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电化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电化教学
外语电化教学

吴友富

双月刊

1001-5795

wydhjx204@163.com

021-35373318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366信箱

外语电化教学/Journal Computer-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刊,是国内唯一一本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相整合的刊物。本刊期发行量达1万册左右,历年来分别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要目总览收录,是大、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图书情报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区域国别学的研究主体与客体

    赵裴姜锋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学连接了客体与主体,以"他者"为研究对象,以"自我"为研究关切,以"世界"为研究价值取向。西方区域国别学从对世界绝对的多元主义预设出发,秉持西方中心主义的信条,将客体作为验证主体理论假设的案例。与之不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引领、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中国从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被凝视者到凝视者身份的转变,更是对既有凝视对立关系的突破,对主体与客体关系、个体与世界关系进行重构。中国不断突破狭义的主体界限,坚持天下为公的理念,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历史实践,从"小我"走向"大我",从而推动实现人类彻底的解放与自我发展。

    区域国别学中国区域国别学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于语料库的区域国别研究——以"一带一路"中美主流媒体报道主题建模分析为例

    李德凤吴侃
    10-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交叉学科,区域国别研究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对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仍有待深化。该研究以中美四大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为例,运用主题建模技术进行案例分析,展示了语料库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媒体强调"发展""互利""合作"等正面话题,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价值与目标;美国媒体则倾向于突出"安全""风险""挑战"等负面话题,呈现出批判甚至抹黑的态度。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国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紧密相关。

    语料库主题建模区域国别研究"一带一路"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外语教育与研究中的融合

    文旭田亚灵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多个领域重塑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为外语教育与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该研究基于人类智能的奥秘,结合人工智能的特点,探索二者在外语教育与研究领域的融合路径。文章认为,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赋能外语教育与研究,而且能借助人类智能的奥秘,在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得到新的发展。在这一双向融合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定位外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外语教育与研究教师角色

    跨文化背景下大语言模型的文本生成与情感表达能力分析

    李向明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文本分析和情感分析,应用LDA模型和情感分析技术,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文本生成和情感表达能力,分析了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对大语言模型生成文本的影响及其在跨文化情感分析中的准确性和效果。结果显示,在高语境文化中,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倾向隐晦表达,依赖上下文线索,情感较为中性和内敛;在低语境文化中,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更为直接和明确,情感表达的广度更显著。情感密度图的应用进一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文本情感表达的细微差异。该研究为大语言模型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开发更适应跨文化环境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实证基础,旨在优化人工智能交互质量。

    大语言模型高低语境文化文本分析情感分析

    AI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转型与重塑

    崔莹周凌张绍杰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将面临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外语专业将首当其冲。这种挑战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培养能力三个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有其必然性,也更显其迫切性。因此,外语专业应顺势应变,由培养工具性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人文性研究型人才。要实现这一转型,外语专业应摒弃培养工具性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观,客观认识人工智能的"不为",践行人文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跨学科人文性研究型人才,并基于此构建外语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实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塑。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转型人才培养重塑

    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目标下的外语学科转型升级策略思考

    王银泉任卓璇伍佳怡厉淑涵...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系统归纳了国家外语能力的定义、外语教育战略建构、中美国家外语能力对比、我国国家外语能力现状以及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目标下的外语学科转型升级策略思考等方面的内容。国家外语能力建设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合力,但是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需求。因此,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目标下的外语学科转型升级应聚焦革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以期为中华思想文化和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的国际传播以及中国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撑。

    国家外语能力外语学科转型升级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外语教学方式国际传播

    基于语料库的"他者"视角叙事下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以Red Star over China和Challenge of Red China为例

    蔡满园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语料库工具WordSmith 6。0,从语篇语言特征的角度出发,聚焦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的挑战》中的高频词、关键词及其共现结构等特征来分析文本中的中共形象。结果表明,两著作在语言特征共现形式及其构义取向上具有趋同性,即二者均将红色边区的文明新意识、新生活以及对中共的认可、肯定、赞誉融入话语重构过程中,渲染出积极正向的语义氛围,塑造了一个具有全新理论样态的先进政党形象——自信坚定、务实重干、推重合作、清廉为民等,并以此思维伦理引导文本的叙事进程。从一些关键词的应用频次看,《红色中国的挑战》相较于《红星照耀中国》对中共的情感关切和认同程度更高,主观叙事回应更加明确和清晰。

    他者《红星照耀中国》《红色中国的挑战》共产党形象

    译者行为理论视域下的译员预设行为批评——以2023年两会记者会汉英交传为例

    刘猛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2023年两会记者会汉英交传为例,在"文本—行为—社会"评价系统下对译员预设行为进行了批评性研究。在交传中,口译文本的生成立足于并重构于译员预设行为。译员的预设行为批评基于预设行为生成动态的文本,即"潜文本—预设行为—显文本",再基于译员的社会性身份与双语者的双重文化人身份进行预设,继而又生成第二重文本,即"显文本—预设行为—社会",社会层面的预设重构"显文本"。"显文本"通过预设行为在"潜文本"和"社会"的双重预设而最终生成。口译译员预设行为批评可形成"潜文本—预设行为—显文本—预设行为—社会"评价系统。

    译者行为批评预设行为潜文本显文本两会记者会

    《外语电化教学》关于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59页

    大语言模型在文本翻译中的质量比较研究——以《繁花》翻译为例

    赵衍张慧杨祎辰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选取了小说《繁花》中的部分代表性文本,分别用ChatGPT4。0、文心一言和讯飞星火三个大语言模型以及Google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和DeepL四个传统在线翻译系统进行多角度、多轮翻译测试,并用豪斯量表和MQM量表对译文的准确性和文学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文心一言和讯飞星火在文学文本汉译英上的表现超越了传统的国内外机器翻译系统,而且优于ChatGPT。

    大语言模型文本翻译翻译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