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电化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电化教学
外语电化教学

吴友富

双月刊

1001-5795

wydhjx204@163.com

021-35373318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366信箱

外语电化教学/Journal Computer-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刊,是国内唯一一本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相整合的刊物。本刊期发行量达1万册左右,历年来分别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要目总览收录,是大、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图书情报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伴反馈在MTI翻译教学中的有效性实证研究

    初胜华王林海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合作学习机制,同伴反馈应用于MTI翻译教学目前鲜有研究。为了准确考察同伴反馈在MTI翻译教学中的有效性,本文依据活动理论在MTI翻译教学设计中创建逻辑闭环的"译文翻译—同伴反馈—反馈核阅—修改译文"学习流程,并进行教学实证研究。为了避免教师反馈的叠加作用影响,本研究将教师反馈从教学环节中排除。研究发现,同伴反馈质量尚可,但在语义、语法、语用、语篇等层面差异较大;同伴反馈的辅助教学效率不高,而且会受到学生主体、教学流程设计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本文认为,同伴反馈评价不能单独作为过程性反馈评价机制应用于MTI翻译教学,建议以教师反馈为主、同伴反馈为辅,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有机结合。

    同伴反馈MTI翻译教学活动理论反馈贡献率

    构建中国特色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共翻译史研究

    余凝冰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共翻译史研究聚焦于马列著作传播、译员和机构、文献的外译和少数民族语种翻译、时期专题史和通史。中共翻译史,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其基本框架必须说明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内容、方法和类型学等基本问题。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观""知行观"和"经权观"是理解中共翻译史本质属性、总体面貌和民族特色的一种基本阐释视角,可以说明中共翻译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视角构成了理解中共翻译史的本土性的历史哲学基础,有助于界定和理解中共翻译活动的政党性特征。

    中共翻译史基本框架理论视角翻译学翻译话语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学习需求分析的模型建构及验证研究

    冀倩滕琳方富民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随机抽取国内五所高校的1520名大学英语学习者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学习需求的内部构念以及需求现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学习需求分析模型包含学习者心理需求、认知需求和社会需求三个核心维度,涵盖八个因子。同时,研究还发现需求分析多因子之间密切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八因子相关维模型在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的有效性。此外,性别和专业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学习需求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男生的自我思政素养评价需求显著高于女生,而他们的思政学习动机需求低于女生;同时,理工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普遍低于文科类学生。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学习需求分析的多维结构特征,还深入探讨了个体差异对大学英语思政需求的影响,为优化思政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求分析因子分析

    大地数字出版与在线发表平台开放试运行

    70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刘明真栾梅健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融入英美文学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的根本任务,是当前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有效途径,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求,是提高英美文学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选择。其融入路径有三:一是坚持教师先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二是立足文学比较,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三是优化融入手段与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美文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76页

    基于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的英语工具名词带宾构式习得研究

    许群爱邓云华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教学实验与问卷调查方法,本研究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学习模式促进英语工具名词带宾构式习得的实际效用。研究发现,采纳该教学模式的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工具名词带宾构式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进步,此成效归因于该教学模式提供的大量真实语言材料,该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对构式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应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学生个体特征及班级环境对语言习得成效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定制教学策略,并通过鼓励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英语工具名词带宾构式的习得。

    工具名词带宾构式数据驱动教学多层线性回归影响因素习得

    基于语料库的and小句复合体的逻辑语义动态性研究

    张春燕冉永平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And小句复合体普遍存在于语言交际,引发了学界对and结构的功能探讨,然而鲜有研究结合具体的语料库语料探讨该现象在用法功能方面的动态性及动因。文章选取enTenTen18自然语料库为语料来源,根据结构形式"动词性短语小句+and+陈述小句"(VP+and+Declara-tive Clause,简称为Cvp and Cdecl)提取语料,以探讨自然语言中and小句复合体的逻辑语义动态性及其动因。研究发现:(1)基于语料库真实语料的描写与分析,and小句复合体具有语义动态性特征,可识解详述、延伸和增强三种逻辑语义关系,Cvp and Cdecl多为体现增强型逻辑语义关系;(2)and小句复合体是动态语义流的体现形式,归因于逻辑语义以语言社团成员共识为基石,是人际、经验和语篇等多重意义协作互补的具体表征,具有语境依赖性和盖然性。

    And小句复合体逻辑语义关系动态性多功能性语料库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MTI)研究生教学口译立体化教材《听辨与复述》

    92页

    基于多模态的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思辨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杨红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多模态教学势在必行,文章探索了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思辨能力的多元培养路径——即基于多模态的演讲、问答和论辩等教学活动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路径前后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全体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批判思维能力提升得最高,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价能力、应用能力和论辩能力都提升得较高,总体达到了研究设定的思辨能力培养目标,证明了该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研究提出的基于多模态的多元培养路径能有效提升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为我国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思辨能力多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