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国雄

季刊

1009-1513

journal@wyu.cn

0750-3296183

529020

广东省江门市东成村22号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鼓励理论创新,强调科学严谨,同时注重突出南昌地方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概念内涵、内在要求与发展条件

    何洪静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结合新时代中国实际,对"新质生产力"概念加以历史、辩证的理解.从内涵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高素质劳动者为主体、以智能化工具为劳动资料、以各类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以智能化产品为劳动产品的新型生产力;从内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培育新质高素质人才、发展信息与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传统三次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关系来看,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改进员工管理制度、共享新质劳动财富、共建全球新质经济.

    新质生产力内涵外延条件

    陈献章"似禅非禅"说考辨

    金瑛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明儒学发展出由人心到宇宙的新儒学范畴,无疑是受到佛教影响.明初陈献章之学强调主体通过静心涵养的工夫手段,将宇宙万物视作由自身"主一"发散至外界的心物相通,以寻求"此心此理"的契合范畴.但同门胡居仁及明中期的罗钦顺直言陈献章之学是"似禅"之学,此番诘难使后世易对陈献章之学产生理解偏差.故通过陈献章"主静""虚寂"等"似禅非禅"之考辨,并考察陈献章诗学对佛教禅学的掫聚和改造,从而重现陈献章闳识孤怀之风采.

    陈献章胡居仁罗钦顺"似禅非禅"

    王、湛的交往与论辩及其对"心"的不同理解

    张细进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阳明和湛甘泉虽然同属心学阵营,却对"心"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阳明主张"心体"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统一,而甘泉认为"心体"只能是纯粹"至善"的;其二,二人都承认"本心"的"至善"性,但是阳明主张其"至善"性来源于"本心"自身,而甘泉则主张来源于"至善"之"天理";其三,甘泉强调"心"是"体万物而不遗"的"大心","心"与"物"不存在内与外的分别,阳明则强调"心"在感应过程中的主宰作用.由此三方面的不同,就导致他们在儒释道之关系和"格物"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致思趋向.

    王阳明湛甘泉儒释道关系格物本心

    家作为方法:理解中国法律史课程内涵的进路之一

    曾耀凤
    68-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近代法制与社会变革之故,传统法律的适用基础、体例内容与现代法律皆不同.如何讲透课程精神,让学生理解课程体系,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实践中,可以将家作为方法梳理课程内容,即礼产生于对家族祖先的祭祀,家国同构是古代王朝的治理基础,士人治家与官僚治民有相同的理路,家族成员的人伦关系决定刑罚原则和亲人间的责任义务,情理与国法有共同的价值目标与适用基础.尝试由家切入,有助于学生融入情境,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程内涵.

    由祀而礼家国一体由士而官亲伦与罚责情理通国法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视角下的日语暧昧之美研究

    陈姝君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黑川雅之"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的视角,围绕日语表达中的暧昧之美,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框架中暧昧之美的象、形、意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考察与留白、状态、情绪相关的语言表征,分析并概括语言表达与美学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日语暧昧之美的考察,有助于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日语课堂教学提供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的改革参考.

    日语暧昧留白状态情绪

    汉语"山药"名称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

    杜佳林贾燕子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汉语"山药"一词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发现,该词在先秦时期被称作"藷藇",两汉至唐代"薯蓣"成为通名,宋以后"山药"逐渐成为普遍使用的名称.自南北朝以来,江闽地区开始使用"藷",到明代演变为"苕".历时发展显著影响了"山药"在各地的分布,表现为越向南的地区,语言越倾向于保留古老特征.北方官话则反映了宋元以来的语言特点.避讳制度、民族心理、地理环境及语言接触等因素对异名形成和分布具有深远影响.

    "山药"名称历史演变共时分布同实异名

    技术赋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探究

    李茜罗林青何欣颖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深刻推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育人理念、课堂教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技术从学生学习活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课堂环境建构等多个维度赋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主动拥抱智能时代,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数字化教学建设,需要聚焦学生参与、激活教学互动,重视数字素养、提升教师技能,优化教学场景、推动课堂变革.

    数字化时代"形势与政策"课变革技术途径

    红色侨文化融入广东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

    冉琰杰钱源初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侨文化是近代以来华侨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相互交融的中国优秀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广东高校立德树人的特色思政资源和价值指引.深入挖掘接地气的红色侨文化资源,将红色侨文化灵活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同时推动广东高校思政育人创新性发展.

    红色侨文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Abstracts

    92-94页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五邑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