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夷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夷科学
武夷科学

赵景玮

年刊

1001-4276

jwzhao@pub5.fz.fj.cn

0591-83769325

350002

福建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武夷科学/Journal Wuyi Science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1994年以前主要刊登国家级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成果论文。1994年以后,随着保护区大规模科学考察任务基本结束,《武夷科学》对办刊方针进行修定,面向全国开放,扩大征稿范围,不再局限刊登福建生物资源论文,开始刊登省内外综合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成果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ox基因及其对昆虫发育的调控

    王晴张慧黄晓磊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源异型基因(Hox)是动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在动物发育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昆虫中,Hox基因可以参与调控昆虫躯体模式的形成和形态多样性.理解Hox基因对昆虫附肢和形态发育的调控作用一直是进化和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在模式昆虫中已经有很多关于昆虫Hox基因的研究报道.本文简要介绍了昆虫Hox基因的概况、进化、在昆虫发育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为研究并理解昆虫多样形态的发育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我们认为未来研究应该更加关注Hox基因对非模式昆虫创新形态结构演化和发育的调控作用.

    Hox基因进化昆虫发育表达调控形态多样性进化新征

    大果榕不同花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贾珊文平彭艳琼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榕属(Ficus)植物具有独特的隐头花序结构,雌花开放时将释放出特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吸引专一的传粉榕小蜂为其传粉;特定的化学信号对于榕小蜂寻找、准确定位和进入雌花期隐头花序起关键性作用,然而雌花期吸引榕小蜂传粉的信号物质仍然不清楚.本研究选择雌雄异株的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使用顶空固相微萃法提取隐头花序雌花前期、雌花期和间花期释放的VOCs,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使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相对含量.结果显示,3 个花期共鉴定出化合物 62 种,其中雌花前期有 33 种,以单萜类为主;雌花期释放 56 种,以倍半萜类为主;间花期有 31 种,以脂肪酸衍生物为主.经主成分分析,3 个花期释放的VOCs组成明显不同,表明大果榕雌花期及其传粉前后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比较发现,雌花期变化最为显著的成分是倍半帖香根草酮类似物,其含量在雌花期最高,可能是雌花期吸引其传粉榕小蜂的活性化合物.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榕-蜂化学通讯及互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大果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隐头花序榕-蜂互惠共生系统

    福建省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资源调查与分析

    叶泽霖林协全黄思琦高宇欣...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福建省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群落,以期为木姜叶柯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其生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宁县野生木姜叶柯资源丰富,伴生植物种类繁多,群落主要优势种为柏科、樟科和壳斗科树种,共计 27 属30 种,其余伴生植物共计 65 属 69 种.木姜叶柯喜生于溪边、涧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但其群落分布较为零散,无法形成优势种,且路边农田旁遭人为砍伐破坏严重.此次调查所选取的样地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群落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木姜叶柯野生群落,从物种保护、生态维护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木姜叶柯野生群落调查分析建宁县

    温度和营养对夜蛾黑卵蜂成蜂寿命和繁殖习性的影响

    刘紫晶马小龙薛陶然徐腾...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蛾黑卵蜂是草地贪夜蛾卵期的重要寄生蜂,在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温度和营养对夜蛾黑卵蜂成蜂寿命和繁殖习性的影响,对促进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4、10 和 26℃3 个温度条件及质量分数为10%、20%、40%蔗糖水,质量分数为10%、20%、40%蜂蜜水6 个营养条件,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夜蛾黑卵蜂雌蜂的寿命、存活率、产卵行为、产卵量、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结果表明,4℃为夜蛾黑卵蜂最佳冷藏温度,10℃次之;40%蔗糖水为最佳营养条件,20%蔗糖水次之.4 和10℃下,冷藏1、3、5、10 d,同时饲喂20%或40%蔗糖水时,雌蜂的产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大多差异不显著,但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随冷藏天数增加出现下降趋势.

    温度营养夜蛾黑卵蜂寿命存活率繁殖习性

    朱红毛斑蛾的发生规律、潜在分布区预测及防治策略

    宋炜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各种榕属植物,主要为害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垂榕(Ficus benjamina)和高山榕(Ficus altissima).调查发现,朱红毛斑蛾在厦门1a发生3 代,11月下旬化蛹越冬,翌年 4 月下旬为第 1 代幼虫期.目前在厦门市各行政区已广泛分布.朱红毛斑蛾在厦门为害高峰(幼虫暴食期)主要集中在 6 月初、8 月上中旬、10 月中下旬,2023 年 7 月底开始,朱红毛斑蛾的发生区域明显增加.根据预测,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4 省为朱红毛斑蛾中高适生区.根据朱红毛斑蛾生物学特性,提出监测预警、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策略.

