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王克非

双月刊

1000-0429

bwyys@bfsu.edu.cn

010-88816466

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

外语教学与研究/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大学外语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介绍;论文、札记、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研究;读者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人员、外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语言学连续统理念:多维协同连续统模型

    肖好章
    483-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现有生态语言学理论范式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生态语言学连续统构念,阐述其构成要素及其整体性与多样性、动态性与平衡性、关联性与持续性、协调性与进化性等本体论特征,并据此建构词汇语法-语篇-语境的多维协同连续统模型,以话语标记的显性-隐性标记连续统为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1)多维协同实验组的语篇识解优于无多维协同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2)多维连续统协同的隐性标记产出效果组间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更接近本族语者使用规范,但两组都表现出显性-隐性标记连续统发展特征.上述发现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仅为生态语言学连续统理念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二语发展提供了生态语境化教学启示.

    生态语言学连续统多维协同连续统模型互文语境生态语境化

    浮现隐喻理论视阈下习语句法图式与概念图式的交互

    范瑜刘宇红
    496-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习语中隐喻的研究多是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但概念隐喻对新生意义阐释不充分,而浮现隐喻理论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为习语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本文在浮现隐喻理论框架内对习语进行研究,发现:习语不能完全被分析为句法构式,也不能完全被理解为高度固化的隐喻映射例子;习语的丰富特征浮现于句法图式与概念图式的互动之中,要完全理解修辞习语需将这双重本质考虑在内.习语句法图式与概念图式的互动为研究习语的认知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浮现隐喻理论习语句法图式概念图式交互

    显赫范畴的域内功能扩展和域外功能扩展——以芬兰语部分格标记为例

    周晨磊
    509-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讨论芬兰语部分格标记功能扩展的基础上,提出区分显赫范畴的域内功能扩展与域外功能扩展.芬兰语部分格标记可以扩展,表达无界量、无定、非完整体和否定,其中量范畴和指称范畴的扩展为域内功能扩展,非完整体和否定范畴的扩展为域外功能扩展.受制于原范畴与扩展范畴之间的认知心理距离、语言单位线性排列距离以及语言库藏限制,域外功能扩展的发生难度大、跨语言复现度低,对语言库藏和语言类型特征的塑造起重要作用,应受到理论层面的重视.

    芬兰语域内功能扩展域外功能扩展库藏类型学显赫范畴部分格

    由承接标记表达的因果关系——日语"-て"因果句的制约机制

    叶琼
    520-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承接与因果具有语义上的连续性,由承接标记扩展出的因果用法会受到相应句法语义的制约.本文聚焦日语承接标记"-て"的因果用法,旨在阐述在"-て"与专用因果标记"ので·から"竞争机制的背后,隐藏着语言的象似邻近原则,"-て"和"ので·から"与主句之间不同的结构距离是对各自概念距离的临摹.对土耳其语、蒙古语等的考察表明这一观察具有类型学意义.文章也从语言个性的角度揭示了日语高度的主观识解倾向对"-て"因果句视点制约的强化及调节作用,阐明了"-て"因果句中说话人视点编入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编入手段.

    承接因果"-て"因果句象似邻近识解

    频率和成分词词义关系对中国学习者加工英语并列二项式的影响

    王悦许潇张积家李莹...
    53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在线语法判断任务,以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受试,考察频率和成分词词义关系对英语并列二项式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并列二项式的加工存在频率效应:对高频并列二项式的反应速度及准确性优于低频并列二项式;2)成分词词义关系影响并列二项式的频率效应,在反义关系时频率效应更显著;3)成分词词义关系对频率效应的调节作用受学习者英语水平影响,类义关系并列二项式的频率效应更易受英语水平影响.研究表明,并列二项式具有心理现实性,支持基于使用的二语习得观对频率效应的解释,但成分词词义关系和学习者英语水平也共同影响语块在心理词典内的整体存储.

    并列二项式频率成分词词义关系在线语法判断任务

    具身体验促进二语情绪性词汇的学习

    金剑刘思耘李晔
    54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具身理论认为,二语情绪性词汇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比母语低的原因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具身体验.本研究以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熟练二语者为受试,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汉语作为母语的情绪性信息加工优势以及具身体验能否促进二语情绪性词汇学习的问题.实验1采用经典情绪Stroop范式,考察汉语作为母语的情绪性词汇加工优势.结果发现,即使是熟练的英语二语学习者,他们的汉语情绪性加工优势仍然存在.实验2探讨受试在学习二语新词时,相较于传统学习方式,伴随具身体验的学习方法能否促进二语词汇的加工与表征.该实验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即感知的具身体验确实增强了词汇的学习效果.本文研究结果对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推进有重要启示意义.

    双语情绪性词汇情绪Stroop效应具身认知语言具身理论

    双语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的语际影响实证研究

    吴菲
    558-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调查了同期粤-英双语儿童在理解主语、宾语关系从句时语际影响的情况.结果发现,双语儿童在理解主语从句时显著优于单语儿童.前期语误分析的结果表明,双语儿童在配置宾语关系从句的题元角色时正确率最高,但无法精确选择关系从句的主语作为核心词参照物,因为粤语和英语都允许规范的SVO语序,与宾语关系从句分析相冲突.实证研究发现,语际影响不仅在婴儿期,在青少年时期也持续影响着习得进程的结果,支持Yip&Matthews(2007)提出的语际影响源于词序重合的观点.此外,双语儿童的双语系统在进入幼儿教育期之后,甚至更晚,都可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最后,回归分析确认了主导语在儿童个体层面起重要作用.

    主导性语际影响同期双语者词序

    我国二语写作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

    徐昉
    571-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二语写作研究发展迅速,但国际研究中的一些热点讨论似乎无法完全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国际热点与国内现实的接壤空间,从而甄别我国二语写作研究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些国际热点讨论包括:1)五段论模板对二语写作教学的影响;2)非英语国家学者在国际发表中的语言问题;3)写作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4)二语写作中的声音/身份/立场意识;5)教师反馈研究与实践.本文的批评性思考可为我国二语写作研究、教学以及教师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二语写作体裁写作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发展

    同传专业译员预制语块使用特征: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徐翠李德超
    582-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自建同传平行语料库,借鉴Toury(2012)提出的"对比项"概念以及Biber et al.(2004)对语块的结构分类,遵循语料库语言学及描写翻译学的研究范式,从目标语出发描述同传译员口译过程中四词语块的使用类型及特征.研究发现:1)同传译员口译产出的四词语块类型中,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片段类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动词短语片段类和独立分句片段类;2)同传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往往通过对应、增添和替换这三种处理模式灵活运用四词语块,其中,对应的处理策略占比最高;3)不同结构类型的语块处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片段类绝大部分采用对应的处理策略,而动词短语片段类和独立分句片段类,除对应策略外,也倾向于采用增添和替换.本研究可为中国语境下的同传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预制语块同声传译平行语料库特征

    深度翻译的认知价值与实现方式

    岳曼曼
    594-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翻译概念自2004年引入国内以来,研究者将其作为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但这种从翻译内部审视其本质特征的方法遮蔽了其对于翻译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与理论价值.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究深度翻译在意义理解和文化传播中的认知价值和作用方式,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1)完善理想认知模型中的缺位内容,达致准确理解;2)激活认知框架,建立认知参照点;3)联结心理通道,凸显隐性信息;4)深度语境化促进认知定位,提升内涵可识别度.研究表明,认知语言学原理运用于翻译研究能够对其经典问题做出更好解释,从而促进翻译理论建设.

    深度翻译认知价值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