有民事活动中的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民事行为能力.除了在前述规定范围内实施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外,在前述规定范围外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要根据法人的不同类型及其是否获得政府许可或法律授权等因素来确定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法人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网络直播的意识形态风险透视与治理路径

    覃思惠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直播的兴盛塑造了全新的媒介景观,在媒介深度融合和资本、技术的加持下,网络信息异化现象愈演愈烈.当前,我国网络直播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理既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赋权、资本操纵下的平台利益至上存在关联,并呈现出不同的样态.网络直播意识形态风险的主要诱因包括民众网络话语表达的非理性、媒介技术变革的去中心化、资本运行逻辑的操纵等.为防范和化解网络直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应当以健全法律、法规、规章"三位一体"的规范体系为基础,以创建高效稳定的对话机制为载体,以提升全民媒介素养为抓手,以信息技术赋能直播监管为保障,从而实现对网络直播意识形态风险的有效防控和治理.

    网络直播意识形态风险挑战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