    朱红毛斑蛾厦门发生规律生活史潜在分布区防治策略

    烟蚜茧蜂内生细菌对3种烟草害虫的影响

    黄建文周挺顾钢赖宇飞...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烟蚜茧蜂内生细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ibiricum)、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黄色菌落和白色菌落)]对烟蚜(Myzus persicae)、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虫体液浸法和食叶浸渍法分别研究了 4 种内生细菌对烟蚜的触杀效果和产蚜量、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速率及其取食量、烟粉虱的触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小杆菌对烟蚜有显著的触杀效果,处理后 24 h,稀释倍数为 10 时,校正死亡率最高为 26.67%;微小杆菌对烟蚜产蚜量有显著抑制作用,处理后24 h,稀释倍数为10 时,产蚜量最少为3.33 头,比对照少了88.65%.4 种内生细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速率无显著影响;短小芽孢杆菌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处理后72 h,稀释倍数为10000 的促进作用最强,取食率为 73.33%,比对照提高了 51.66%;蜡样芽胞杆菌(黄色菌落)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率有显著抑制作用,处理后 24 h,稀释倍数为 10000 时,抑制作用最强,取食率为 8.33%,抑制率达73.70%.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内生细菌控制烟草害虫提供科学参考.

    内生细菌烟蚜斜纹夜蛾烟粉虱害虫防控可持续农业

    烟蚜茧蜂内生细菌对烟草尖孢镰刀菌和青枯菌的影响

    郑春香顾钢周挺赖宇飞...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烟蚜茧蜂内生细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ibiricum)、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黄色菌落和白色菌落)]对烟草尖孢镰刀菌和青枯菌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固体琼脂法,分别测定了该 4 种内生细菌对此 2 种病原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黄色菌落)对烟草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不显著.微小杆菌对烟草尖孢镰刀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为7.0×106 cfu·mL-1时对烟草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抑制率为 28.27%;浓度为7.0×104 cfu·mL-1 时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抑制率为-15.81%;其它浓度对烟草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在-2.89%~21.73%;浓度为 7.0×105 cfu·mL-1处理 7 和 14d后其对烟草尖孢镰刀菌根腐病防效均最好,分别为 32.21%和 27.56%.蜡质芽孢杆菌(白色菌落)对烟草尖孢镰刀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该菌落直径逐渐减小,其抑制率逐渐增强;浓度为 3.4×107 cfu·mL-1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抑制率为 21.74%;其它浓度的抑制率在 9.57%~17.39%.4 种内生细菌对烟草青枯菌的抑制作用均有显著影响.短小芽孢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白色菌落)处理 12h时,浓度分别为 6.9×106 和 3.4×105 cfu·mL-1时对烟草青枯菌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达 2.02 和2.22 mm;而微小杆菌和蜡质芽胞杆菌(黄色菌落)处理24h时,浓度分别为7.0×103、1.5×108 cfu·mL-1时对烟草青枯菌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59 和 1.67 mm.蜡质芽胞杆菌(白色菌落)对烟草青枯病防效最好,浓度 3.4×105 cfu·mL-1处理 7 和 14d后,其防效分别为56.11%和39.78%.因此,本试验结果可为利用烟蚜茧蜂内生细菌控制烟草尖孢镰刀菌根腐病、青枯病及研制病害抑菌剂提供科学参考.

    内生细菌烟草尖孢镰刀菌青枯菌抑制率防效

    半夏提取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杀虫活性

    郭锦全范兴辉董存柱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不同萃取相(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半夏(Pinellia ternata)的活性物质,采用浸液法测定半夏提取物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半夏甲醇提取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在0.5 mg·mL-1浓度处理下,石油醚、氯仿萃取相对淡色库蚊幼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致死率在50%以上.对石油醚、氯仿萃取相进行室内毒力测定,LC50分别为0.21 和0.31 mg·mL-1.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半夏提取物淡色库蚊杀虫活性

    5%虫螨腈微乳剂的配方研究

    兰亦全温凯达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微乳剂的外观、乳液稳定性、冷贮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等为性能指标,采用相转移法,对溶剂、乳化剂、防冻剂、水质等配方组分进行筛选试验,最终确定了 5%虫螨腈微乳剂的优选配方的质量分数为:5%虫螨腈,15%环己酮,20%复配乳化剂A,5%丙二醇,水补足至 100%.按上述配方制备的 5%虫螨腈微乳剂各项性能指标均合格,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虫螨腈微乳剂配方筛选稳定性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方便藜麦粥制备工艺

    郑守晶黄思梅岳文杰黄子建...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复水率、复水时间和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方便藜麦粥的最佳浸泡温度、料水比和蒸煮时间;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采用加权法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泡温度 41℃,料水比1∶9,蒸煮时间23 min.经验证试验,其综合得分为96.08,与理论预测值(96.43)的相对偏差为 0.35%(<5.0%).优化的方便藜麦粥制备工艺为其开发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藜麦方便粥Box-Behnken响应面法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