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学刊
外语学刊

李洪儒

双月刊

1000-0100

wyxk4321@126.com

0451-866083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外语学刊/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刊发的文稿涵盖普通语言学、俄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符号学、词典学、翻译学等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语言格局中的语言权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周燕张新木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语言格局中的语言权重是探察全球语言治理状况的一个客观依据,事关提高中文国际化与国际影响力大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关乎国家语言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但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系统梳理和分析语言权重的概念体系和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中文在全球语言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语言权重理论,探究法国学者卡尔韦提出的全球语言格局监测平台,即世界语言晴雨表的指标体系,可为探讨提升中文语言权重提供建设方案和建议.

    全球语言格局语言权重语言规划国际中文传播语言治理

    语言政策与规划中的能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刘立勇熊文新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政策与规划(LPP)中的能动性研究已成为该学科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依据研究导向和议题的发展脉络,将LPP的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语言问题观、语言权利观、语言生态观和语言资源观,并剖析各阶段能动性研究视角的演变轨迹.能动性研究主要立足于社会文化理论、语言生态理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和实在主义社会论的多元视角,通过民族志和话语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并结合量化分析工具进行主题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议题涉及客观世界与能动性的交互作用、语言教育中多元主体的能动性、语言选择和语言保持中的能动性以及语言景观中的能动性等诸多方面.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拓展LPP能动性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深化集体能动性的相关研究,并特别关注中国特定语境下能动性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能动性能动主体回顾展望

    系统功能语法的隐性语法本质

    王品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功能语法关注语言中的显性类型,同时更加注重在隐性类型方面探赜钩深.隐性类型指不依靠外在形态体现的潜在语法特征,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Whorf提出.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Halliday将Whorf的这一创见称颂为20世纪语言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其开创的系统功能语法也在多方面借鉴隐性类型的思想,英语小句语法的诸多方面本质上都是隐性语法.本文回顾隐性类型的提出,阐释系统功能语法的隐性语法本质,介绍系统功能语法作为隐性语法的描写方式,并探讨隐性语法对汉语系统功能语法研究的借鉴意义.

    系统功能语法隐性类型隐性语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逻辑二重性探讨

    师小磊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区分命题逻辑和自然逻辑,指出自然逻辑的丰富性与命题逻辑的抽象性,后者派生自前者.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范围内,讨论逻辑二重性,即逻辑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的逻辑连接.然后,以此为基础,从系统层、结构层和语义—词汇语法照应层进一步指明逻辑元功能的独特性,区分其与衔接语义资源中连接的差别.进而论述逻辑二重性区分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探究逻辑语法隐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能加深我们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意义功能性本质的认识.

    自然逻辑逻辑二重性逻辑元功能连接逻辑语法隐喻功能性本质

    基于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意义发生空间维度分析——以蒙古语为例

    刘承宇黄磊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视角出发,基于Halliday提出的意义发生时间框架理论,深入探讨意义发生的空间框架.研究表明:首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发生理论从本质上说是将时间与空间维度融合在一起的,在互动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的关照下,意义发生的空间维度也包括3个框架,即社区交融发生、个体交际发生和语篇互动发生.其次,3个空间框架叠加嵌套、相互促进、密切联系.最后,体现化、实例化和意义发生的空间维度形成交叉矩阵,共同推动语言在语境层、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的演进.该空间维度的分析模式,为意义发生研究提供新的跨学科视角.

    意义发生空间维度社区交融发生个体交际发生语篇互动发生

    评价韵律探究

    岳颖曹锋胡光伟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透过评价韵律现象审视评价意义的语篇语义建构原理,从内涵与实证两个角度梳理概念的起源和演进、与语篇组织的关系、语篇过程属性以及在劝说语类中的应用.评价韵律是人际意义语篇布局的一种动态机制,属于评价语篇组织的下位概念,基于相互依存性与重复性语义关系建构语篇过程.评价语篇组织研究存在术语混用的问题,建议准确理解概念意涵并定位研究视角,规范术语使用.

    评价系统评价韵律语篇组织语篇过程

    批评性体裁分析视角下网购商家反馈语的话语类型模式分析

    谢群王晓涵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购物中,商家反馈语是商家补救失误、挽回声誉的主要方式.商家基于这一功能实现其交际目的的话语为商家反馈语.本研究以404条成功的商家反馈语为研究对象,开展批评性体裁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在文本—体裁维度中,商家反馈语共分为5个语步,每个语步中包含不同的步骤,且在不同的语步同现关系下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模式;在专业实践维度中,商家反馈语融合阐释类话语、使能类话语、建议类话语、论辩类话语、社交类话语和承诺类话语,呈现出对企业危机公关体裁和广告促销体裁的弯折;在话语类型混合模式方面,商家有效调用话语类型资源,通过不同维度的多样组合,实现挽回信誉的交际目的.本文有助于为网络商家有效管理在线负面评论、开展企业培训提供借鉴,也有助于消费者规避潜在购物风险、提高网络购物的有效性.

    商家反馈语话语类型体裁结构交际目的在线负面评论

    学者型翻译家余国藩英译《西游记》研究

    王文强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已有二百年的历史.在众多英译文本中,余国藩译本因其鲜明的学术性特点而别具一格.本文首先考察该译本产生的历史语境,继而以描写的方法从译本导言以及译者翻译理念入手,探究余国藩作为《西游记》研究专家和他的翻译理念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的具体翻译策略不仅展现了其深入、独到的研究成果,同时传递出译者坚持"可译性"的翻译理念,二者完美融合,使这部译作成为学术型翻译的典范,为英语世界阅读、研究《西游记》提供坚实的基础.

    《西游记》余国藩英译学术研究道教可译性

    《三国演义》英译者的"译入"行为特征探析

    许多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三国演义》二百余年的英译史,外籍译者占比接近八成.26位外籍译者中,主要以英美籍译者为主,同时也包括德国籍译者.他们呈现出的"译入"行为存在一定的共性,具有其显著特征.本文聚焦于《三国演义》英译者的"译入"行为,通过翻译内外因素、文本与副文本的分析,揭示外籍译者译入行为的3个主要特征:以读者接受为中心、"重文轻武"的文本内容选择倾向以及注重翻译与研究的互动.这些外籍译者既是《三国演义》的译者,又是学者,他们在翻译和研究《三国演义》时,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翻译工作的认真和严谨.探究外籍译者"译入"行为特征,以期为《三国演义》在英语世界的持续译介和广泛传播提供助力.

    《三国演义》译入行为译者英译本副文本

    社会物质主义视角下外语教材与外语教育学其他维度关系研究

    李会钦张虹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社会物质主义为视角,重新定义外语教材,耙梳并剖析外语教材与外语教育学其他维度之间的关系,包括外语教材与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材与外语教师发展、外语教材与外语教学、外语教材与外语课程、外语教材与教育技术、外语教材与外语测评6个方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外语教材的内涵及其与其他各维度之间缠绕与内动联系,对于辨证分析外语教材在外语教育中的独特性与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为在外语教育学宏观视野下加强外语教材建设、使用及研究提供重要启示与参考.

    外语教材外语教育学社会物质主义外语教材内涵外语教材知识体系